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道德作文【热门】

发布者:不虚此行 时间:2023-7-30 21:39

实用的道德作文【热门】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道德作文【热门】

道德作文 篇1

真正充满仁爱与道德的世界,并不是用条条框框的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是人人心中有道德,众人向善,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要达到这种境界,单凭几句提示语毫无作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草无错,但人们依然无视“禁止践踏”的提示,飘然而过,久之,一条小路赫然而生;在充满各种提示语的公共厕所,却依旧臭气难忍;在宁静的医院中,依旧有人“高谈阔论”……。此情此景,所谓“提示语”有何功用?怀瑾握瑜之人依旧可以保持其品行之高洁;无耻之徒依然无改,反而还可能因为提示语而感到一种约束与束缚,激起他们内心中的反叛心理,知错而复蹈之。这样很可能会使两类人的分化越发明显,与原本的愿望截然相反,从而使社会越发混乱,越加动荡不安。

有德与无德,黑与白,善与恶其实都是一念之间,但人心偏向于哪一面,却不是提示语所能促成的。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实质乃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只要一旦形成,其影响就会持久深远。提示语在其中是一个不和谐的存在:当你在欣赏美景时,陶醉在美丽的风景中,突然看到“不要乱扔垃圾”的提示,会感到大煞风景。甚至当你在上公厕时,抬头看到“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会产生一种类似于被监视与偷窥的`厌恶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提示语就变成了一种道德的浪费。

从资源角度来说,数以千万计“提示语”的生产与安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如不可回收塑料)。与其浪费这些时间来做提示语,还不如多花一些时间研究草坪的布局设计,使人们既可以欣赏草的生机也不必绕远而行;多花一些资源来投入到教育中,从幼年就培养人们养成高尚的品德。

使人人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难,但可以通过努力使我们下一代的绝大多数孩子积极向善。仅凭几句干巴巴的语言无法改变整个社会,更多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这里加以干涉,倒不如清净无为。人人都喜欢与高尚的人打交道,即使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也不会喜欢与一个和他相似的人一起生活。只要清者保持自身的高洁,并带周围的人向善,那么社会上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而提示语是一个社会落后的标志,是道德的浪费,无需存在。

道德作文 篇2

道德暖人心 ——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能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一说到道德我的脑袋中就会蹦出《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中,父亲告诫儿子的话。

其实,道德可以分成自强、自律、孝敬长辈、健康生活、勤劳节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明礼、守法、诚信、助人、绿化环境、保护动物、低碳生活、文明上网、不沉迷网络、尊重网络知识产权等几方面,也有许多小故事。最让我欣赏的是诚信这方面发现的故事——“别拿诚信开玩笑”。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伙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来到法国开始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但是国内和国外不同,没有检票窗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于是这位小伙子就经常逃票上车。但有时还是被抓到了。4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小伙子充满自信,他开始频频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但因为小伙子有两次乘车逃票受罚的记录,所以没被录用。XX年后,小伙子成为国内一位小有名气的教授。他告诉学生:别拿诚信开玩笑,一次也不要!这位小伙子虽然做了不道德的事,但他即时改错,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师。

但是在这个社会上也有许多不道德的人。记得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我们小区门口有一位中年妇女,她是以一位教师的身份说自己家的人死了没钱安葬为借口跪在大门口。有很多好心人见了,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但这位中年妇女又在另一条大街的边上跪着说自己的家人生病了,没有钱治疗。我们小区有位叔叔见了就打了110。警察把这位妇女带走了,经过调查,才知道,这本教师证是假的,她的家人没有死也没有生病,她只是出来骗钱的。

这位中年妇女真不应该这样做,如果需要钱也应该用劳动去换取。这个行为真是太可耻了。

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这个城市更美好,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道德作文 篇3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谢亮是一位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老人,他是一位退休老人,义务为大家指路十年,他为了给大家指路,他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五千个公交车站,他告诉我们:举手之劳可以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儿。被他帮助过的人来自世界各地,在京城他是听到谢谢最多的人。

我也帮助过别人,听到别人的一句谢谢,即只是一句谢谢不会多长一块肉也不会什么,但心里总是有一种像是吃了蜜一样的甜,我也只是像谢亮老爷爷说的一般举手之劳而已。

诚之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赵书兵,是个买x的,家中并不富裕,一次有人托他买一张x,开了一看,全中了,五百三十三万,虽然钱是他付的,但他还是还给了那个人。他说:这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做人要讲诚信。他上了电视别人都说他是大明星,他却谦虚的说:我就是一买x的,要是做这点事就是明星的话,周围的明星太多了。人与人的交往中,就要真诚待人,互相信任。在我们这个城市,处处都可以看到诚实守信的人,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城市才会这么美好。

是啊,如果人与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信任的'话,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什么样子啊!一个人待人不真诚,有谁会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呢!只有做到了诚实守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吧。所以,我总是提醒着自己待人要真诚,要诚实守信,要说到做到,即使做不到也会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正因为我们身边有了这么善良的,乐于助人的,诚实守信的人在,我们的世界才会这样如此美好。我们也要这样,虽然这只是举手之劳,只是待人的基本,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只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也就足够了。

道德作文 篇4

外表的美并不重要,美在心灵,而道德是最淳朴的美。

道德,大家一定都知道,简单易写的两个字。可是,又有谁真正了解过道德?即使了解,又有谁真正做到了?但是,当你做到了时,心里就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油然而生,是比乐于助人更高一层的.解释。

公交车上的让座,平时见到垃圾弯腰捡一捡与不乱扔垃圾,帮助老奶奶或小妹妹过马路……都是一些小事,但那显而易见的道德心,着实让人吃惊!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努力溜冰,突然看见一位小妹妹正在吃力地扶着一位比她大整整两三岁的女孩子,我大吃一惊——这个小妹妹多么善良,她拥有一颗多么美的心。当时,我正顾着惊讶,不注意时,双脚停了下来,手也渐渐放平,刹那,我就要摔到,但是在这瞬间,一只宽大的手托住了我,使我逃过一劫,我冒着冷汗,抬起头看了看他,他笑了,轻声说:“没事吧,小朋友!”“嗯还好”我不好意思地嗫嚅着,向他道了声谢。

不管是怎么样的道德,从刚才的事中也可见一斑了。

《最后一美元》讲的也是一个洋溢着道德之美的事情,可见道德只要留心发现,随处都有美丽的行为!道德,美得特别,美得快乐,而更多的是那美得乐于助人的习惯!

道德作文 篇5

天津港爆炸事故牵动人心。爆炸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开始到@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的微博评论“逼捐”。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马云为何不捐款,甚至还有人一边喊着“爸爸”,一边指责马云。

归纳一下,要求马云捐款的理由大致有三:你有钱,你应该捐款;人家娱乐明星都捐款了,你更应该捐款;如果不捐钱,迟早你会身败名裂。如果说,前两种观点还带有一点劝告的口吻,那么最后一种观点就带有一些警告的口气了。这种对马云捐款的焦急,可以理解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迫切期待,但显然,无论哪一个理由,在逻辑上都是站不住的:有钱人就一定要捐款?捐款可不是有钱人的法定义务。娱乐明星捐款了,马云就要捐款?娱乐明星又不是马云一定要效仿的榜样。至于最后一条,更是缺少逻辑,马云当然不会在意。其实,马云在怎么想,接下来会怎么做,网友不得而知,是焦虑的心情让他们等不及马云作出清晰表态。 有人会把网友的这种情绪化反应,总结为道德绑架。如此说,有一定道理。慈善事业本来就是基于道德愿望的事业,人们可以期待一个人成为慈善家,尤其是那些身价惊人的'富人们,但是,人们没有权力要求一个人一定要从事慈善事业,即便这个人很有钱。因为财富并不是慈善与否的凭证,有钱人可以不慈善,没钱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认为自己的意图是善良的,就强迫别人做非强制性义务的事情,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心办坏事,个体的权利得不到应有保证。所以,即便人们再心急,也应该清楚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不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目的,绑架了别人的行为,剥夺了别人的自由和权利。

甚至,有人会反问一句,那些要求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吗?如此一问,很多质问者可能就会自感理亏,因为他们在理解慈善时,首先想到的是有钱人而不是自己。当然,很多人还会振振有词:我又没有钱,我捐一点钱有什么意义?马云可不一样,马云可是首富。这反映了人们在道德绑架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混逻辑”:把责任加给别人,谈及自己时,总提及特殊性。所以,马云是必须捐款的,因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为我是穷人。于是,慈善在悄然之间已经被认定为有钱人的事业。这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也是一种对有钱人和慈善事业的扭曲理解。

当然,有一点也应该看到,马云遭逼捐背后还有人们的道德焦虑,慈善焦虑。

一个社会难免有贫富差距,一个社会也难免存在风险。如何去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去一同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慈善无疑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当群体矛盾加大时,慈善会让人感觉到共同体的存在;当风险突如其来时,慈善会让社会形成共同担当的凝聚力。所以,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人们期待慈善事业可以启动,可以赈灾,这都没有问题,这是人们在面对灾难时,信心的来源之一,保障的来源之一。问题是,慈善行为似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蓬勃而出,至少人们想看到的富人带头的慈善生态并没有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变得焦虑,开始不惜以舆论压力逼捐。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焦虑和慈善焦虑的表现。如何缓解这两种焦虑?放大、任由舆论煽风点火、道德绑架当然不对,而且也不会有明显效果——即便马云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出来表态,其他的富人也未必会跟风而动。舆论总不能对照着富翁榜,一个一个指名道姓地逼捐吧?而且,这也会让人觉得慈善只是富人的事情,慈善有些杀富济贫的味道。公众应该期待的是正确的慈善文化和良性的慈善生态:一方面,个体自觉地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为慈善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会对慈善形成稳定的奖励机制,让那些投身慈善的个体不仅有荣誉嘉奖,也有功利层面的回馈。如此,慈善才能成为事业,成为文化,人们不需逼捐,慈善事业也可以蓬勃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