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游记作文
金山岭长城游记作文
建造长城在科技落后的古代是多么艰难啊!长城的每一段路,每一座楼都是用我们祖先的血和汗建成的呀!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金山岭长城游记作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金山岭长城游记作文 1
如果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只有两样建筑清晰可辨—中国长城和埃及金字塔。可见,长城是多么的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绵延六千七百多公里,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如果用长城的条石铺成6米多宽的大道,足以环绕地球三四周有余。它就像一条巨龙盘在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华夏大地。在这万里长城中,当属金山岭长城最为壮观,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登上承德的金山岭长城,向四周望去,只见周围大大小小的景物尽收眼底,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副雄浑朴实的山水大画:碧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翠绿的树木枝繁叶茂,壮观的山峦连绵起伏……再看那长城,它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立在高山峰顶之上。放眼望去,一眼看不到尽头。在长城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座烽火台。古时候,只要敌军入侵,烽火台就会燃起狼烟,拉响战斗警报。城墙上还有着一个隔一个的垛口,枪炮眼,用来架设强弓硬弩,守卫城池。墙砖也非常厚实,约有半米厚。这真是一片易守难攻的险地啊!不知道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是怎样攻城的呀?不禁感叹道!
金山岭长城还有着用来攻击,打探消息的敌楼;管出入贸易的关隘;用来跑马的马道;阻拦马匹的拦马墙……形式多样,设施齐全,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如果你去过长城的敌楼,那你一定会发现:敌楼的`楼梯非常窄,只可勉强通过一人。其实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用来防止敌人迅速占领整个长城。就算敌人攻破长城,要攻敌楼也没那么好攻。楼道很窄,可令敌人的弓箭手,炮兵,骑兵,铠甲兵全部丧失优势,只能派一个步兵进去单独作战,使其丧失团队优势。而守城士兵又可在宽敞的楼道上放箭,楼道下搏斗,还可架设路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啊!如此人工修建出的险峻要塞,反映出古代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看着这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和这一望无际的青山,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想到了毛泽东的一首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建造长城在科技落后的古代是多么艰难啊!长城的每一段路,每一座楼都是用我们祖先的血和汗建成的呀!
长城真是我们祖先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啊!
金山岭长城游记作文 2
秋日里,我与友人相约去登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县与承德滦平县的交界处。距北京与承德各110公里,坐汽车只须三个小时。那天途中正赶上了一场雷阵雨,到了金山岭下,白云还恋在山头。远望长城,在山岭中盘旋,如巨龙一般,它的头枕着高高的卧虎岭,尾拖在长长的潮河边。云雾中它的身子忽隐忽现,忽上忽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恰似一幅无比雄浑的云龙图。
雨后的山峰苍碧如洗,城墙随山起伏,时而如流,时而似瀑。走到近前,才发现城墙是以条石为基,上面是青砖所砌。城墙上有马道,很宽,可容六七人并肩行走。两侧加设了一米高的女儿墙和二米高的垛口墙。每隔二、三米远处都有一个排水沟,排水沟外端有吐水嘴。城墙上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以立姿、跪姿、卧姿射击敌人。有趣的是这里的吐水嘴、射击孔,都雕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云钩形、锯齿形,漏斗形的图案。我想不出这些图案蕴涵着什么。
沿着城墙向上攀登,一、二百步间。就有一座碉楼。这里的碉楼十分密集,仅二十多公里的长城上,就有158座。这种密集情况在整个万里长城中,也是少有的。这里的碉楼不但多,建筑上也很巧妙。有方形、圆形、扁形、折角形等;碉楼的顶部更是变化万千,平顶、穹隆顶、船篷顶、四角钻天顶、八角藻井顶等;楼内部也各不相同,单室、双室、田字形的,日字形的`,川字形的,还有回字形的,不觉心生疑问,不知此楼的设计者如此别出心裁,是出于何因呢?
这些碉楼不仅形美名也美,桃春楼、仙女楼、将军楼、獾窝楼、戏台楼、猫眼楼……听名观楼,还真有趣。“猫眼楼”真如蹲在山头上的一只小猫,仙女楼呢,犹如身居山腰花木丛中的仙女。在敌楼中最美的要数花楼了,上有汉白玉卷门,门上刻着花卉浮雕,非常精美。如此美的建筑出自谁之手?流涟在群楼中,谁肯相信这是御敌作战的碉楼,简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了。
当然最为壮观的要属望京楼了,望京楼在群峰之巅,北观敌阵,南眺京城,是长城的最高点。站在望京楼,晴朗的早晨可见北京城廓;入夜可见京城的万家灯火。
据长城上的碑文记载,金山岭长城系明朝戚继光(蓟州总兵)和谭纶(蓟辽、保定总督)等人监督修筑的,时间是隆庆元年至六年间。据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那时京城东的古北口是少数民族进犯北京的必经之地。金山岭是前沿,此防线一旦攻破,京城必如倾巢。因此在金山岭长城上筑有三道城墙,并增加了碉楼,且派重兵把守。修后的长城,伏奇藏险,十分坚固。在戚继光任总兵期间,此线上“数年无虞”,这说明终无敌人能突破这道防线。
然而,长城修得无论多么高大坚固,必竟是砖石砌成的防线。真枪真刀的敌能防得住,不持刀枪的敌人就难防了;外部的敌人好防御,内部的敌人就难防了。明末吴三桂引清兵从山海关而入,把大明朝送到了尽头。戚将军奈之何?金山岭长城奈之何?
站在长城感慨万千。如今长城做为御敌工具早已失去了作用。然而,伟大的建筑艺术却不会消失。据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看地球表面的人工建筑,最明显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长城自清代起就停止了修建。因为清朝的皇帝是不赞成修长城的,康熙就认为“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意思是说巩固国家不能只靠山川险阻,主要靠施德政,修明政治。尽管如此,他仍然将敬仰的目光向长城投去。他每年到木兰围场打猎,途中经过金山岭长城,曾作诗一首:“峭石天成险崖多,年年秋此经过,大漠明王皆属我,但留形盛壮山河。”说得是国家统一,长城已失去了御敌的作用,但它那雄伟壮丽的身姿,装点着祖国山河,山河就更加壮丽。
我忽然想到戚继光将军。莫非他修建的金山岭长城时就料到了今天?要不咋会将每个枪眼,每个吐水嘴,每个楼的造形,以致每一个名字都赋予了独到的美。
看来艺术是不朽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赋予了长城永恒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