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通用6篇)

发布者:熊猫木木 时间:2024-3-5 19:40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通用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通用6篇)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 1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 2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民俗专家表示,“小年”不小,从“小年”开始,人们约定俗成地祭灶、扫尘、穿新衣、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大人们还得向晚辈发压岁钱,它为春节拉开了序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国民间称“灶神”为灶王爷、灶君、灶王、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是人们敬奉的吉祥神、保护神。据民间传说,灶神受天上玉皇大帝之命常驻人家,司察人间的是非善恶。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老百姓的家中,察一家之善恶,奏一家之功过,保一家之平安。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来年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十分重要。

既然灶神掌握一家的命运,因此,在祭灶时,每家都很重视,为的是求其高抬贵手,增寿降福。除鸡鸭鱼肉外,祭祀的供品中最突出的当属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黏,不仅甜了灶神的.嘴,也粘住了灶神的嘴,同时也粘住了灶神的心,为的是让灶神多说好话。

灶王爷一上天,直到除夕才回来,因此,人们利用这段时间贴年画,杀猪宰鸡,蒸馒头蒸糕,忙忙碌碌、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 3

昨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老家有个传说,说:昨天是“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一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只言好事,我们老家这一天要吃饺子和玉米糖。因为饺子需要包,就等于把“灶王爷”的嘴封上,只让他上天说好事不说坏事。吃玉米糖是因为想让他嘴变得甜一点,其实还是让他说好事。

昨天我和妈妈上天虹超市去买包饺子的面和包饺子的馅。我们买了角瓜和鸡蛋,因为我要吃素馅的。最后还买了一袋面粉。

回到家,我妈妈把面和好了,又把面用刀切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我按面饼。我一按,好软啊!于是我问妈妈:“为什么面这么软?”“记住,软面饺子,硬面条。饺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软一点。”妈妈说。我按完了面饼,妈妈又把面饼擀了擀,面饼变得薄薄的,然后妈妈教我包饺子。因为我第一次包饺子,所以妈妈让我少放点馅,然后把面皮中间对折捏好,再把面皮其它部位捏紧,不要露馅,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几个都是“瘦瘦长长”的,而妈妈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包的又瘦又长,没你包的好看?”“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干什么事情而且能干好的,你多包几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饺子,我们拿去煮。“开饭喽!”妈妈说。我们把饺子端上来,吃了起来。味道真的不错哦!尤其是我包的,我感觉更“好吃”啊!昨天真是好快乐!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 4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要扫尘(除)的,所谓扫尘呢,顾名思义就是大扫除的意思。

这天,我懒洋洋的从床上爬起来,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看见远处窗台上飘着一片树叶,树叶上的晨露,水亮亮的,晶莹剔透,窗外传来阵阵鸟鸣声。成恩起床了……,父母的声音从客厅断断续续的传来,我想到时候该打扫卫生了。

想完,我便一个生龙活虎从热气腾腾的被窝中“滚”了起来。等我们吃完饭,新的一年第一次大扫除就拉开帷幕了。

我们家打扫卫生一般是擦窗户、扫地和拖地。首先是擦窗户,我先把抹布放进装有水的桶里浸湿,然后找来一张椅子,小心地站在上面擦起玻璃来。只见玻璃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使劲地擦了一遍又一遍,经过我的努力,终于把窗户擦干净了。啊,真累!

窗户擦干净后,就要扫地了。我找来了一把扫帚,然后弓着背、低着头、弯着腰,手中拿着扫帚认认真真地扫起来。我仔细地把每个角落扫了一遍又一遍,连一点儿纸屑也不放过。最后我把一大堆垃圾倒进垃圾桶里。这样,整个家都干净多了。

扫完地后,我开始检查地板,发现地板上还有一些污垢。于是,我找来拖把,放进装有水的'桶里浸湿,然后认真地拖起地来。我对准污垢拖了又拖,终于把污垢拖干净了。污垢是没有了,可是地板却变成了一个“大花脸”,怎么也拖不干净。这时,我已经非常累了,满头是汗。妈妈见到我这个样子,十分心疼,就连忙给我递过来一条毛巾,说:“孩子,你那么辛苦,还是别干了。”我听了妈妈的话,真想不干了。但是,我心想:这是新年的第一次的大扫除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干下去!想到这里,我说:“妈妈,我不累。”说着我又继续拖起地来,直到把地板拖干净。经过我的努力,房子真是变得一干二净了。

虽然我已经筋疲力尽,但我的功夫没有白费。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 5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老人们纷纷把家里灶王爷的嘴用糖粘起来,寓意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为传说中今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各家一年情况的日子。这不,灶王爷吃完了糖,觉得今年给他糖的人没少多少,抹抹嘴,背上一年的供品,满意的上天汇报玉帝去了。

不料,他刚走到南天门那儿,就被两个士兵拦住了:“对不起,请回,玉帝有旨,今天只许灶王一个人进去,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灶王冒火了:“一年不见,怕是把我老灶王的样子都吞到肚子里去了吧?”两个士兵仔细一看:“呦,灶王,您别见怪,我们确实是把您忘了,不过这一次我们会把您记住的`!”“哼,每回都这样说,也没见你们啥时候记住过我。算啦,不跟你们罗嗦了,我进去了。”

灶王绕过杨戬的真君神殿,还有几年之前归猪八戒管的水库(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走过上面布满了云的桥,来到了瑶池,玉皇大帝见他来了,连忙宣布上朝,并找人去请王母娘娘,人都到齐了的时候,玉皇大帝发问了:“这一年地上的人们对你还有我们依然尊敬吗?”“尊敬是尊敬,可是人似乎少了点……”“什么?这帮人简直太无法无天了!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是不知道还有我这个玉皇大帝了!让龙王下一场大雪,现在聚集乌云,准备!!”“且慢,皇上,由于今天(今年)和昨天(去年)中国又是开奥运会,又是“神七”飞天的,有不少给咱们上供的人认为是咱们的功劳,所以供品也不少啊,您看!”说着举起了那个袋子。(实际不是这样,可是灶王吃了人家的糖,不能再说人家的坏话吧?)玉帝看完之后,说:“不错,不错,还算可以……哎呀!我不能再让老龙王下雪了,赶紧去通报,别让他再下雪了,把天放晴,不过,每年正月十五的大雪还是要下的……”

你们如果不相信我的故事,可以看看窗外天上——现在天还没有完全晴那!这准是老龙王还没干好玉帝给他的活呢!

腊月二十三习俗作文600字 6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的善恶疾苦,腊月二十四日再回到凡界。因此,这两天家家都要向灶王爷献上饭菜或糕点、酒食,形成了传统的“祭灶日”。

祭灶日起于何时,难以细考。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可知当时祭灶活动的场面非常隆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酌酒烧钱灶君喜。”这样认真对待灶王爷只是有钱人家的事,穷苦老百姓吃穿都十分困难,只得凑合着对付,献上简单的糖果、茶点,正象古代民谣所说:“灶糖一盘茶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天宫见了玉帝面,不当说的`且莫言。”这句话正好应了灶神两旁的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当然这是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平安富裕的一种期盼。在一些文人学士眼里,早已看穿祭灶只不过老百姓因期盼而产生的良苦用心。他们写诗或以嘲讽,或以感叹。元代诗人程文海有一首祭灶诗:“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深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直接嘲讽灶王爷只不过是一座灶台。宋代诗人吕蒙正也有一首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全诗真有一种“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气味,也留下了“乱世文章不值钱”的名句。

古时祭灶与掸扫同时进行,故有“张王李赵,二十三日祭灶。”“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之说。掸尘,即有“扫尘”(去陈)之意,也有迎归灶王爷“下地降吉祥”之意。今日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灶现象已不多见,而春节前洒扫庭院、掸拂尘垢、拆洗衣被的优良传统已被现代的清洗手段和卫生习惯所代替。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