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锦集10篇
春节的作文锦集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 篇1
大年初三,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鄞江镇,那是爷爷的家乡。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那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
伴着那清新的'空气,迈着这轻快的步伐,我走在这古香古色的小巷中,突然面前出现了一条河,中间有用石头搭成的桥。我看见人们低头在数些什么,突然我想起了奶奶告诉过我,去它山堰一定要亲自数一数那里的石阶,因为每个人数出来的都不一样。
于是我也与他们一起数。站在最前端,我迈开步子,埋头苦“数”,我看见了灰黑色的石头上布满了条纹,杂斑。有一些凹进去的地方还有一些雨水与小石子。我一步半米,但是石阶可不一样,有的与我的半个步子一样,有的却是一个成人的两个步子那么大。有些时候我突然迈过了一个石阶,于是一转身跨一步,又回去了,可我早已把数字抛之脑后,于是又得重新来了。
就这样,我一遍一遍地数,终于成功了,我数出了一个离正确答案极度接近的数据——152。当地的村民说正确答案是153!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我下次还能去那里,我一定要再数数。
春节的作文 篇2
过新年,吃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年回家过年,快要到大年三十,亲戚朋友放下手中的事,从各地赶回来,就为了家里人团聚,见一见自己一年没见的父母亲戚朋友。
到了大年三十的这一天,也是我家最忙的一天,一大早,我们都早早的起来,因为我们要为吃团圆饭做准备。外公和奶奶负责做饭,他们从早上一起来就开始忙碌着,洗菜、切菜、配菜、烧菜、烧鱼、煲汤…………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很累,脸上却挂满笑容,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女回家了,再累也不怕也是开心的。爷爷和爸爸也不闲着,他俩在打扫卫生,他们今天可真是很卖力,地下连一根头发也不放过。老妈也在干活,她在擦冰箱、橱柜、茶几………忙的'老妈汗流浃背,正好,我没事了,就去帮老妈一起干活,啊!一件重要的事给忘了,那就是——贴窗花,很快我就把窗花和对联贴好了。
一眨眼到了下午5点了,饭菜都已经做好了,我们一家人上桌吃饭了,许多亲戚朋友都来了,叔叔、阿姨、小舅、小舅妈………哇!今天的饭菜真丰富呀!我的两眼直发光,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吃着,大人们在喝酒,还时不时的干杯,说一些祝福的话语,比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学业有成………老妈也让我跟别人干杯,我也要祝福别人,啊!今天腊肉炒黎蒿芽好吃,鸡汤泡炒米真是好吃………,不知不觉的,我狼吞虎咽吃了好多,肚子涨涨的,过了2小时,大家都吃好了,有的座到沙发上聊天、喝茶,也有的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总之每个人都很开心,都有说不完的话。
团圆饭,我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因为大家一年都没见到了,像我们家就是这样,一年都在深圳,也没有机会回去,就过年我放假才能回去,像爸爸今年回家自己开车,30多个小时,聚在一起吃这个团圆饭,一起说说话、聊聊天,谈一谈过去的一年大家奋斗的过程和经历,跟别人说一说新的一年的目标,盼着在新的一年会生活过得更美好、快乐。像今年春节联欢晚会,都在倡导常回家看看,回家过大年,像现在有些人,过年宁愿去玩,也不回家看看家里的老母亲,所以,回家陪老人过年,是我们做晚辈必须做到的,所以,我们回家过年老人都很高兴。
春节的作文 篇3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
春节的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又来临了。可是,今年的春节和往年有些不一样。街道冷冷清清,亲朋好友没办法串门拜年,期盼已久的旅行被取消了,和好朋友约好的聚会泡汤了……
为什么出不去了呢?因为在武汉有很多人感染了病毒生病了。这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叫做冠状病毒,长得很漂亮像皇冠一样,却坏透了,会人传人,有极强的传染性,危害大极了。可它又是从哪里来呢?科学家发现原来它一直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有些人特别喜欢吃野生动物,这种冠状病毒就从动物身上转移到人身上。人的身体承受不了病毒的感染,终于倒下生病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的医生护士从四面八方赶到武汉支援救治病人。科学家们也没日没夜地在研究消灭病毒的药。妈妈说,他们单位有三位叔叔也报名参加了驻村防疫工作。越来越多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帮忙抗击病毒。我想我们小朋友能做的就是不出门,勤洗手,多喝水;在家做作业,看书,过一个有规律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我相信不久我们就能战胜这场病毒的。
春节的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姥姥家的北方春节,是最有年味的。
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饭,姥姥很早就开始准备了。要买食材,炖鸡,蒸鱼……最重要的是包饺子,姥姥带着全家人从下午就开始忙碌:和面、擀饺子皮、拌饺子馅……当然,最后还要把饺子馅包起来。看着姥姥包出一个个圆滚滚的饺子,我也跃跃欲试,于是就学着姥姥的样子,一手拿着饺子皮,一手拿着小勺子往饺子皮里舀馅,不一会儿就包出了一个扁扁的饺子。我得意地把我包的饺子拿给姥姥看,没想到姥姥说:“你包的饺子‘不合格’呀!”“为什么?”我不解地问。“饺子要包得圆一点儿,这象征着‘团团圆圆’,而且,圆滚滚的饺子长得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所以饺子要包成圆的'。”我这才恍然大悟,于是都尽量把饺子包得圆圆的。姥姥还把清洁好的一角钱硬币包进了饺子里“谁吃到包了钱的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财源滚滚哦!”姥姥笑着说。“是吗?“这让我对晚上的饺子大餐又多了几分期待!
晚上,年夜饭上桌了,有炸带鱼、酱牛肉、红烧肉……其中,除了饺子以外,象征“大吉大利”的鸡和寓意“年年有余”的鱼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吃出了团团圆圆的年味儿!
从初一开始,就要走亲访友去拜年了,而每次拜年都是我的“噩梦”。小时候,每次都要妈妈给我挨个介绍:“这是大舅妈,那是二姨夫,那是大姨姥姥……”我每次都努力地记着,可一转眼,又忘了哪个是哪个,还是要求助妈妈。可妈妈一句话,又让我彻底崩溃了:“我的表兄弟、堂姐妹加起来一共有31个呢,我们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族!”听到这句话后,我决定立刻放弃把所有亲戚都记下来的想法。话虽如此,可每年都去走亲戚,我已经渐渐地能认出大部分亲戚了。在大家热情的交谈中,我也明白了,之所以每次过年都要走马灯似的每天走亲戚,是因为我们是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亲戚多,热闹也多,距离远,但是亲情不远。
我的春节,就是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全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
春节的作文 篇6
今天是二月六日——除夕,家家户户都挂灯笼、贴春联,大街小巷到处是此起彼伏的炮竹声,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一大早,母亲就去超市里买了许多年货,父亲也买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炮竹,我呢,则兴高采烈的跟在旁边跑来跑去。到了下午,母亲就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我和父亲就开始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以及老师发出祝福的短信,大家互相祝愿,真是开心极了!终于,母亲把年夜饭端上了桌,啊!又是鸡、又是鱼、又是肉,还有虾,真是好丰盛!我们一家三口高兴地坐在一起,说着一年来的往事,又许下了来年的心愿。八点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了,我们坐在沙发上,吃着糖果点心,欣赏着精彩的节目,那幽默风趣的小品节目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将所有的烦恼都抛掉了。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赶紧给自己许下了新年的心愿。
新的一年来到了,新的春天来临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个福山好少年。新的一年也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我和大家一起期盼着。
春节的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的春节,过得是那么热闹。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大人们在家中忙着扫除,小孩们则在打谷场上玩。上午,往往很忙乱。但,到了晚上,只要天一擦黑,鞭炮声响起来,累了一上午的人们,便大笑坐着吃一顿盛大的晚餐,小孩们不懂事,看到好吃的一个劲的往嘴里塞。花花的桌布上,便多了几个油油的手印。不仅大人们吃的热闹,连小黑狗都有份,只见小黑狗趴在一处安静的`角落,悠然地啃着一块大骨头。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响起来,大人们通常去朋友家窜门,老人带着小孩,看着一出出精彩的歌仔戏,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
日日盼夜夜盼。终于盼来了春节。尽管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但是人们在这一天,依旧用传统的方法杀猪。先往猪嘴里灌酒,直至灌醉。这时,要供出申明,小孩们会要一个猪蹄盖,大人们会大方的给他们,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是没用的。但要一块脂油就难了,小孩子缠着大人们要,大人经不住缠,也只好给小孩们——过年了,也不想让小孩子们伤心。夜幕降临,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就点上自制的“猪蹄灯”。照得很亮、很远。照亮前方的道路,也点亮自己的童心。大人们和老人,在家里谈话,天南地北的谈、不分你我的谈。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是“春节联欢晚会”,也就是“春晚”。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春节缓缓落幕。
第二天,大家都休息,小孩在家里玩,女人在家中接待客人,男人则走亲访友。到了元宵节,就又把春节推向了一个高潮。春节还没结束。
元宵节后,小孩依旧上学,大人依旧工作。
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韵味。
春节的作文 篇8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全国各地一片欢腾,都不约而同的庆祝这一美好的节日。如今,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家乡的春节也就更加热闹,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春节将近时,家乡的人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为街道两旁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在广场堆起了漂亮的雪雕,还展示了许多创意非凡的冰景。除此之外,人们还为过春节准备了丰盛的食品:打年糕、炸果子、炸肉丸子、包冻饺子……
春节那天,是市场上最热闹,最繁华的时候。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兴高采烈地购买着春节的'礼物,然后走街串巷把幸福、美满送到家家户户。到了春节的夜晚,全家人欢聚一堂,聚在一起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做美味的食品,家里总是笑声不断,喜气洋洋。“”春节的钟声敲响了,外面的鞭炮声连续不断,响彻半空,缤纷的礼花四处绽放。人们欢呼,庆祝春节的到来,这时热腾腾、香喷喷的年夜饺也都端上饭桌,人们品尝着,体会着这一年的幸福,祝福着新一年的开始。
看,听,家乡的春节,是不是很有一番风趣,我真诚的邀请大家来我的家乡,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 篇9
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大伙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
对于吃,重庆大伙更是妙“手”生“花”。大年三十夜,重庆大伙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重庆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吃完年夜饭,来看看重庆大伙过年的活动吧:重庆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重庆大伙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重庆大伙统称为乱劈柴。所谓纸鸢就是“鹞儿”。
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重庆大伙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重庆大伙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重庆大伙称作灯鹞。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重庆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花,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重庆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重庆的过年习俗,反映了重庆大伙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重庆大伙的福气。
春节的作文 篇10
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便欢天喜地地贴上春联,放起了烟花。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全城好像变成了灯的世界,光的海洋。
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出了门,准备去买春联、烟花等年货。回到家后,妈妈就把烟花先放到柜子里,爸爸则把春联贴到了门前,我在一旁当爸爸的小助手,我们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中午,我跟着奶奶学习包饺子,首先我们准备了饺子皮、肉末、一碗水。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饺子皮,再舀了一勺肉末放到饺子皮中间,最后沾一点点水蘸到皮的边沿,把皮的周围相互捏在一起,让它们紧紧地抱成一团,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完美诞生了。
晚上,妈妈将烟花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我就急不可耐地拉着妈妈的手冲出了家门,来到小区广场上。这里早已人声鼎沸,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我好不容易才挤到一片空地上,把烟花稳稳地放到了地上,然后找到导火线,拿起打火机点燃烟花,只听啪、啪、啪几声巨响,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夜空顿时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耀眼的花仙子们在空中闪烁,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真是美丽极了!
此起披伏的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像是在展示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而大人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转眼已经深夜,同龄的小朋友们都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可我久久不愿离开。
这真是一个开心的夜晚,一个难忘的春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