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作文800字初二范文

发布者:最后的骑士 时间:2022-11-16 13:13

桥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的汉白玉碑。石碑有四根柱子,在上面雕刻着东方巨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年级作文:卢沟桥,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卢沟桥作文1

小时候,一直听爷爷说起卢沟桥,总想亲自去看看,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爸爸带我来到了卢沟桥,圆了一个梦想。

卢沟桥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远远望去,依然横跨在永定河上。走近桥头,只见桥两边各有一对石狮子守卫着,东边一对朝着桥头,西边一对朝着桥尾。桥栏上蹲着无数的石狮子,有大有小,雕工精致,至今都能数清鬃毛的根数。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抚摸幼崽,有的玩耍绣球,有的眺望远方……真是栩栩如生。至于那小狮子,它们有的被大狮子踩踏于脚下,有的趴在大狮子背上,有的在玩大狮子胸前的铃铛,还有的被大狮子叼着,活灵活现。中国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我很想数清桥上的狮子,可是数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数得眼花缭乱,也没数出个准数来,我不禁对劳动人民那精湛的雕刻技艺赞叹不已!

凝视着卢沟桥,凝视着奔流不息的永定河水,我心潮起伏,永定河啊,在过去的年代里,你可曾安定过?连年的战火,使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你也备受摧残。卢沟桥啊,你载着我们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七七”事变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日寇罪恶的子弹,给你留下弹痕,至今犹存,然而,中华儿女就像桥上无数的雄狮,是不甘屈服的。我们的革命前辈拿起刀枪,奋勇反击,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兴旺。卢沟桥啊,你就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我静静地站在桥上,心潮澎湃,耳边听着中外游人的欢声笑语,衷心祝愿卢沟桥青春永葆,中华民族青春永葆。

卢沟桥作文2

漫步于桥上,看着两侧栏杆的石狮子,惊叹于先人的雕工精巧,独具匠心.然而,正是这些石狮,在七十年前的那场战火的洗礼中,目睹了我们忠勇无畏的先辈们,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东瀛倭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尊严.

快七十年过去了,卢沟桥的烽火硝烟已然逝去,但枪炮声依然在此地回响,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场景仍然在此处浮现,抗日英雄纪念馆的张张历史照片仍在哭诉着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行,还有卢沟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仍记着七十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啊!烈士的英灵未远, 青山忠骨仍在!警钟长鸣啊!

想我堂堂中华,泱泱大邦,引导了世界几千年的文明.然近代以来,国势日衰,列强入侵,一时之间,华夏大地狼烟四起,烽火滔天.一个个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片片大好国土被迫割让: 1842年,签《南京条约》,租借香港岛给英国99年;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1858年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割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最后,连日本这样的蕞尔小国也可蹂躏中华:甲午海战,夺我台湾、澎湖列岛;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扶持伪满洲国;继而占我热河,夺我资源,奴我人民;1937年7月7日,更是制造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年抗战,日寇屠我同胞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万啊!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弱,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保护自己的国民.前车之鉴,国无防不立,国不强必亡!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强大起来了.从原子弹爆发到神州飞船的飞天;从香港的回归到黑瞎子岛的收回;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从171号中华盾驱逐舰的下海到歼-10飞机装备空军,如今的中国俨然以大国姿态展示世人.然居安思危,环视四周,我们真的安全了吗?中国有二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十五个陆地邻国,地缘政治十分复杂;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疆,竟有一百五十万与邻国存在争议:北边,中国与韩国黄海大陆架的问题还未解决,今又出现了高句丽历史问题,所谓"长白山"主权争议;往东,日本强占我钓鱼岛,更欲吞我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东南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自2000年民进党上台,两岸关系急剧恶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也是台独危险之期;往南,中国与菲律宾,印尼,越南等数个国家有岛屿主权争议,近日越南更是公然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擅自对南海争议海域进行油气勘探招标,侵犯我国主权;往西,中国与印度尚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存在争议,如今,印度仍占我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面积.

古老的长桥记忆着历史的沧桑,铭刻着历史的教训.昨日烽火硝烟,历历在目.前是不忘,以史为鉴,中国是大国,,只有发展自己才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发展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人民与祖先留给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作为一名国防生,我更感使命的重大,国防现代化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建设,我们任重而道远.

"火红如朝阳赤日,炽热若热血丹心",面对抗日英雄的英灵,我庄严宣誓:"我将永远跟随中国共产党,将我的一生献给祖国,献给军队,为国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为中华之崛起,奋斗终生!"

卢沟桥作文3

卢沟桥位于北京,是一座十一孔连拱桥。卢沟桥早在13世纪就闻名世界。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6月,1192年3月完工。卢沟桥的桥身是石体结构,桥长约有267米长。桥两旁有281根望柱,柱子上有许多石狮,原有627个,现在仅存501个。卢沟桥保存至今,已有800年历史。

走上卢沟桥,桥两旁有许许多多的石狮子。有句歇后语叫做"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些石狮子可真有趣呀!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大的有几米高,小的只有十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眉毛都看不清。它们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眺望远方;有的侧着脑袋,好像在专心致志地听永定河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身上,好像睡着了;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雄狮高昂着头,好像在眺望远方……它们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向麒麟,却又不是麒麟,十分威武,极其生动。我站在卢沟桥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永定河,不由地想起了那段难忘的历史。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我军在卢沟桥头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经过8年奋战,英雄的中华儿女终于取得胜利!

走下卢沟桥,我不禁思绪万千。眼前的卢沟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经历过腥风血雨的老人,仍然安详地跨越在永定河上。这位老人,仿佛在告诉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也在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还在告诉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要永远铭记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们!

卢沟桥作文4

在北京市西南的丰台区永定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卢沟桥。

卢沟桥也叫芦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它的作用就在于当洪水来临时,可以抵抗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的石狮。望柱上雕有数不胜数的石狮子。这些狮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头挺胸;有的母子相拥;有的面对着面,好像在交谈……所以民间才有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一说。

卢沟桥始建于金朝,后在明清两朝曾几次修缮,清康熙年间由于永定河洪水无法使用,康熙命人重修,卢沟桥得以恢复其容姿,而在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而卢沟晓月也成为了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对于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日本侵略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卢沟桥事变就成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同时也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距北平《现在称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谎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宛平县守军的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自奔赴前线指挥作战,战况惨烈……

“七七事变”是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经过八年抗战,牺牲三千多万中华儿女,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现在的卢沟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历经腥风血雨的战争之后,终于安详的跨在永定河之上,诉说着当年的枪林弹雨,倾听着永定河的流水,仰望着一片和平的天空……

卢沟桥作文5

那天,无香站在卢沟桥上,头顶着火热的太阳,自然见不到柔情似水的月亮。

当无香回到了桥头,伫立在乾陵皇帝亲题“晓月”的汉白玉御碑(据介绍,“晓月”碑为四柱式宝盖顶,碑高4.52米,宽1.27米,两侧及四边刻有二龙戏珠浮图,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此种碑形在北京尚属首例)前,悄悄地在心底勾勒起“晓月”的画面来……

无香想,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它又是怎么得名的呢?

传说:古时交通十分不便,京城距卢沟桥约要走半天路程,京门送别,在此打尖,次日早行,鸡鸣时上路,但见明月当空,大地似银,卢沟桥上也是月色如霜,由此晓月的意境名传遐迩。

元代陈孚有诗《卢沟晓月》为证:“长桥弯弯抵海鲸,河水不溅永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杳,残蟾犹映长庚月。道上征车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忽惊沙际影摇金,白鸥飞下黄芦立。”

明代张元芳有诗《卢沟晓月》再证:“禁城曙色望漫漫,霜落疏林刻漏残;天没长河宫树晓,月明芒草戌楼寒。参差阙角双龙迫,迤逦卢沟匹马看,万户鸡鸣茅舍冷,遥瞻北极在云端”。

清代乾隆曾到过卢沟桥,也写有《过卢沟桥》诗:“薄雾轻霜凑凛秋,行旌复此渡卢沟。感深风木睽逾岁,望切鼎湖巍易州。晓月苍凉谁逸句,浑流萦带自沧洲。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见芃芃满绿畴。”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谒泰陵,过卢沟桥又作诗:“茅店寒鸡咿喔

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分波夹镜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无香大白天站在卢沟桥上,当然无法亲身领略“晓月”的真妙,只能遥想古人,在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农耕时代,他们自北京城外出南下,多在晨光熹微之际匆忙出发。出北京城三十里到达桥时,天上那轮尚未落去的残月,正映照着波光桥影,于是便形成一个晓风残月的梦幻一般的境界……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