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1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和思考。
——题记
读了这本书,我的好奇心便挑起来了——14岁的女孩苏菲原本平常、有序是生活被一封离奇的信打破了。“你是谁?”这个问题出现在信中,在此之前,苏菲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绞尽脑汁,但她找不到答案。而接着又寄来了许多信让她困惑不已,席德是谁?寄信人是谁?席德爸爸为什么让我把信给席德……然而她也无意间开始了哲学课程。一个个的谜团也相继解开。
“你是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抹不去,擦不掉。开始,我可以轻易地回答:我是姚丽霞啊!但是那个叫姚丽霞的`又是谁啊?如果我取了另一个名字,我会不会变成别人呢?我一直想不出答案,苏菲也是。
书中谈到了从最早的哲学家一直到现在的哲学家,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我记得他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他这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竟如此谦虚,令我震惊。他一生对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他却被陷害,最后为了良心与真理服毒而死。我佩服他的坚贞不屈,誓死捍卫良知。
为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而小孩儿则不一样,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产生疑问,而要成为一名哲学家,就要拥有好奇心。它让我又重新找回了好奇心。
哲学这门课程中,有着让人费解的问题,有着神秘的历史,既新奇又难懂,我希望我以后能深入了解它。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2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书,叫苏菲的`世界,我早上洗过脸、刷过牙、吃过饭以后,就去看书了,弟弟在睡觉,妈妈去上班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在家,过了一会,弟弟醒了,我一去弟弟一直哭,我说:“弟弟,妈妈去上班了,咱们先看电视吧!”我忘了自己还要接着看苏菲的世界呢!
然后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看看表,说:“妈妈,现在还没有十二点呢,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妈妈说:“我给我们经理,请了两天假。”我说:“哦!知道了。”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它介绍了上起希腊时代,下至现代,从古至今延续三千年里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因而算是一本哲学史方面的书。但是因为它采用了文学的手段组织全书,使得全书读起来轻松顺畅,不会感到晦涩难懂。
平时人们提到哲学总容易使人感到深奥难懂、晦涩不通,这让人觉得哲学只是哲学教授研究的东西,和平常人的生活并不相干。《苏菲的世界》却会告诉你哲学非但和每个人的'生活是相关的,而且是密切相关的。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发问,并且努力寻找答案。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们能够认识什么”,“如何获得正确的知识”等。
哲学问题不像教科书上的课后习题,他们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比如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严肃认真且深入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但都没有得出最终的答案,甚至在某一问题上有许多的争论。比如在“如何获得真正的知识”上,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是来自内心的。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等理性主义哲学家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来自于理性的。基于经验归纳出来的知识顶多是有效的,却不是绝对为真的。只有像《几何原本》里的经由理性推导出来的命题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笛卡尔等人都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或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感官经验是不重要的。非但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有误导性的。但另一派哲学家——洛克、休谟、伯克莱等被称为经验主义的哲学家却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感官经验。比如洛克就称任何复杂的知识都可以被还原为单一的感官经验。任何不可以被还原为单一感官经验的知识都是虚幻不真实的。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4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方面的,所以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但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坚持读了下来,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打开邮箱,拿出那封神秘的信:“你是谁?”在苏菲问自己的同时,同样的问题在她心中响起:“我是谁?”或许,是这个世界的常识在作怪,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带着与苏菲相同的问题,我试着从她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看世界从无到有,看生命的意义。
苏菲思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达尔文……这是一群思想先行者: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那是许多满载智慧的年代。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本枯燥乏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科学能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我还有许多想问,但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或许只有你和我一样读了本书之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5
到这里你可能会不耐烦了,这些问题真是烦人,那么多杰出的头脑思考了那么久都得不到确定的答案,那么我费心思思考这些问题不是白费时间吗?有什么意义呢?正如前面所说,哲学所提出的问题都是重要而根本的,是人生中必然会遇到的。我们可以不问“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但我们总是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生活;我们可以不问“如何获取正确的知识”,但我们总是要求知。对这些问题多一点思考虽然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但却能给人以启示,指引人做得更好。所以以往哲学家的思想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笔财富。虽然哲学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你杂取百家之长之后,却能做到一种确信,能找到更明智的观点,并且按着该观点的指引去实践。也许你的观点不久之后也被人挑出有漏洞。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的观点和实践已经为后人铺路了。
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都会对基本的哲学问题有一套观点。因为这些问题是必然会遇到的,非拿出一套观点来应对不可。但这些观点却是未经反思的。我们可能没有思考过“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而是一直按照习惯,按照周围人的模式生活。喜欢这样的生活固然好,但经常的,生活中我们会隐隐地感到别扭,不舒服。怀疑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时进行一些反思和调整就是必要的`了。这时候一部哲学史就会很有帮助。广泛借鉴以往哲学家的思考对自己的思考大有裨益。
总之,作者有着十分可爱的信念:哲学和每个人相关,哲学能让人活得更好。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6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许是现在、亦或是未来的某一个时空里)有一个女孩,人们叫她“苏菲”(但“上帝”并没有给她一个正常的人生,亦或许在“苏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这时,有一个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现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苏菲”似乎因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绑在了一起(亦或许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连不断,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苏菲”的老师,一位自称“艾伯特上校”的神秘人总是将给自己女儿“席德)的贺卡明信片交给”苏菲“让她转交......
可能在看到这段文字的你已经开始糊涂了,比较这一段反复出现的类似于“是......,亦或许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晕头转向,而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说一样,总能把读者弄得怀疑人生,在这里我不得不赞叹作者的文笔。
可到底是什么,让书中的事变得如此扑朔迷离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这是一本“书中书”!
所谓“书中书”从字面上来看,应该很好理解,但这样一本书中书读起来却是非常的耐人寻味!
如果把书反着读,一切都解释的清楚了。“席德”的爸爸“艾伯特上校”写了一本哲学书送给他的女儿作为十五岁生日礼物,“苏菲“、”艾伯特“等人都是这本书中的人物。
可是,书中的人物读书由书外的作者决定的,这样会不会太不公平了?“苏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校”已经帮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这是我们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为“席德”只是我们眼里的一个人物,所以严格意义上她也没有“想”只能说是乔斯坦的做法。
但这书中的人物毕竟不是真实的人,我们所谓强加给Ta们了一切,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Ta们的“上帝”。
那既然如此,我们人中会不会也藏着一个“人”呢?如果你快乐,Ta是不是也跟着快乐,如果你生气,那Ta......?
有人总是会说“越想越生气”,如果照人中人这个观点来看,是不是能理解为人生气时带动着内心的小人一起生气,从而导致越来越生气,如果从这样看来,如果我们想要控制细节的情绪,就得先控制内心的那个小人。
如果这个还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们真的和苏菲一样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虽然这很让人难以置信,因为谁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假的世界。换作我也不会相信,当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虚幻的.(包括人),那些发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该怎么办?(假设建立在我们存在在另一个世界中)。
到那时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为Ta们只是虚无,所有都将不可信,一切你直观判断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观面对所有的事物。
其实,即使没有这个假设,这样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判断坏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观,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坏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实证明,虽然我没有遇上所谓的坏人,但女的坏人也是真实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是无法直接判断区分善与恶,而我们也会被层层迷雾遮挡了真相。
我在各大网站搜索过《苏菲的世界》的各种介绍,但每一种都大同小异,在我看来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学书,它激醒了人们对人类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的思考,直击现今社会上最大的问题。
可是非对错,真真假假,又有那个人能真正道的清说的明呢?又有那个人能确保自己每次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谓正确的事在若干年后还能是正确的呢?这或许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7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从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现实生活中我们缺的就是那一颗好奇心,好奇心太大固然不会,可是如果人没有好奇心就会失去了动力,是去了可以发掘的智慧,没有天生的概念,而我们也应当相信无论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好是坏都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如果是好事当然很好,那么如果是坏事,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所以无论事情好坏,我们都应当笑着接受,而做事前也要考虑好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