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兵马俑的作文汇总七篇
关于写兵马俑的作文汇总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兵马俑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李玟。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我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旅游体验!这次我们去西安临潼参观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在此请大家注意不要损坏文物,不要破坏公物,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变得更加美丽!好了,秦兵马俑到了,各位朋友们排着队下车,我会在车下等各位,然后我们一块参观。
朋友们请看,兵马俑是不是特别整齐有序?猜一猜兵马俑的俑坑有多少平方米?是的,它有2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足球场那么大呢!俑坑里有兵马俑约8000多个,每个都个性鲜明。敲,那尊武士俑面带微笑,像刚刚打打完胜仗回来的样子;看,那尊骑士俑瞪大眼睛,仿佛在怒视敌人……秦兵马俑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传说秦始皇快离世的一个月前,他命令手下的`将领去给他建造许多的兵马俑。始皇帝子所以建造这么多的兵马俑,是因为他想在他思后也有生前那样强大的军队,让他永远有着至高的权利。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虽然我们只在短暂的时间内参观了兵马俑,但是秦兵马俑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永远都会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铭记这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吧!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2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次,我随妈妈一起旅游,有幸看到了它,真是无比激动。
秦兵马俑规模极大。目前共已发掘了四个佣坑,除了四号坑还未发现秦俑的迹象,其余三个坑总面积约为二万平方米。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为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坑里佣也最多,已经修复的约有六千多个。佣坑上方建起了一个大厅,站在台阶上往远处看,秦俑排列得很整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
秦兵马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将军佣、武士俑、马佣,有驾车佣、跪射佣、跪坐佣……光说这些就够你看的了。
兵马俑排列得很有规律。前三排兵佣都是袍佣,不披铠甲,而后面的兵佣基本上都是身穿铠甲的。子第五列和第七列中都有马佣,而且都有一个驾车佣。兵佣排列整齐,形态一致,个个注视着前方,好像在分析战况,也好像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他们手持武器,牵着马匹,好像正等着号角响起,随时准备上马冲杀。我站在台阶上,感觉他们是那么逼真,我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我还发现兵佣扎头发的方向是一致的,好像他们心中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据当地导游介绍,兵俑刚挖掘出来时全是彩色的:红头巾,黄脸、黑眼珠,栩栩如生。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兵佣全是灰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兵马俑一出土,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了,颜色也就自然而然的不见了。我随着人流往里走,看到一部分兵马俑被土盖住了,觉得很奇怪:出土就出土了,为什么还要用土盖住呢?问过导游我才明白,原来工作人员给部分兵马俑上了色,再盖上土,以保存它原来的样子。
我边走边看,心里又有了疑问:为什么前面的兵马俑那么完整,而后面的`却是零零碎碎的呢?导游说兵马俑刚挖掘出来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整齐,而是倒的倒,碎的碎,没有一个是像样的。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是工作人员辛辛苦苦用汗水和激情一块块拼接而成的。我听了不由地肃然起敬。
在参观途中,我还知道了关于兵马俑的小故事。1974年一天,临潼县一些村民为了抗旱而打井,挖了一段时间,村民们吓呆了,他们在井底看到了一个彩色的陶制人头,活灵活现。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个陶制人头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科考小组经过长时间的挖掘研究发现,这是秦始皇的兵马俑陪葬坑。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正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它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与英雄气概。它是中国的一大奇迹,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非常自豪。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3
位于我国西北的咸阳,曾经是当时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最为强大的国家----秦。
虽然历史如昙花一现,但它为世界留下了不朽的长城和永远守卫中华的兵马俑。那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为人们讲述着千年之前那段血腥与生机并存的历史,那威严的军阵与磅礴的气势告诉世人他们是百战余生的战士,是敌人眼中可怕的死神,他们的刀剑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敌人的灵魂,正是因为这强悍的战力与绝对服从的意志使的秦皇死后也要把他们带入自己的陵墓,使他们为自己守卫皇陵直到永远。
在当时秦国士兵的意志可以说是非常之强,他们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北拒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南打百越为祖国扩土开疆。这样的军队发达的今天也很难找出几支。我十分敬佩这样的军队不止是因为他们的赫赫战功,更是我敬佩的是他们不移的信仰,在当今社会多是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之徒,很少为了坚持信仰而放弃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珍贵的东西却被人们所遗忘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一直相信历史总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描写兵马俑的作文,在语文课本上我们学习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平常也会听到或电视新闻上看到兵马俑的消息,对于这个人造的伟大历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4
今天我游玩了西安的兵马俑和华清池,不过今天我先介绍兵马俑,因为我深深被它们迷住了。
导游说,兵马俑的前面三排,都是从土挖出来的以前被埋在地里的罪犯,鞋子尖越高,官位就越大。一眼扫去觉得兵马俑都是一样的,像个威武的战士,可当你仔细看时,他们的'表情都不一样,有伤心的、开心的、痛苦的、难过的、哈哈大笑的……我们表面上看兵马俑是没有颜色的,但在几万年前,他们都像真人一样,有着黑黑的头发,粉红的脸蛋……
兵马俑可真有气势呀,我们的老祖先可真了不起呀!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5
今年春节,妈妈带我去西安,在西安我们去了骊山,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和大雁塔等景点,但最令我震撼的还是秦始皇兵马俑。
它是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它是我们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二,三号坑组成,博物馆展出的陶制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多个,排列成阵,气势雄伟。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还展出了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秦“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展示了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辉煌。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6
走进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我被所看到的场景惊呆了,一个个兵马俑整齐的站在土坑里,很多排、很多列,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仿佛看到了当时这支军队横扫六国的景象,他们手手里拿着兵器,在战场上拼死搏杀,十分勇猛,不怕任何危险,声势和气势相当浩大。
一股土地的味道钻进了我的鼻子,感觉有点臭味,但也不能影响正在津津有味观看的我,这可是满满的历史的味道啊。兵马俑一个一个站在深深的土坑里面,身体都呈土的颜色,让人感觉到十分严肃,好像谁都不可以侵犯这支军队一样。我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来欣赏兵马俑,每个兵马桶表情各异,有的在思考问题,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有的在思念家乡,好像有一些不放心的事情;还有的在等待接收命令,准备去打仗了,心情很愉快。他们的衣服也有所区别,前面两三排穿着一身用布做的'衣服,后面都穿着重重的铠甲,铠甲一块一块的组成,上面有很多凸起来的珠子。这支浩大的军队就站在我眼前,好像我是一位大将军站在军队前面,这千军万马就等着我发出出征的命令。他们为国家而搏斗,愿意为国而亡,士兵们一定在想:我死了又没关系,我们要为秦国争取土地,让国家兴旺起来,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就是有了这样一支军队,才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割据的时代就此结束!在所有兵马俑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将军俑”了。它头上带着双尾羯冠,双尾羯冠的样子十分独特,冠的两个长条的柱向后,样子非常像一种叫羯的鸟;他的身上还有很多打结的带子,身披一件铠甲,上面有一些格子,每个格子里面还有呈V字形的鳞片,看上去微微透着点白色;他的一只手抱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另一只手平摊,双手用这样的姿势,放在身体前面;脚穿一双高高的翘起来的鞋子。在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工匠就能把兵马俑刻画的如此栩栩如生,真令人赞叹!
我走出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但是兵马俑的历史和它的气势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兵马俑让喜欢历史的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不禁感慨华夏民族文化的深悠久远,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啊!
写兵马俑的作文 篇7
今天,我来到了兵马俑参观。
来到俑坑,我便看到了四大排的陶俑,有的手上拿着兵器,有的正骑在马上,还有的面对着面正静静地对视着。它们的身上有一些部位不知道哪儿去了,有的少了一个头,有的掉了一只手,还有的缺了一条腿,就好像是多年的战争给它们带来了残疾。
既然说它是一个奇迹,那就一定有某处古代人办不到的地方。仔细一旦,每一个陶俑的身上都有一些诶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头上扎了辫子,有的戴了帽子。它们手上拿的兵器也不一样,有剑,有矛,有盾,有弓……
我和爸爸先描写了展厅中间的一张展台。台上有几个秦朝的立射俑,高约半米,外形十分威武,英姿飒爽。左边和中间的几个立射俑,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昂首挺胸地站着,瞄准敌人,时刻准备放箭。可右边的就不一样了,这些立射俑全部向后面看着,似乎后面有敌人进攻,他们神情严肃,严阵以待,好像要把后面进攻的敌人一网打尽。
我再向左拐走大约100多米,终于,看到了一个英勇的泥人,可以看得出来,那个就是威风凛凛的老将军。这就是所谓的秦始皇。再看看这个老将军的后面,排着成千上万的兵,个个都排得齐齐的,没有一个弯一点,这可能就是以前打仗时队伍吧。再向前走多一阵子,还有那兵、马等的古时打仗的军马,还有那弓箭、盾、剑、刀等东西。虽然在地下埋了几千年,但它们仍然光亮,锋利。正在这个时候不知不觉,乌云已经遮了半个天,爸爸说,儿子该回家了。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坐上了车子,往家的方向开去,啊!我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些历史文物,真为我们的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