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贬义词(2篇)
舍本逐末是贬义词(2篇)
舍本逐末是贬义词1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舍本逐末
【词语解释】
舍:舍弃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
【造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成语出处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是贬义词2
典故出处
《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近义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反义词
追本求源
英文翻译
attend to trifles to the neglect of essentia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举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舍,不能读作“shè”。
成语辨形:末,不能写作“未”。
成语辨析:舍本逐末偏重在“做的`内容不当”。而“舍近求远”偏重在“方式不当”。
成语故事
战国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有一天,齐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以为很贤德的往后,所以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
这个使者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到了赵国国都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丽的: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说过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等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饱饱眼福。
到了邯郸,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严正气,满脸的慈祥。
以礼拜见之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问出来:“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专程向您来问安。照说,您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
赵威后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们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纳闷地问:“什么道理?”
赵威后说道:“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齐王的使者哑口无言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的使者已经没有心情再去浏览邯郸的美景,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归。他觉得,赵威后的那有关“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