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成语故事

发布者:无名布衣 时间:2024-11-19 23:07

有眼不识泰山成语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眼不识泰山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眼不识泰山成语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解释: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举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识,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形:泰,不能写作“秦”。

成语辨析:有眼不识泰山和“有眼无珠”;都含有“见识浅陋;不识人”的意思。但有眼不识泰山偏重在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著名人物;还可用来指责或嘲讽人。不作为骂人话;“有眼无珠”比喻对人或事物没有识别能力;不限于人;更不限于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可用作骂人话。

成语谜面:看见岳父不搭腔

歇后语:瞎子拜见岳父;鲁班招女婿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东京禁军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直接管辖王进。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史进有眼不识泰山,还是史父识英雄,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有眼不识泰山造句

1、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没认出这位专家。

2、他之前对那个年轻人不重视,现在才知道是有眼不识泰山。

3、我之前小瞧了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4、别小瞧了身边的人,不然你可能会有眼不识泰山。

5、我曾经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现在看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6、我们不能有眼不识泰山,错过真正有才华的人。

7、我真是犯傻了,有眼不识泰山,误解了他的好意。

8、以前我有眼不识泰山,对他的成就认识不足。

9、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则可能会有眼不识泰山。

10、有时候我们会有眼不识泰山,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11、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们是有眼不识泰山!

12、前段时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小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挑战我和汉子这对黄金搭档。

13、他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中华鲟啊!

14、哎哟!表哥大叫一声原来是一只有眼不识泰山的调皮大虾夹住了他的手。

15、连讽刺我的同学们也敬佩地说:没想到你真有这个能耐,当初我有眼不识泰山了。

16、昨天晚上我才发现自己既失职又有眼不识泰山。

17、我说你们真的是有眼不识泰山吗?

成语故事

春秋时,鲁国有位巧匠叫公输班,他本领极为高强,既能修造宫殿,又善于创造发明。据说他曾经发明一个木鸢,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人们都崇拜他,称他为鲁班大师。

鲁班的徒弟不少,他也确实培养了不少高徒。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对徒弟的要求十分严格。徒弟们学习一段时间后,鲁班都要进行考核,对那些水平很低的,进步不大的要予以淘汰,以保持徒弟的高水平。

传说有一个叫泰山的徒弟,原本是南方乡村中的一名竹匠,他的竹编技艺本来就很好。他很崇拜巧匠鲁班,于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拜鲁班为师。

由于泰山从未学习过木工,所以学习木工技艺时,进步不快。他又未向鲁班说明情况,这样,在考核时就没能通过。鲁班也未问明缘由就将他淘汰了。

时间一晃,过了好些年。鲁班有一次到了南方。他闲逛集市时,发现集市的摊群上有很多造型新颖,做工别致的非常精美的竹制器具。鲁班边走边看,真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顾客们也是围在摊前争相购买这些竹器。

爱才的鲁班见这情景非常好奇,就向集市上的人们打听,这些竹器是何人所作,他渴望能见到这位竹工艺术的高手。集市上一些人告诉他:这高手是鲁班大师的弟子泰山,他曾向鲁班学艺,所以手艺叫绝!

不打听则罢,一打听,才知道这高手竟是被自己淘汰过的弟子,顿时既惊喜又内疚。喜的是自己的弟子竟有如此高强的本领;内疚的是自己当时并没有发现这难得的人才。想起泰山学艺的事,鲁班感慨万千。他深有悔意地对陪同他的弟子们说:“当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成语寓意

传说中的鲁班因未对“泰山”全面了解,错将人才逐出师门,而后发出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感叹,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泰山又是一座名山,一般是应当被人认识的。而“有眼不识泰山”则可理解为有眼都认不出泰山这座名山,说明自身见闻的浅陋。鲁班能从内心发出“有眼不识泰山”的自责,正说明他意识到了自身看待问题的片面和错误,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前车之覆而后车之鉴”,成语告诉人们,看待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待人待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轻浮傲慢,使自己陷入“有眼不识泰山”的尴尬境地。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有眼不识泰山”指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马周晓得此情,再三请他相见。达奚拜倒在地,口称:‘有眼不识泰山,望乞恕罪。’”

明·施耐庵《水浒传》:“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六回:“那女子笑逐颜开,忙喝从人解缚,拥至正中交椅上坐定,纳头便拜,道:‘贱妾有眼不识泰山,冒犯文爷,万死莫赎。’”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的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二先生拉着老武激动地说:‘好恩人哩!呃,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