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读书笔记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读书笔记 1
作为一名一直奋战在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由于课题研究,很庆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张奠宙先生所编写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这本书是由国内外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及一线数学教师执笔写成,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数学双基教学”进行全面总结,认真阅读此书,受到了很多启发。特别是封面上的几句话:“继承传统,认识自己,才能面向未来。”“越是民族的,往往越是世界的。”
当我还是一名初中学生时,对数学学习“双基教学”有了感性的认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成为当时许多数学老师的口头禅。在师范里又学习了许多教育教学理论,但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教学”仍然为许多教授所称道。师范毕业后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一直担任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学,自己也开始进行“双基教学”。在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己对“双基教学”不仅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开始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在这期间又系统的学习了张奠宙教授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感受颇深,现整理如下。
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数学双基
数学双基其内涵不只局限于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它还应包括在数学双基之上的发展,启发式、精讲多练、变式练习、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等,都属于“发展”的层面,却又和数学双基密切相关。中国数学双基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初步形成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并重的数学教学目的观。它强调数学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并重,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数学知识的习得与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创新相结合等。由于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在发生变化,教育研究成果在更新、教育手段在扩展,双基教育的含义自然有新的理解乃至扩展,更应该有新的实践内容和模式,如果双基教学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可能产生异化。
二、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是对人类思维实践的理性总结,也是对思维过程的形式概括,包括概念与判断、辨别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它们既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又是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数学教学中进行切实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既是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经常题意不理解、方法难掌握、或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咎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与发展。那么在双基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从书中我们得知:
1、注重思维的严密性。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要使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必须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重视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推理和运算过程的依据。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在加强数学双基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能从各种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思维。既能正向思维又能逆向思维,既会纵向思维又会横向思维。
三、如何处理好“双基”教学与“创新”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尤其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在注重“双基”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仅仅停留于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以及迁移应用技能的训练,对于创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扎实“双基”等同于创新教育,那么创新教育也就失去意义,只有在扎实“双基”的同时,善于挖掘“双基”训练的创新因素,抓住“双基”与“创新”的结合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再造,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地给予学生创新的勇气、创新的灵气和创新的才气,使学生有意识、有胆魄、有能力驰骋于创新的广阔时空。
首先,教师应在“双基”教学中,注重知识重组再造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提问”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广度;指导“发现”方法,训练思维灵活性;指导“提要”方法,训练思维逻辑性;指导“质疑”方法,训练思维批判性;指导“想象”方法,训练思维独创性。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看法,形成独特的见解,是知识重组和再造的结果,是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书本,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产生疑问,提出质疑,同样是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教师不应以权威去压抑和扼杀这种创造性。第四,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想象和幻想是创新之母,如果善于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就能为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由吸收储存知识走向重组再造知识,由模仿走向创新,并飞跃于创新的广阔时空。
张奠宙先生说: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丰富,我们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岩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练。随着时代的进步,“双基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读书笔记 2
一、书籍概述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由张奠宙先生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系统研究“数学双基教学”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力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数学双基教学”进行全面总结。全书由国内外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及一线数学教师共同执笔,深入剖析了“数学双基教学”的历史形成、文化背景及其特征,并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二、主要内容与观点
历史与文化背景:书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双基教学”的历史形成过程,指出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数学双基教学”与儒家文化、考试文化以及考据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双基教学的特征:书中归纳了“数学双基教学”的四个主要特征,包括记忆通向理解以至形成直觉、运算速度保证思维效率、重视逻辑演绎保持严谨准确,以及“重复”通过变式得以发展。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数学双基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
实践与应用: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调查测试,书中展示了当前“数学双基教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和建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双基教学”。
发展与创新: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书中也警惕了“数学双基教学”可能出现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观点。作者认为,“数学双基教学”应该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心理学视角:书中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数学双基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其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双基教学”的本质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个人感悟与思考
通过阅读《中国数学双基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双基教学”在中国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数学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挑战。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数学双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四、总结与展望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双基教学”。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数学双基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来,共同推动中国数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