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
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1
4月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_岁的蔡伟列入了_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_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折即将到来。
这必然会是一则充满励志色彩的佳话,构成佳话的各种反差元素都有:比如高中学历、下岗工、蹬三轮、博士生、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泰斗。不过,佳话的生命力不在于传诵,而在于透过它,窥见这个社会的镜像。从这个意义而言,三轮车夫获读博士,更像是一张丰富的社会试纸。
首先,它检验了人心的接受度和开放度。放眼百年大学史,破格录取并不罕见,比如,连高中文凭都没有的何其芳,被北大考察后破格录取,终成一代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破格录取。但在当下,破格却是颇为敏感的事情,公众狐疑且诟责。
其次,它检验了大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学破格仿佛是寻常事,除了学生被破格录取,老师也被破格任教,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不妨碍他当上北大哲学系教师,拍板者是校长蔡元培;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毕业,却执掌中国公学的教席,拍板者是校长胡适。一无学位、二无论著的陈寅恪名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成为教授中的`教授,也与清华破格有关。那个时代的大学之所以佳话频出,正在于大学比较具有独立性,具有自主权,不为权力所左右。或许可以说,一个不敢破格的大学不会是好大学。
再次,它检验了招录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没有公平、公开、公正,佳话便可能是假话,是欺世盗名。
最后,它检验了整个社会的温度和这个时代的厚度。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独立客观的观点,才是最神圣的。在这个逐利时代,还有多少人置名利如粪土?还有多少博士拒绝鬻智干禄?还有多少做学问的人在追求独立思考、观点客观?实际上,学人的浮躁、大学的功利化与整个社会的躁动息息相关、互为影响,如果一个学人汲汲于哗众取宠,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一些愿坐冷板凳的人,而是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注定是贫血的,也是缺钙的。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是蔡伟的自勉。但我们不止把其当作一则佳话,而应该通过这个佳话,来检验人心、检验制度,检验时代体温,从而让类似的破格多一点,让陈旧的羁绊少一点;让大学的独立自主多一点,让暗箱操作少一点;让这个社会的沉潜多一点,躁动少一点。
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2
一些提法也有新意,为公众理解五四提供了一些新线索。比如陈平原说五四对于我们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谢泳的五四周期率,孙郁的合理的文化生态观,林贤治说的文学如同历史一样,是可以倒退的等,都为人们温习五四精神提供了新角度。尤其许倬云访谈,在极简的篇幅里,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反思五四的路线图。相信他们的批判性思考会像一个助产师那样,带动更多人对五四真精神、真价值的追寻。五四之新,新思潮、新文学、新科学、新教育、新国民等,这与五四除旧布新的历史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新与旧,五四有过多次争论,但当年多数人是把它们看作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不仅章士钊有新旧调和论,李大钊也提出过新旧并存同进论,认为新旧之质性本非绝异。张之洞过去有个说法,认为只要新不要旧,很容易落下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的结果。
最新一期《半月谈》杂志曾发问:五四精神中,德先生在中国为何常常不及赛先生?为何科学、民主被一再提起,平等、自由被有意无意地遗忘?显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里,不仅包含科学和民主,也还包含自由与平等。这四个关键词成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正视近两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就不难发现,五四精神更包括一个在困境中求生的民族本应具有的、自强不息的内生力与自新力。
青年者,国家之魂。一个国家有着怎样的前途,关键在于青年对自己、对国家有着怎样的态度。毕竟,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青年的前途,而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诚如温总理所言:科学、民主、爱国应该是我们纪念五四,牢牢记住并且应该发扬的精神和传统。故而,随五四而起的公共精神,近年来在不断成长的NGO、志愿者、有参与精神的网民、具备启蒙精神与公民意识的知识分子等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孕育出新的希望,展现着新的光明。
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3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我校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在即,在此,我向大家发出倡议: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瑰宝之一,文明礼仪不仅关乎着个人的德行修养,社会的和谐安宁,也关乎着国家的形象和尊严。为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文明礼仪应是我们每个人的处事信条,应是每个人具有的优秀品质。
人无礼则不生,文明礼仪展示个人品德风貌。
古人有言:“克己复礼,是为君子也。”文明礼仪曾是古代中国每个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爱幼、舍生取义、尊师重道等多个行为要求,内涵丰富。孔融稚子让梨奏鸣了尊老爱幼的悠悠琴音;孟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震响了舍生取义的黄钟大吕;韩昌黎一篇《师说》唤醒了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我们的先人以文明礼仪为尺度,丈量出苍竹般的有节品格。因此,我倡议从个人角度出发,践行文明礼仪。
事无礼则不成,文明礼仪团结社会力量。
讲文明、有礼仪不仅是坚守个人行为规范,更表现在以礼待人,即对待他人的文明有度上。身处于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礼仪让我们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坐标,文明让一个个坐标点汇集,绘成和谐的图案。试想一下,若没有文明礼仪,公共礼堂不再肃穆,喧闹成市场;公共设施不再被公民爱护,而成为任意霸占的对象。正是有了文明礼仪,我们社会的各种力量才能有序汇集,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因此,我倡议从社会角度出发,践行文明礼仪。
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彰显大国气度。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从古代钟声悠扬的礼仪之邦,到现代社会和平发展新秩序的有利推动者,中国一直是文明对外、以礼待国的大国形象。
亲爱的同学们,展示文明礼仪不能坐而论道,只能起而行之。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规范个人的行为习惯,文明律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待人;向国际展示礼仪风采,文明立国。因此,我倡议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践行文明礼仪,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4
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堡垒。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高考作文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
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6000分钟(约4天)、10000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创造力了。假以时日,对小冰的算法、程序不断完善迭代,小冰的诗歌创造力亦会不断提高,写出一首好诗亦指日可待。
而在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很多财经、股票、体育比赛等新闻,都是机器人写的。九寨沟地震时第一则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布的,内容在5秒内自动生成。传播速度快捷而又精准,高效推送,彰显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令人为之震撼。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灵魂,写作范围比较狭窄、内容缺乏温度,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类的作品,但这个观念,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逐步被_掉。
机器人觉醒是科幻作品里永恒的话题,人类作为机器人生命的主宰者,往往站在上帝视角看待机器人,但人工智能在智慧方面的突破,并非遥不可及,当奇点降临时,一切皆有可能。
在美剧《西部世界》里,人类赋予机器人“灵魂”,而机器人觉醒后,对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产生质疑,进而向人类发起反抗。这才是人类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人工智能在拥有“灵魂”后,不再受到人类控制,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很大,乐观派与悲观派均占了很大比例,但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看,科技是双刃剑,但总的来讲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人工智能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由之路,它既是解放人类生产力、释放无限潜能的力量,也潜藏着毁灭世界的能力,关键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类对权力无限追求、对自然无节制索求的_。
高考社会热点作文素材5
日前,河北邯郸涉县媒体报道,城关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称:有人以“涉县新医院餐厅质差、价贵、量少,还是人民的医院吗?”为题,在百度涉县贴吧、微信群等传播,对医院工作造成恶劣影响。接警后,该所立即组织民警展开调查,于8月16日查明,信息发布者叫张某,6月初在医院就诊期间,因觉得饭菜一般,于是就在网上发布了这篇帖子。通过多方查实,警方最终查实张某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目前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新闻发布后,引发网友关注。8月19日晚,邯郸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对于此事,邯郸市公安局高度关注,市局法制部门已责令涉县公安局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本案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重新审核。如果存在执法问题,必须立即予以纠正。
吐槽食堂难吃,后果如此严重,令人意外,也引人深思。从报道看,警方已查实“张某涉嫌虚构事实”。不过,网友吐槽6月份饭菜质量有问题,警方两个月后接到报警予以查实,这“事实”是如何的?是医院饭堂提供证据还是网友直接口供承认?警方又如何认定涉事医院饭堂饭菜质量?如何判断饭菜的价格合适与否?网友发帖后又如何对医院工作造成恶劣影响?如果这些疑问无法确切回答,警方的就可能有瑕疵,经不起推敲。
退一步说,警方的程序合法,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准确吗?警方是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张某予以拘留。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从媒体报道看,张某的吐槽最多是夸大其词,或描述事实不准确,根本算不上“散布谣言”,没有扰乱公共秩序,更没有致使该医院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对照上述条款,警方适用法律明显失当。
重视对舆情的监测,及时应对网络发帖,是各级政府的应有职责。在进入移动互联的今天,区分网络发帖是吐槽还是谣言,是处置网络舆情的前提,需要做扎实的取证工作。与此同时,政府机构应对网络舆情,应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不必“草木皆兵”,自乱阵脚,不管三七二十一,杀鸡祭出宰牛刀。这样做,表面看似乎应对迅速,处置有序,细考究,其实是反应过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应对失措”,既有损政府公信力,又与依法治国理念背道而驰,值得有关部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