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北京长城800字游记作文
雄伟壮观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匍匐于崇山峻岭之中,横跨在辽阔的戈壁草原之上,好似一条巨龙,奔腾飞舞于广阔无疆的中华土地上,绵长万里。一起来看看关于初二北京长城800字游记作文,欢迎大家查阅!
北京长城游记范文1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以前我只从电视上看到长城的雄伟壮观,从书上得知长城的历史悠久,从别人的口述中得知长城的蜿蜒连绵。而我从未亲眼目睹过长城,从未感受过站在“好汉坡”上一览群山。所以长城是我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地方,对长城的好奇之心也随着时光一天天的流逝愈来愈浓,无形中在我的内心深处刻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
今年暑假,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登长城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因为,在我的内心里。一个堆满尘埃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我们便到了长城,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黄的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它仿佛在向天长啸:“中华儿女不是‘东亚病夫’我们站起来了!”回首昨天,我们中国人经历了多少苦难与磨炼,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就像一只软弱无力的小猫摇身一变,变成一条傲视天穹的巨龙;从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转眼间成了一只俯瞰大地的雄鹰!一切转变都是如此地巨大、迅速。从“七七事变”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从“平京战役”的打响到“淮河战役”的落幕。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中重新活跃起来了,就像地平线下的太阳一下子升上海面……
我爱长城,因为它是整个中国的象征与骄傲!
北京长城游记范文2
长城,一条俯卧在群山尖一的龙,深黄的巨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一座座峰火台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而今,我登上了长城,我不能用雄壮的文字抒发追古思今的感慨,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所见所感,来表达对长城的敬畏与赞美。——题记
这个假期我去了长城,很远就看到了长城的身影,惊诧于公交车开了如此之久竟始终未脱离长城的怀抱,他似乎消失在了山峰中,可仔细一瞧,他又在更远的山上留下攀登的足迹,北方的山石大多是大块的岩石,只有星星点点的野草从岩缝中长出来,可在长城所到之处无不绿树成荫,他威严地坐落在山脊上,将蓝天与青山分割开来。那棕黄色肤色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只能暗自惊叹古人创造与勇敢。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在长城脚下看,它绵延起伏、雄伟、壮观。我们顺着台阶登上长城,我看到了清朝用过的神威大将军炮。再往上爬,到了第一个风火台,这个风火台有5扇窗户,听妈妈讲,风火台是用来传递信号的,是古代的一种通讯工具。在古代战争中,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而修建的,当敌人来的时候,在风火台上点燃火把作为信号往下传递。
刚开始登长城的时候,我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感觉很轻松,很快乐,可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体力不支,两腿就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仿佛有6亿多斤重,刚才那股高兴劲儿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再望望前方,这长城还真是长啊,好象永远没有尽头一样。特别是快到第四个烽火台的时候,台阶很陡很陡,每走一步都要花很大的力气。爸爸就叫我双手抓着扶手,他还在后面推着我,同时,妈妈在旁边鼓励我:“加油!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登上第四个烽火台。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好汉坡。经妈妈指点,我看见了一块碑,上面有写的七个红色大字:“不到长城非好汉!”好多人在那里拍照。我想,我登上了长城,也是个好汉。
通过这次登长城的经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与能力。我想,我们这一代,一定能够把这种精神继承下去,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北京长城游记范文3
赞美你呀,长城,你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赞美你呀,长城,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赞美你呀,长城,你是中华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长城,它的主体部分的城墙底部,一般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做基础,其墙体两侧,用每块重15千克的城砖包砌,中间填以碎石和黄土。墙体上部平铺三四层方砖,用石灰抹缝,十分坚固。城墙平均高度七八米,一般情况下山势陡峭的地方矮些,山势平缓的地方相对高些。城墙墙基的平均宽度为65分米,平均顶宽45分米,断面呈梯形,墙顶宽度较大的地方,可容五马并行,十人并进。坡陡处用砖砌成阶梯状,以便于行走。
我国历史上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完善,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是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有人计算过,若将明代修筑长城的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5米高,1米厚的大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由于明长城离我们时代较近,且又修筑得雄伟坚固,所以保存下来的遗迹较多。
赞美你呀----长城。
北京长城游记范文4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些称谓在史书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由黄海海滨一路延伸至亚洲内陆沙漠的庞大石造建筑物,大约有1820年的历史。城墙大约有25英尺高,12英尺厚,在中国的陆地上绵延将近1500英里长。万里长城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增加北方蛮族南下劫掠后逃亡的困难度,藉此抑制他们的侵略。当然长城本身相当庞大,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要隔绝北方的侵略者,因为要维护这样一个防御型建筑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了。
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北京长城游记范文5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