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故事(精选15篇)
关于成语故事(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成语故事1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
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关于成语故事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解释】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含褒义。也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近义词】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勇往直前、一往直前
【反义词】每况愈下、故步自封、日就衰败、墨守成规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点评
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满足,从而故步自封,要知道知识的海洋是没有穷尽的,唯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接近真理的彼岸。
关于成语故事3
【成语】: 兵贵神速
【拼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解释】: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成语故事】: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3lian.com/zl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的故事:
【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百川归海的成语典故
百川归海的故事:
【成语】: 百川归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成语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百尺竿头的成语典故
百尺竿头的故事:
【成语】: 百尺竿头
【拼音】: 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释】: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百步穿杨的成语典故
百步穿杨的故事:
【成语】: 百步穿杨
【拼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释】: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成语故事】:
《战国策·西周策》: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他的箭术非常高明,即使离开柳树一百步射它的叶子,也百发百中,在旁的人看见了皆齐声喝采。
白云亲舍的成语故事
白云亲舍的故事: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释】: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
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乡情切,不由向河阳方向远眺,只见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飘浮。
狄仁杰指着那片白云对随行的人员说:“吾亲舍其下。”意思是,他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离开。
公元700年9月,锹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讯,非常悲痛,流着眼泪说:“朝堂空矣!”传说,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郸磁县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关于成语故事4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然后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
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然后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关于成语故事5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听的故事,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看来,很多事情往往你认为只要方向对了,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些,成功就只是时间问题。但往往有些事情欲速而不达,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恨不能一日千里,鹤立鸡群。结果适得其反,你着急又上火。孩子反而不温不火,自有节奏。由此,还不如顺其自然,万物自有其宗。
关于成语故事6
汗流浃背
[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
[释义]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例句]当他们来到水闸时,哈里斯已是汗流浃背,骂不绝口。 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近义词 挥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义词 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典 故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 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 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 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 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 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
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 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 然太难临头。”
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 请皇太后。 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 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故事二
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楞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关于成语故事7
大刀阔斧
大刀阔斧的意思是: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故事原文:
梁山泊好汉晁盖带领17个头领从法场上救下宋江后到白龙庙聚会,放哨的人跑来报告官军大刀阔斧地杀奔祝家庄来。李逵提起双斧就去迎战。晁盖等率众杀得官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直逼江州城下,好汉们才回梁山泊。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关于成语故事8
东晋的文士王殉,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司马桓温聘为主簿。
有一次,司马桓温为了试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顿时惊慌失措,四处躲避,惟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司马桓温感叹地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
还有一次,司马桓温为了试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司马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
王殉的梦境马上成为事实。就在当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驾崩。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谥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成语“大笔如椽”便由此故事而来。——《晋书·王殉传》
关于成语故事9
成阳朒从小读书。书念得不怎样,但古时候读书人那套穷酸礼节却学得很到家。他立即换上一身出门作客的礼服,一摇三摆地到奔水氏家里去。见了奔水氏,连作三揖,然后登堂入室,毕恭毕敬地坐在客堂上。奔水氏以为成阳朒作客来了,立即让家人摆设酒宴欢迎。
成阳朒也向主人敬酒还礼。喝完了酒,奔水氏问:“您今天光临寒舍,一定有什么吩咐吧?”成阳朒这才说明来意:“不瞒您说,我们家飞来横祸,被天火烧着了房子,熊熊烈火,直窜屋顶。想要登高浇水,可惜两肩没有长上翅膀,全家人只能跳脚痛哭。听说您家里有一架梯子,不知道能不能借我一用?”说罢,连连打躬作揖。奔水氏听后,急得直跺脚:“你也太迂腐了!迂腐透了!
如果在山里吃饭碰上老虎,一定会急得吐掉食物逃命;如果在河里洗脚看见鳄鱼,一定会急得扔掉鞋子逃跑。家里烈火已经上房,现在是你打躬作揖的.时候吗!”奔水氏扛上梯子就住成阳朒家里跑。但是,成阳朒家的房屋早已烧成灰烬了。
关于成语故事10
调虎离山
东汉末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
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调虎离山的故事延伸
【注音】diào hǔ lí shān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近义词】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年代】古代
【例句】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调虎离山点评
调虎离山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个“调”字。“虎”和“山”都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正如成语故事中虞诩引诱羌敌离开陈仓崤谷,予以全歼,这可都是高招哦。
关于成语故事11
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关于成语故事12
主雅客来勤成语何来
湘云笑道:“主稚客来勤①,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稚,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主雅客来勤成语解读
①雅:高雅。
湘云笑着说:“所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吸引他的好处,他才总是要见你。”宝玉道:“罢了,罢了,我也不敢称雅,不过是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意同这些人来往。”
主雅客来勤成语故事
贾雨村来贾府拜访,贾政让人喊宝玉前去见面。宝玉得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十分不自在。他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干什么回回定要见我!”
史湘云听了,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
宝玉道:“哪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说要我去见的。”
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吸引他的好处,他才总是要会你。”
宝玉道:“罢了,罢了,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情不改。如今大了,你就算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之类的学问,将来也好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姑娘队里搅些什么!”
宝玉听了道:“姑娘还是请到别的姊妹屋里坐坐,免得我这里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主雅客来勤成语史例
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孔融少时成名,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始步入仕途。因出任北海相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建安年间,孔融先后担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
孔融一方面恃才据傲,自以为“当时豪俊皆不能及”,另一方面也颇具知人之贤。他宽容好士,有谁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他在背后便要称道这个人的优点;如果了解别人的才能而未加荐举,他就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哪怕有一毫之善者,也无不受到他的礼遇。他在北海时先后荐举了彭谬、王修、邮原等人,又表请朝廷为当时著名大儒郑玄在故里高密立“郑公乡”。
所谓主雅客来勤,孔融做太中大夫时,每日里宾客盈门。他曾经感慨地说道:“座上客常满,蹲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关于成语故事13
吃过午饭的狐狸很无聊,就独自一人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闻到了诱人的鲜肉香味,他顺着肉香味望去,看到几头狮子正在撕吃着一头野牛。
看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吓的狐狸连大气都不敢出,悄悄的偷趴在浓密的草丛中,胆战心惊的偷看着狮群,焦急地等待着狮群的离去。
吃渴了的狮群陆续离开找水喝去了,狐狸小心谨慎的站起身,探头探脑的用眼睛环视一圈,确信狮子都已离去,就大摇大摆的从草丛中钻出来。
他走到野牛尸体旁,准备带些肉渣回去当晚饭。这时他的好朋友狗,睡过之后出老寻找食物;狐狸看到了,就大声叫唤道:“喂,狗大哥,快过来啊!这里有很多肉!”狗听的狐狸的喊叫,一溜小跑过去。
狗刚跑过来,狐狸就捡起其中最好最大的一块剩肉递给狗说:“今天我请客,你慢慢吃吧。”狗接过狐狸递过来的肉,感激的眼泪都流了下来说:“谢谢,我的好朋友。”
狐狸又从肉堆中捡了一块,对狗说:“我有事先走了,你慢慢在这吃吧。”
喝饱水的狮群中的老大回来看食物,看到狗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猎物,很是生气,就走到狗的.身旁,二话不说,抓起狗的尾巴,一下扔出几丈开外,狗从半空中落下来,摔折了一条腿。
狗趴在地上,疼的流下眼泪,心里骂道:“好啊,狐狸。我说今天你怎么对我那么大方,原来是拿别人的东西哦。”
狐朋狗友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hú péng gǒu yǒu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
【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务正业的朋友。
【近义词】猪朋狗友 狐群狗党
【反义词】良朋益友 患难之交 良师诤友
【例句】他终日与一批~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务正业。
关于狗的成语故事:狐朋狗友点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知道,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慷他人之慨的的朋友是不可交往的,而且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多交一些益友,彼此一起进步,去拥有更好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关于成语故事14
枯树开花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好心的老头养了一条小狗,小狗给老头带到了有金币的地方,而住在附近的一个狠心的老翁听说此事,就把小狗借了去,同样按小狗所指的地方挖,挖出的却是破烂废物。狠心的老翁恼羞成怒,将狗杀死。
1、 枯树开花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一好心老翁养了一条小狗。一天,小狗朝着主人叫,让主人挖开它指的地方。老翁一挖,挖出许多金币。
住在附近的一个狠心的老翁听说此事,就把小狗借了去,同样按小狗所指的地方挖,挖出的却是破烂废物。狠心的老翁恼羞成怒,将狗杀死。
好心的老翁把狗埋了,又在旁边栽了棵树,后来用那棵树做了一个臼,每次椿米都椿出金银来。狠心的老翁又把臼借了去,照着样子椿,椿出的尽是脏物,一气之下又把臼烧了。
好心的老翁把臼灰要来,撒在枯死的树上,树上又开满了鲜花。一个财主经过这里,给了好心老翁许多钱。狠心的老翁又学着做,可是臼灰迷进财主的眼睛里,结果遭到一顿喝斥。
枯树开花的意思: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或奇迹出现。
2 、枯树开花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kū shù kāi huā
【解释】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亦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迹。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同‘花’)于已枯之本。”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宾语。
【近义词】枯木生花 枯木逢春
3 、枯树开花的成语故事点评
好心的老翁把臼灰要来,撒在枯死的树上,树上又开满了鲜花。一个财主经过这里,给了好心老翁许多钱。狠心的老翁又学着做,可是臼灰迷进财主的眼睛里,结果遭到一顿喝斥。枯树开花的意思: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或奇迹出现。
关于成语故事15
从前有位叶公,特别喜欢龙,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他屋内的梁、柱、门、窗,都请巧匠雕刻上龙纹,雪白的墙上也请工匠画一条条巨龙,甚至他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挂的蚊帐上也都绣上了活灵活现的金龙。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逃跑了。
画龙点睛
张僧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故事大全《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