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

发布者:无名布衣 时间:2024-7-20 08:34

对联的特点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对联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那什么样的对联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的特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1

体现汉字特点的对联有:

1、一担重泥拦子路;两行夫子笑颜回。(一旦,仲尼)

2、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怜子,离儿)

3、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4、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谐音对联即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他谐音对联举例:

1、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2、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3、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对联的特点2

对联:入门兵部体;出户翰林身。

分析:澡堂联。“兵部”谐“冰布”,布即置意;“翰林”谐“汗淋”。

对联:君子多乎哉;小人樊须也。

分析:秦观对苏轼,集四书句。“多乎”谐“多胡”,“樊须”谐“繁须”。

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分析:苏轼对佛印。“河上”谐“和尚”;“诗”谐“尸”。

对联:风吹罗汉摇和尚;雨打金刚淋大人。

分析:明僧人姚广孝、林御史戏对。“摇”谐“姚”,“淋”谐“林”。

对联: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分析:宋汪仲嘉招郡僚宴集,营妓赔酒,有杨小玉及李娘者色艺俱佳,户掾主杨,理掾主理,席间相戏得上联而无对句,后汪与敖麋对局,有沈姓县令旁观,乃得下联。“羊”谐“杨”,“礼”谐“李”指二妓;“审”谐“沈”,指沈县;“迷”谐“麋”,指敖麋。

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分析: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对联: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分析: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对联: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分析: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分析: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对联:雨打阶前滑利;雷鸣天下同知。

分析:徐阶戏对某知府。“滑利”谐“猾吏”。

对联: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分析: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对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分析: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对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分析:“暑”谐“鼠”,“风”谐“蜂”。

对联: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分析: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对联: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分析: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对联:黄耉无疆;白圭有瑕。

分析:明代白、黄二都指挥集《诗经》戏对。“耉”谐“狗”,“圭”谐“龟”。

对联:七菱八落;十榛九空。

分析:上联谐“七零八落”,下联谐“十镇九空”。

对联:若非乾上龙尾;定当坎下驴头。

分析:谐风水先生善于奉承。“坎”谐“砍”。

对联:孔子生于舟未;光舞起自汉中。

分析:林大钦对渔翁。“舟末”谐“周末”;“光舞”谐“光武”,刘秀年号。

对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分析:刘师亮。“税”谐“岁”,“贫”谐“平”。

对联的特点3

(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

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

(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

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

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

(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

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

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

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

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

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

如:

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

又如:

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的特点4

对联又叫对对子,是一种文人游戏,一般是仄起平收,其中蕴含了中国儒家文人特有的涵养底蕴,也体现着中国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家风传承仪式感。

对联一般张贴于门楹双侧,立规迎客处。凡居室必有门,而进门前必要注意探路,其一门头堂号,以防误入;其二门槛高低,以防绊倒;其三门联门侧,也就是这里要说的对联。

对联的平仄一般是仄出平收。上联仄尾联贴于左门侧,按照中式古典建筑之坐北朝南,取其东主之意,为主之持重待客之道;下联平尾联贴于右门侧,取其西宾之意,为客尊之扶轻之礼。

而对对子游戏中,上联题主出联,一般题主出题已有下联联意暗许,而在选韵时会选择相对韵窄的仄韵收尾,给对联之人留有余韵空间,希望联客把更多的才情表现在联意生花上;而联客一般也会领君之情,联君之意,以平韵相对,平仄相衬,从而惺惺相惜。君子以德相交,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底蕴涵养。

对联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对联的要求】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对联的特点5

对联,也叫对子、对句,是汉语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对仗”为最大特点,即前句与后句在音韵、字数、意义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对称关系。除此之外,对联还有韵律上的规律性和意境上的丰富多彩。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对联的三大特点。

一、对仗

对仗是对联的最大特点。它是通过前后两句的对称关系来体现的。包括音韵、字数、意义三个方面。

1.音韵对仗

音韵对仗是指前后两句在音韵上呈现一定的对称关系。在对联中,音韵对仗可以分为三种,即平仄对仗、押韵对仗和叠字对仗。

平仄对仗是指前后两句的声调呈现相同的平仄关系。例如:

桂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押韵对仗是指前后两句的末韵呈现相同的韵脚关系。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叠字对仗是指前后两句中有一个或多个汉字重复出现,起到呼应作用。例如: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2.字数对仗

字数对仗是指前后两句在字数上呈现一定的相等或相差关系。在对联中,字数对仗可以分为两种,即等数对仗和对仗补数。

等数对仗是指前后两句的字数相等。例如:

蓝田种玉人种梦,忆得秦淮弄花时。

对仗补数是指前后两句的字数相差一个或多个字。例如: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河入海流不尽。

3.意义对仗

意义对仗是指前后两句的意思要协调一致,呈现出一种对称的关系。对联中的意义对仗除了指前后两句的内容相对应外,还要求意义相同、意境通达、形象鲜明、紧凑有力。

二、韵律规律性

除了对仗,对联还有韵律规律性。例如,对联中除了要求押韵,还要求韵脚相同,即前后两句的韵脚必须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对联还有一些韵律上的规律,例如句子长度、声调节奏等。在对联中,要求前后两句的长度相等或者长度相差一个字,这样才能体现出对仗的效果。同时,在声调的节奏上也要注意前后两句的`平仄关系,才能使对联的韵律更加优美。

三、意境丰富多彩

对联的第三大特点是它的意境丰富多彩。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除了要求语言的对仗和韵律的规律外,还要求其所表达的意境丰富多彩。因此,对联中的意境往往非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

秋水共长天一色,海风含笑海鸥翔。

这句对联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生动地描述了秋水连天的景象。而另一句则描绘了海风海鸥的自由与快乐,同时也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对联是中国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仗、韵律和意境的相互配合,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魅力。这种形式在现代文学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对联的特点6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一种用对仗的方式表达含义的文学艺术。它通常由两句诗组成,每句有五个或七个字,形成平仄相对、意义相连的对句。对联要求语言简练、形式严谨、旋律优美,表达深刻、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美学和思想价值。

对联的要求

1、字数相等:对联的两句必须字数相等,五言对联常用十个字,七言对联常用十四个字。

2、平仄对应:对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一般按照汉字的声调划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类。五言对联每句五个字,平仄关系是:平平平仄仄;七言对联每句七个字,平仄关系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3、意境相通:对联的.两句必须意境相通,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对联的意蕴可以是表达人生哲理、赞美自然山水、描绘历史人物、歌颂祖国等等。

4、形式美感:对联必须在表述意境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美感,符合美学审美原则,具有韵律美、音韵美、形式美等方面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

1、表现力强:对联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对仗的方式,表达含义,使意思更加明确,表现力更加强烈。

2、语言生动:对联通常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使表述更加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化传承: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

4、艺术审美:对联要求表达具有艺术审美特征,追求旋律优美、音韵和谐、形式美感等方面的表达。

5、极富创意:对联表达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富有创意,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表现。

6、民间传统:对联是民间传统的表现形式,它强调语言的韵律和表现力,并且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对联是十分具有独特性的语言艺术形式。它通过对仗的方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传统。对联要求形式精准、意境深刻、思想含蓄、表现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并且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审美力。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人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的特点7

写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对音、韵、义、形等方面的巧妙运用,达到表达情感、寓意、饰辞、娱乐等多种目的。以下是写对联的要求特点:

一、平仄对称:对联的上下联必须平仄相对称,以求整齐协调。

二、意义相反:对联的上下联意义相反,或相对照应,体现中国哲学的阴阳思想。

三、词汇精练:对联的每一句话都要求精练、含蓄,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境。

四、形式美观:对联的字体、布局、格调等方面,都要符合审美要求,以达到美的效果。

对联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洁明了:对联的'语言简练、精准,句子结构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二、富有韵律:对联要求平仄对称,韵脚相对应,使其具有优美的声韵美感。

三、意义深刻:对联的上下联意义相对,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寓意或文化内涵。

四、承载文化: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也是文化传承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对联的特点8

1.、莲(连)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7.、孔子生於舟(周)未光舞(武)起自汉中

8.、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史可法,洪承畴。)

9、泥肥禾尚瘦(尼肥和尚瘦)晷「音鬼」短夜差长(鬼短夜叉长)

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

下联的`意思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

10、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幼儿摘柚儿,柚儿完,幼儿玩。

11、眼珠子,鼻孔子,珠(朱)子还居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对联的特点9

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对”,要求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节奏对称。以下几种形式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

一、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

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

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

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仪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

二、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

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林’。”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

人间配定好人。”

三、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

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四、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

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五、连字联:就是利用多音字现象,用同一汉字的不同音义组成对联

宋代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的石碑上有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加点的字读“ch”,通“潮”;没有加点的读“zh”,“早上”的意思;下联加点的字读“chng”,意思为“常常”没有加点的读“zh?ng”,通“涨”

再如:“好(h)读书不好(h)读书;好(h)读书不好(h)读书。”

六、双关联:就是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对联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同,

其真正的意思是隐含的。

才子徐文长年少时恃才放旷,经常出私塾先生的洋相。一次,先生指着他的鼻子说:“眼珠子,鼻孔子,珠(诸)子在前孔子在后”,他灵机一动,指着先生的胡子对出了下联:“胡后生,眉先生,后生却比先生长。”先生怒不可遏,吼道:“猿断木楚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徐文长毫不示弱,随口吟道:“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敢出蹄(题)。”先生气得脸色发青,

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同学们,你知道“总裁为您服务,

领袖由我安排”这副对联贴在什么店面最合适吗?

七、叠字联:就是单字的重叠,但这种对联不易把握。

清人刘树屏题愚园花神阁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风风雨雨,冷冷清清;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再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