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

发布者:鼓捣么宁 时间:2023-8-30 20:37

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

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鸡犬不惊

【汉语拼音】jī quǎn bù jīng]

【近义词】:鸡犬无惊 、不惊鸡犬、秋毫无犯

【反义词】:鸡犬不宁、鸡飞狗跳

【成语出处】宋·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成语解释】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鸡犬不惊造句】 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鸡犬不惊。

【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

宋 彭龟年 (1142—1206)字子寿,清江人。 南宋官员,南宋乾道进士。历官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迁湖北安抚使。谥忠肃。在朝言事面折廷争,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原有文集。后失传。清人编其诗文为《止堂集》三十卷。

历史典故

形容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湖广调永、保二司土兵……肃然出境,鸡犬不惊。”《封神演义》二八回:“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民闻伐崇,人人大悦,个个欢忻。”也形容相安无事,生活宁静。宋.彭龟年《寿张京尹》诗:“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元.揭傒斯《善余堂记》:“及其门则鸡犬不惊,童仆闲暇,皆怡然有自得之意。”

“鸡犬不惊”的单字解释

【鸡】:

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2.(Jī)姓。

【犬】: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惊】: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

2.惊动:打草惊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