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反思集锦6篇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集锦6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1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的小学是没有图书馆的,没法向学生提供多余的课外读物。而农村小孩家庭生活的自然也早比较困难,大部分孩子也没有更多的钱去买那些对学习有用的书报杂志来看,更不要说像城里的孩子有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供他们学习所用。由此可知,农村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匮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的。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这炊。”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学生要写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到农村学生写作难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少书读,无书读”的问题。那么,在农村那样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作为老师,我们应怎样全方位多途径的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作为老师,我们的接收信息的渠道无疑比学生多得多,我们可以并应该成为一个向学生传播信息的中间人,把我们平日有目的收集获取的信息,包括阅读的报纸,杂志,收听到的国内外的新闻时事,奇闻趣逸,通过朗读,讲述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倾听、接收、储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信息和材料,有了这些,学生写作时就会材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当然,光是积累还不够。俗话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这二句古诗都说明了读书对理解语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学生多读,从读中了解内容,读中鉴赏语言文字的非凡魅力,读中感悟作者伟大的精神世界,更要从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室里特地开设了一个“阅读栏”,把我平常在报纸杂志中读到的一些优美动人的文章剪贴下来,收集成一个个本子,或我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课外书,放在阅读栏里,让他们互相传阅,讨论,并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这传阅的过程中,既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心灵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如果说,丰富的信息和阅读,使得学生有了写作的源泉,那么,多练笔多修改,才能真正产生一篇好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以为,作文教学的练习,好的方法莫过于要求学生:留心生活,细心感受。讲真话,吐真情。具体到农村学校,教师尽可能地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契机,让学生多写多练。所以,除了学生平常自己的作文练笔,我的习惯做法是让学生写“假日文章”。因为农村学校的假日是比较多的,元旦、清明、农忙,五一五四黄金周,六一、中秋、十一,春节、元宵,每一个节日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过法有他们各自的心情,这就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说真话表真情的好机会。因此,在这些节假日之前,我都会预先提醒学生,叫他们要留心假日当天的所见所闻,他们自己是怎样过的,感觉怎样,开心或是沉闷,精彩或是无奈?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通常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是挺乐于接受的。
例如在我们这个地方,校内学生都是回族,他们最喜爱的节日就是过开斋节,在这期间,我就让他们写了有关开斋节的作文,学生完成的相当出色。有的把这一天自己上寺做礼拜、听阿訇讲人生哲理、伊斯兰的历史,母亲怎样招待客人等过程完整生动的描述出来;有的则选取一个场景,写家里妈妈炸油香,或家里请阿訇,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有的则通过查资料更多的了解开斋节的来历,将其写在作文里,使作文更有色彩;有的则用朴实的语言把这一天村民们如何宰鸡牛端果品呀,如何去上坟等农村传统的风俗一一描述出来。总的来说,大家写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可贵的是都能做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讲真话、吐真情。
作文教学,本无定法。以上几点就是本人在几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了高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事说出来。我就做过这样的范例,不能说经常这样,至少在必要的时候,我会这样做。每次批好作文之后,我都会找几篇好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热情好奇,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如果光观察不记录,那些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
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1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4
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 在教学实践中实行这样一套指导方法。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仿效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运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二、 、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教学方法写几篇下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看,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作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学生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有的放矢进行突破。
三、 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能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于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需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 及时反馈篇评价,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 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久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 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的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讲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批改记载)。
3、 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5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为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写作恐惧心理更是教学中的障碍。为了学生作文起步顺利,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习《我爱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观看关于红橘的资料图片,还让学生访问种植红橘的农民伯伯,使学生对红橘生长过程和红橘树的外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红橘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把红橘果实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对红橘的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本期我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文体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让学生每周写两个日记,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做手工,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师要根据本班实际,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带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老鹰抓小鸡”,“丢沙包”,“桌子上拔河”等游戏。学生亲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以前我忽略了这一环节,学生每次习作时,我只是要求学生修改,但未引导他们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学生写掉字、写错字,还有些句子不通顺等错误。由此看来,成功的作文必须要经过反复的打磨。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先写好草稿,然后再修改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文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
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6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