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

发布者:我是70后 时间:2022-11-16 10:46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1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能够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一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能够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2

端午的味道,有如白荷花的清香,淡而优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端午的味道,有种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说粽子啦!

不管是咿呀学语的小孩子,还是能做饭洗衣的大孩子,或是白发长须的老孩子,一提到粽子,谁不是立时感到口中被一种鲜香软糯质感填满的充实,谁不是感到唇齿间滑滑腻腻的。把糯米与腌制过的肉、红枣、赤小豆、花生等食材搭配,再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将其包裹,放入蒸锅,单单看那小锅连珠炮似的吐气,仅仅嗅一嗅那米与肉、红枣、赤小豆等食材交融的香气,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一层层堆成小山,一口一口满足地扯咬着极富弹性的糯米呢!放入嘴中,那一股清味在嘴中释放,虽淡却不失浓香。在这种美食的熏陶下,让齿感到格外的舒爽,细细品尝,那Q弹米粒让你的味蕾都更加美好。吃下一个个粽子,就算过了几十分钟,也会有一种芳香在口腔中荡漾,让人回味无穷,神清气爽。

提到粽子也不得不说一说粽子的来历啦!

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当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汨罗江。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创造出了粽子,把其扔到江里,引鱼虾来食。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做出粽子祭奠。虽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可也说明了一个节日中的食物影响之大,在一些看似常见的食物背后往往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3

去年的端午节我过的特别有意义。至今,我仍印象深刻,怀念之极,因为我向奶奶学包粽子了。

奶奶准备了清洗干净的粽叶、糯米,还有红枣。墨绿色的粽叶两头尖,中间鼓,一片一片地漂在水里,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小船。洁白的糯米在碗里堆成一座小山,可看起来还是一粒一粒的,圆润而又饱满,仿佛是一粒粒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红枣个头很大,红通通的皮肤,就像穿着大红衣服的小胖子,也像一颗颗红宝石。

包粽子咯!奶奶先把一片粽叶摊平在手掌上,用勺子舀了两勺糯米放在粽叶上,然后用筷子夹了一颗红枣放在糯米中,最后再舀了两勺糯米盖上红枣。“这样的分量就够一个大小合适的粽子了。”奶奶说着,就把粽叶慢慢卷起来,然后把卷好的粽子靠在台子边轻轻地敲打,不一会,就变成棱角分明的带着三个尖尖的角的粽子了。真是神奇呀!奶奶再用一条细细的红线围着粽子的三个角绕了一圈,然后打个活结,扎紧了。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奶奶那样做,可我做出来的就是圆圆的,活脱脱的像一个足球。

我接过奶奶包好的粽子,放入筐里。一个粽子就像一座小山,许多小山叠在一起,就成了“泰山”——筐满了。

最后我们把粽子放进大锅,开始蒸粽子了。我一眼不眨地盯着大锅看,不一会大锅里冒出了水蒸气,朦朦胧胧的,像雾一样。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一股清香飘了出来,我忍不住想打开大锅拿一个尝尝。这时候奶奶告诉我说:“还没熟呢。”

又过了半个小时,香味越来越浓,感觉都要飘到窗户外面去了。这是要告诉我,它要熟了吗?随之而来的是奶奶的声音:“粽子熟啦,出锅咯!”

终于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拿了一个粽子出来,顾不上烫,拆开红绳,剥开粽叶。剥开的粽子外表带着一层粘液,里面露出的是晶莹剔透的粽肉,就像琥珀一样。我口水不由自主的就流了下来,自己动手做的粽子真是美味呀!

我喜欢这样的端午节,今年我还要过一个这样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4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人们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节的饮食风俗的作文5

又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个个粽子可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三角体,长方体。听奶奶说,这些粽子的馅有许多种:白糖馅、黑芝麻馅、蜜枣馅、菜馅。听了奶奶的一番介绍,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忙让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过了几个小时,粽子终于煮好了,开锅。

粽子刚盛上来,我就拿起了一个粽子,剪开了线,又解开了粽叶,把粽叶里的糯米团放到碗里。拿来了一双筷吃了起来。我手里的那双筷子不停地在碗与嘴中间挥舞。不一会儿,一块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这粽子里有糯米的饭香;粽叶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蜜甜。这些味道交织混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吃着,我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个粽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咕哝道:“好吃,真好吃。”不一会儿,五个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脸上也粘了不少饭。可我却乐不亦乎。

没想到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我也知道:“这每个粽子都代表着长辈们对子女的爱呀!”将来长大了,我也要为长辈们包粽子。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