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长城作文合集七篇

发布者:看进人间 时间:2022-12-26 02:12

【必备】长城作文合集七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长城作文合集七篇

长城作文 篇1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盘旋于群山之中,奔腾于万山之颠,十分雄伟壮观。长城,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连绵起伏一万二千余华里,故称万里长城。它曲折蜿蜒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至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嘉峪关止。

它是旷世的奇观,是血与泪的青史,是妄自尊大的枷锁,也是向一切开放的象征。

它是它们的全部,乃至更多!

立于长城之上,吸一口从战国吹来的残风,拂一抹秦时留落的沧尘,人便缩成了一个质点,由时空的原点往负半轴平移了20xx多个年的单位。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迷惘的江山,热血的缨枪,帝王的新衣,战士的胸膛!谁甘心扛着谁的欲望流连塞上?本来“只应澶漫归田里”,却无奈“万里低昂任生死”。

丰功伟绩,吞并六国大一统;焚书坑儒,百万劳力筑长城;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听天由命的老百姓。叩问历史的天平,孰重孰轻?

城墙,关口,烽火台,万里千山牢牢接壤,“用险制塞”,“易守难攻”,围着一个古老的国度,抵御外患,牢不可破!抛不下的丰碑,冲不开蒙昧。圈养着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轻狂,像井底之蛙一般漠视外部世界,在养尊处优处被时代狠狠甩下。

江山易代,岁月悠悠。作为民族生存的依托,城墙凛然矗立并逶迤蜿蜒成神州大地的主动脉,涌动着血色的遗风古韵,在铭记与忘记的边缘搏动。它昭示着远古文化的璀璨,熔铸着战时的腥风血雨,也呼唤着现代精神的崛起。

风霜雨雪中,老墙或许坚挺着身躯,或许坍塌下去,这就是历史。在时间的隧道中,有形之墙与无形之墙,永远都处在或阻隔或崩塌的矛盾位置。而长城,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多义的矛盾综合体。

长城作文 篇2

在浩浩汤汤的华夏大地上,横亘着一泓游龙。长城,以历史沧桑感和雄奇、阳刚、悲壮的审美特征,辗转于岁月的车轮间,承担了一个进述者的身份,从容地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当斑斓的色彩演变为苍青的深沉,它淡褪了流逝的岁月;当坚硬的土石演变为绵亘的路途,它沉淀了瞬变的叹息;当平滑的墙垒演变为凹凸的印迹,它浸濡了零殇的考验。当这一切一切都成为过去,当历史不再留有伤痛,时间不再负担使命,记忆不再承受责任,长城,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记得十岁那年去北京,首次见到长城的激动,就将小小的一颗心塞得满满的。那巍峨的高山,苍劲的松柏,气势磅礴的一座座堡垒,都像与生俱来的,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里。或许,我的长城情结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长大了,再想想,只觉得长城不仅仅是在气势上征服了我,更是在精神上,在思想上,给了我一次巨大的情感冲击,让我从孩提时幼稚、愚昧的空间中走出来,去感受更为广阔、神奇的疆域。

追溯中国的长城史,最早该是在战国时期吧。嬴政这位雄韬伟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早将眼界放到了千年以后——筑长城,巩固边防。“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便是最好的证明。然而苦役的归宿似乎总是灭亡。我们听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恸,听到了小吏奴役劳工的鞭笞声,更听到了秦王朝摇摇欲坠的断裂声。然而秦始皇终究是伟大的,将秦、赵、魏三国的长城连成一片,开创了中国修缮长城的先河。

无论哪一个朝代,巩固边防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晁错曾上书汉武帝,大意就是让他管理好长城边事,首先使外夷不敢入侵,才能治国平天下;北魏的高闾也曾奏谏过统治者,大意也是如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人武将早已认清长城的重要性。此时的长城,不仅表现为坚固的防御工具,更深一步地说,是人们那颗希望安定、太平的心的寄托。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众所周知,清是满族人创立的——也就是前面说的“外夷”。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满人就是越过长城,浩浩荡荡地打败汉族并夺得了天下的。这对于那时的统治者就有一疑问:长城,长城也不过如此,看我大清,还不是轻而易举就攻了进来。这在康熙对蔡元建议修筑长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康熙,他主张人民团结起来众志成城,这就是最坚固屏障了,何必劳民伤财,大兴徭役?看来,我们的这位皇帝还是蛮有人道精神的。可他当时到底是“人道”还是“自傲”,谁人说的清楚?正是由于这样,可以这样说:直到现在人们对于修长城的利弊问题,仍存在激烈的争论。前不久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他是站在康熙一派的,起初是很震惊,尔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像秋雨先生这样的文人墨客,对“人道”的理解应是不肤浅的,或许也就看得很淡。这些,在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书中都可以看出。

然而,我要说的是,我对余先生的看法还是略有微词的。

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力量的象征。修长城虽然艰难,但到底修起来了,而且修得大气,修得酣畅淋漓,修得让世人叹为观止。这代表什么?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毋庸置疑!我们可以想见,当初那几吨重的巨石是怎样通过两个脆弱的肩膀扛上去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使两块青石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做成这件事也绝非易事,更何况是在人类文明尚未完全开化的古代。中国人民以超乎寻常的坚毅和智慧,用累累的白骨筑成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与其说中国的文明开始于黄帝时期,不如说其开始于这里。因为,一个民族文明的真正开端,在于一个民族精神人格真正建立之时。而此时的中国人,已在苛役的折磨下砥砺出了真正光辉的人格,锻造了堂堂正正的民族意识。中国的民族精神正在于此,中华民族的可爱也正在于此。

其次,长城是一座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的桥梁。正是长城的存在,我国北面极少患事。即便有,中国也是占着上风的;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俯瞰环境,疆域一扩再扩,而这些民族看到中国制度如此先进,中国物产如此丰富,都丝毫不后悔当初的称臣,反而乐于被这样一个国家领导着。而这一切,最初,只是因为长城的气势让睹其真容的人怎敢睥睨!这样一来,长城就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了,这是一个有关国与国,族与族的大问题,在今天,可称作是国家大事了——外交关系。由此看来,那时的长城地位,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外交部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超越了某些物质性的东西的。当然,也有民族依旧轻视长城的,但它们的下场,只能由历史去记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城更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文化,本应是一种提醒和思索。正是由于长城的存在,我们才会去思索一些更深沉的话题。这些话题不只是关于长城本身的。因为,我们在长城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朝代的更迭,疆域的损益,都可以在长城身上找到例证。长城,更应该是一种思索的积淀。正是我们在它身上看到了太多兴衰,那么,我们该怎样才不致于重蹈覆辙?该怎样才能让北方的这座堡垒始终如一,岿然不动?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值得思索。因此,长城也就成就了文化,文化也就成全了长城。我们不能让文化生态系统荒芜了才去拯救,而要时时刻刻记住我们的使命。有人说得好,一个国家最怕的不是失去疆土,不是战乱不堪,亦不是奸人当道,而是文化。只要文化不流失,这个国家就永远不会灭亡。只有当文化真正西去时,也就是这个民族气数已尽时。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工具,也是最犀利的武器。

现在很为长城感到悲哀了,因为今日的长城,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矣。现在的它,已经“沦”为人们游览的景地。昨日的古道,今日只看得见满眼的照相机和指手划脚。我们似乎已失去了对远古文化虔诚的尊敬了。

不知道这是长城的悲哀,还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当代人,真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文化,我们都已经抓不住这个词了,不是吗?

长城作文 篇3

永远无法忘记,那长城身上的伤疤。

前年去了一趟北京,我不禁为北京的气魄震撼。这就是首都啊!那包罗万象的宏伟与壮观真不是其他一般城市能比得过的。从来没见过哪个城市能够像北京一样,集古老与时尚,陈旧与新鲜,朴素与华贵于一身。

真是不敢想象!从前只能在书上与图册上见到的名胜古迹,如今就矗立在我的面前,仿佛在对我默默诉说着五千年历史的沧桑,所有的建筑与景观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故宫,便是长城。

登上了长城,又给了我一次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冲击,长城或许没有故宫的霸气与金碧辉煌,却有着故宫无法具备的豪迈和壮丽,抚摸着一块块古老的青砖,我仿佛看见了两千年前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和七十万民夫的累累白骨和那位哭倒了长城的孟姜女。如今,一切都已成为过往烟云,只有长城,永远地留在崇山峻岭之中,蜿蜒如同巨龙一般,成为中华儿女们的骄傲。

如果没看到青砖上的字迹刻痕,这一趟旅行应该是很愉快的。

长城的青砖上,刻满了那些无聊、庸俗至极的人们的字迹!一句接一句,几乎每一块靠近出口和售票处的青砖都被刻上了这样的印迹,从头到尾足足绵延了一两千米。这样算来,那些刺眼的字迹至少有几万个!

天哪!几万个!

我看着那些横七竖八的刻字留名,它们已经刻了多长时间?—个月?一年?十年?二十年?有的字迹已经被风沙打磨得看不出是什么了,刻痕却依然醒目。而这些砖石砌在这儿已经多少年了?

我想到了臧克家的短诗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这是讽刺旧社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如今这些“不朽”的文字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面前,那些附庸风雅之辈觉得自己比几十年前的人聪明,认为把名字刻在长城的青砖上就能与长城同样流芳千古,我相信没有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这种“到此一游”注定会留下千秋骂名,他们得到的是人们的唾弃!不管他是农民、工人,还是博士、教授,他们的名字,将会永远被钉在历史和精神的耻辱柱上!他们仅在给自己抹黑,而且是给中国丢人!

来长城前,我把长城想象成了一条巨龙,然而这条巨龙的身上,却遍体鳞伤,浑身滴血,正趴在那里奄奄一息,我甚至听到隆隆的雷声,仿佛长城在怒吼、在叹息。

走下长城,天开始下雨了。我心情沉重地抬起头,看着雨一滴一滴冲刷着长城身上的伤疤,或许,那是长城在流泪吧……

我的意见

其实我想,所有将自己的名字刻在长城上,留下“长城之殇”的人,他们都是重视长城的,否则不会如此珍视这段与长城亲密接触的经历。可既然重视,他们又为何做出如此荒唐的行为呢?其一日从众心——看到前人纷纷在这人类的奇迹身上留名,唯恐漏掉了自己,生怕自己吃亏;其二日占有欲——世间奇景如何方能刻下“我”的烙印,证明它为“我”所有?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最终想出了如此下策——“咳,没有更好的法子,还是姑且留下我的大名吧!”依我看,这两点其实殊途同归,与其说是素质问题,不如说是思考方式问题;与其说是不文明,不如说是太自私。百十年来,长城的身体做出了证明:我们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偏偏就缺少那么点淡定和达观,缺少那么一种将自我剥离自我,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胸襟。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想,待他日阅历丰厚,知识渊博之后故地重游,小作者当有另一番精辟见解。

长城作文 篇4

暑假,我、妈妈和三个姐姐去北京爬长城。

长城的风景很美丽,我们爬到了高处才能看到美丽的景色。从前面看,一棵棵小树站立在高山上,多像一片美丽的森林呀!另外我们从上往下看房子成了小蚂蚁一样。

这里不光长城是名胜古迹,长城上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古代收藏很久的兵器。

长城上有不同的游客,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外国人有的头发是金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长城真美,长城是祖国的骄傲,我以后还要去这美丽的长城。

长城作文 篇5

细雨霏霏。曲折迂回的盘山公路,引着我们上了山。仿佛睡了许久,一下车就被周遭葱茏的树木唤醒,空气里也是绿油油的清香,豁然开朗。

眼前就是长城了吧,迎着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我轻轻踏上深灰色的台阶。台阶中渗出点点毛茸茸的绿意,还隐约闪现着,清晨无意降落的露珠。层层叠叠的云雾包裹着这座伸向天边的宏伟建筑,云,还是云,望不到边的,仿佛在召唤着我,登上长城,我就能碰到那白而绵软的云。

眼睛看着上面,脚也随着心向上攀登。

远远的看着长城盘踞山岭的身影,似乎显得有些瘦长,随着脚步的推进,似乎看到长城的身躯在山岭之间游动着,这倒是多了几分威武之势。错落的石块,垒砌成一道道不断延伸的阶梯,这些台阶,一层要用三块砖,形成近乎九十度的角,人在上走,必须弓着身,扶着边,生怕一不小心就是一脚空。我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向上迈步,不到一会的功夫,细密的汗珠就侵城略地的,占领了我的额头和鼻尖,长城啊,除了陡,还是陡!

抬望眼,一团团、一簇簇的绿色,依山势蔓延开去,曾经陡峭绝壁所裸露的原始苍茫,也都隐没在了绿色里。山便是七分柔润,三分凌厉了。极目远望,似是无涯的绿波绚海,若有微风吹过,叶子摇曳间,更似波涛般起伏来去,甚是壮美。间或的一处山峦之上,杂树纷生,相融相缀,火红、碧绿、金黄,缤纷绚丽。所谓层林尽染,当是如此的吧。

到达关口,这才感到长城的厚重。巨石的底座不知镶嵌到地下有多深,每个长石条之间缝隙显得是那么的吻合,就是这石条一根接一根的累积,这一缝接一缝的咬合,她居然绵延了一万多里!雾气缭绕在我身边,右面是山,左面还是山,它们的绿,又是那样厚重,像是涂上了一层颜料,透露着幽幽的生机,点缀着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我深深地为之倾倒。

在城上四下眺望,我兴奋了——我是一步一步量到了这城的最高楼;我震撼了——我们的先人们是怎样建造的憾世之作?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也不知看过了多少沧海桑田,也不知走过了多少王朝更迭,长城始终默默地守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她怀里的炎黄子孙。长城浸透了历史的血与泪。但如今的它,傲然地屹立在世界东方,融化成一种民族精神,留下一段段城墙陪伴人们回忆历史。

下长城了,与来时截然不同。我的心里,无比自豪着。

长城,倾尽一山的绿色一城的悲壮,等你来!

长城作文 篇6

长城

那是一块块青砖

铺就的防线

铺就的边关

铺就的连接历史

再现未来的生命线

长城

那是一滴滴血汗

筑起的期盼

筑起的家园

筑起的一个民族

绵延不断的河山

静卧在亘古不变的山巅上

千年万年

像巨龙

风卷残云

漫天飞舞

曾给人们带来多少梦想

耸立绵延起伏的山巅上

千山万水

像雄鹰

展翅翱翔

俯视大地

曾激起人们多少情怀

像一位忠于职守的士兵

静穆地守卫在

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任凭四季变化更替

任凭狂风暴雨尘沙

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

静静地洞察着

文明古国的发展轨迹

记录着人间沧桑巨变

记录着山河潮起潮落

啊,长城

您启示着一个民族的独立

您启示着一个民族的崛起

啊,长城

您是一条有灵魂的巨龙

您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

长城作文 篇7

今年暑假,我来到首都北京游玩。第二天就来到了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脚下。

仰望长城,仿佛一条巨龙盘绕在我国北方。古代没有车,也没有起重机,这高大而雄伟的长城是靠人将石砖抬上山岭筑成的,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顺着拥挤的人群向上爬。这里台阶很高。旁边的围墙上保存着古代的瞭望口和射口。我想:说不定这还进行过一次激烈的战争呢!

我们上了第一个烽火台。站在上面向下望,人只不过有蚂蚁大一点,树林汇成了绿色的海洋。爸爸对我说:“烽火台可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呢!”

我们继续想长城顶端爬去。这里很陡有五六十度左右。豆大的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许多人都知难而退,爬到一半就退了下来。我们却一直坚持坚持在坚持……我想到许多古代名人的故事,就一鼓作气冲上了顶峰。来到了顶峰,看到了比下面好几倍的风景。我一回头望见了毛主席的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天,我爬到了峰顶,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也做了一回好汉!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