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斯疾的成语故事

发布者:塞上老君 时间:2023-10-31 23:56

斯人斯疾的成语故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斯人斯疾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斯人斯疾的成语故事

出处:

《·雍也》。

斯人斯疾的故事

春秋时,孔子的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做伯牛的,姓冉〔rǎn〕,名耕,鲁国人,孔子认为他的道德修养是比较髙的。鲁定公时,孔子代理鲁相,曾推荐冉伯牛担任了中都县宰(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孔子也曾担任过这个县的县官)。

后来,冉伯牛不幸害了一场病就死了。孔子对于他的病死,非常痛惜。死前,孔子曾亲自去看望过他。《论语雍也》记道: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冉伯牛有病,孔子前去慰问他,从窗口里握着他的手。叹道:“完了,难道是命运注定的吗!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啊!”

为什么孔子从窗口里握冉伯牛的手呢?研究《论语》的人后来作了种种解释。有的说:古代礼节,同尊长相见,必须向北行礼,冉伯牛知道孔子要去探病,就特地把床移到南窗下,以便让孔子面南,受伯牛的礼拜。可是孔子表示谦虚,同时也不愿病人勉强起床行礼,所以就在南窗外看望了病人,从窗口里握了他的手。有的说:冉伯牛生的病,是一种恶疾,他不愿意让人进他的病室,所以在窗口里同孔子相见。这个说法似乎比较合理,孔子痛惜的话“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也才有了根据。司马迁是同意后一种说法的,所以他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是这样写的: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命也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这么好的人而得了这么恶的病!后来就变作成语“斯人斯疾”,成为吊唁的一句常用语,嗟叹好人因不治之症而死。

斯人斯疾的意思:

这么好的人得了这么恶的病。嗟叹好人因不治之症而死。

孔子有个学生叫伯牛,姓冉名耕,鲁国人。孔子认为他的道德修养是比较高的。鲁定公时,孔子代理鲁相,曾推荐冉伯牛担任中都县宰。 读书笔记

后来,冉伯牛不幸害了一场病死了。孔子对于他的病死非常痛惜。死前,孔子曾亲自去看望过他。《论语·雍也》记载说:孔子从窗口里握着他的手,叹道:“完了,难道是命运注定的吗!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啊!”

为什么孔子从窗口里握冉伯牛的手呢?一种说法:古代礼节,同尊长相见,必须向北行礼,冉伯牛知道孔子要去探病,就特地把床移到南窗下,以便让孔子面南,受伯牛礼拜;可是孔子表示谦虚,同时也不愿病人勉强起床行礼,所以就在南窗外看望了病人,从窗口里握他的手。

也有一种说法:冉伯牛生的病,是一种恶疾,他不愿让人进他的病室,所以在窗口里同孔子相见。这个说法似乎比较合理,孔子痛惜的话“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也才有了根据,句子。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