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通用21篇)

发布者:姑苏一狼 时间:2024-7-14 09:38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通用21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通用21篇)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

说到各个民族的特色美食,那当然是云南苗族的“折耳根”让我最难以忘怀了!苗人的热情和折耳根那独特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那次,爸爸带我去云南贵州的苗族村寨谈生意。而当我看到那里的原生态美景后,就如脱缰的野马,四处狂奔。那儿的人都十分热情,我可以四处串门。我溜达着溜达着就到了山上,看见了一群苗家女在采东西,我细细一看,好像是草根,可是,草根又有什么用呢?我走上前去,指着那堆“草根”说:“姐姐,这是什么啊!”姐姐笑了笑,说:“这是折耳根。”“折耳根?”我疑惑了。“你不知道吗?那你一定是第一次来我们苗寨。”苗姐姐说,“折耳根,是贵州八怪之一,贵州八怪第五怪——草根也能当好菜。它还是一种草药,呈黄褐色,一节节的就像甘蔗一样,但却没有甘蔗的清香,而是一股子鱼腥味,所以又叫鱼腥草。它具有清热解暑、健胃消食的功效。但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

姐姐把“折耳根”洗干净后,把我带到她家去,现拌了折耳根给我吃,那味道,真是太太太太……太刺激了有木有!又酸又辣,还十分有嚼劲。当我看到姐姐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时,吃货想要自制美食的想法冒了出来,就摇着她的手说:“姐姐,好姐姐,你让我试试,让我试试好不好,好不好嘛!一下,就一下下嘛!”我眨巴着星星眼撒娇道。“好吧,只能一下哦!”姐姐无可奈何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你是要用盐给你的舌头洗澡吗?”“哎呀!那是酱油,不是醋!”姐姐在旁边不停地叨叨。“我不干了!”我把筷子一摔,一边说一边埋怨地看着她。“好啦,不生气了,下次再来我家,我再做给你吃,好不好?”“嗯嗯嗯嗯嗯!”我不断地点头道。过了几个小时,我拍着饱饱的'肚子,拎了一大袋折耳根找到了爸爸。“老爸,我回来啦!”“怎么,吃饱了?知道回来了?给我带了没?”“带啦,老馋猫。”云南的舌尖之旅就要结束了,我向姐姐许诺一定会回来吃她做的“折耳根”。

折耳根,虽是路边的草根,但它是苗家人口中的绝味之食,他乡人嘴里是怪味食品。这,就是贵州的折耳根。你,赶来尝试吗?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2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味的,舌尖上的中国也是浪费的。

如今的科技进步飞快;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很好;如今的人们在餐桌上浪费也已成了“家常便饭

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已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我们先不说现在的浪费情况,先说说以前。经常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肉都是只在过年的时候留一只猪,供全家六七口人吃。

‘浪费’在那时几乎是不存在的,当然了,连自身都无法顾好,何来的浪费呢?

现在,我们就说说如今的社会:三天两头吃一次肉,每次还把肥肉挑出来喂狗吃;家里有喜事了,请亲戚朋友吃饭,每次都是点一大桌菜,可能这样显得自己真的很高兴?很有面子?当然了,可以吃完的话,我也无话可说,问题就是在这,不仅吃不完而且剩的很多,并不打包,可能打包丢面子?显得小气?

中国,有很多美食你永远也无法品尝完,可是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快就会造成粮食短缺问题。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成了所谓的“遇难人民,谁来帮助我们呢?

即使在以前,人们都很穷科技不发达,可是人们不会去浪费,那么,我们现在的条件好了科技发达了,就应该以此为理由去浪费么?不,舌尖上的浪费是我们抵抗,我们向往光盘,所谓的光盘就是把饭菜都吃掉,请客的时候应适量点菜能够顾光盘是最好的,这就是舌尖上的美。

以上所说的`是请客时舌尖上的浪费与美,现在我就想说说食堂里舌尖上的浪费。

在学校,同学们往往都是上了四节课后,然后再拍一个长龙似的对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饭菜,然而却有很多同学把饭菜剩很多,或是把不想吃的食物调出来,扔一桌子,这就是已经不仅仅是浪费不浪费的问题了,还会影响下一位在这里做的同学吃饭的食欲,所以我们同样是向往光盘,有些实在是不想吃的,完全可以留在碗里,然后倒到桶里,不要大部分都倒掉或扔在桌子上,这是光盘确是浪费到光盘。

我记得中央一套有一段时间在播《舌尖上的中国》,那是在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那些美食都是即好做又好吃。据一些调查表示,很多外国人都喜欢舌尖上的中国,即如今的舌尖上的浪费。希望今后舌尖上的中国只有美食而没有浪费!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3

不管是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的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与定义,既起自于饮食,有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和全世界一样,汉字用“甜”来表达喜悦幸福的感觉。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这种味道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

在不少即将消失的潮汕美食中,有一种甚至让人在睡梦中还会想念的香甜,它就是糖葱薄饼。在以前,可以在潮汕地区的大街小巷看到许多卖糖葱薄饼的摊档。每到春天,卖糖葱薄饼的老伯伯·老奶奶·大叔大妈走街串巷拉着长音吆喝着“糖葱薄饼~”

在潮汕的一个步行街对面,我曾吃到过一次糖葱薄饼。做糖饼的.是一个看起来年过七旬的老人,他站在摊档前,在这片不大的地方,一边熟稔的糖饼,一边讲述着他的故事。从老人口中得知:这门做糖饼的技艺是从他祖上传下来的,早年他还不愿意学,可是后来家中变故,他又不得不靠着门手艺来维持生计。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脸上彰显无疑。

他一边说着,手边也不停的忙活着。他先在锅里刚一勺糖,慢慢加热后白糖变成了焦黄色,之后放在一旁等它冷却,等到温度合适后他才趁拉打。拉糖的动作很像北方拉关东糖。他将糖条中间往钉子上一挂,拉长后两股合在一起往上拉。这样不断重复拉打,不断将空气包在糖里面,直到变成白色的中空长方形糖条。然后是制作薄饼,他手里捧着稀面团往锅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着在锅上的薄面层却凝固成饼,于是另一只手将薄饼揭起叠放在旁边。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的快捷。把三张薄饼叠摆成品字形,中间放两块糖葱,洒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来,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葱薄饼了。

手中吃着入口即化的糖葱薄饼,能够品味到一个老人独自支撑起家庭的那份坚信。

除了甜,还有酸,苦,辣,咸等着我们去慢慢体验。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4

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说的话就是:“吃饭没呀?”这让外国人惊讶不已,中国人怎么就对吃如此情有独钟?确实,“民以食为天。”从人们的餐桌上便可看出人们的物质文化等信息。不同的时代,人们吃的`东西也是不同。人们说:“一粒米中看世界”可真不假。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从舌尖上去看中国。

奶奶——麻烦的粮票时代。

在我奶奶的那个时代,资源紧缺。什么东西都要靠相应得票(比如:粮票、布票、油票……。)才能换取物资,并且要到供应站才能领到。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据奶奶回忆:一次过年,奶奶和我的曾祖母去供应站换些粮食。这时,正值排队高峰,供应站门口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奶奶和曾祖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领到了。可这个时间别说是午饭了,就连这年夜饭也不一定吃的上了。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而这年夜饭吃的又是什么呢?腌萝卜、腌白菜,几碗稀粥,中间放一个盐罐子,就凑成了一桌“别具一格”的年夜饭。“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过上好日子,不用再忍饥挨饿了!”说到这儿奶奶发出了感概。

妈妈——“奢侈”的小康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的菜篮子,米袋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腌菜被土豆、木耳、蘑菇等菜取而代之。那一锅清粥也被一粒粒饱满的米饭所替代。我听妈妈说:到了80年代后期,在“饮食大舞台”上粗粮“退了休”,细粮成了“配角”,人们从未吃过的山珍海味晋升“主角”。还有更另类的:什么蛇、鼠、果子狸纷纷出笼……

我们——饕餮的营养时代。

到了我们这一辈,鲍鱼、鲈鱼等“土豪式”食物已举行了“闭幕式”。人们对养生又多了一重认识,个个都追求起“纯天然,无公害”的食物来。粗粮重新“上岗”,颇受人们青睐。乳业更是进入了一个巅峰!怎么防衰老,抗氧化,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在今天,人们吃着并选择着。人们的健康观念在21世纪清醒而大步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5

每一次观看《舌尖上的中国》都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着我。我从心底里热爱着这些美味的“文化”。心中也会不由得感叹:“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个民族都遗留着最原始,最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种植着天然的原材料,制作出各种美味的特色小吃,保留着最传统的饮食习俗,遗传着祖祖辈辈对饮食那种热衷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享受着视觉盛宴,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美味的食物,嘴馋的也会感叹着那一种种美食,同时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动。因为我看到了各种美食背后的故事,看到了人们辛勤地种植食材,辛苦地寻找食材,勤劳地收获食材,最后自己动手做出美味的食物给亲人品尝,我看到了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的笑脸,美好快乐的生活!《舌尖上的中国》将各地居民那份质朴,勤劳展现的淋漓尽致!总让我油然而生一份敬佩之情。

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绥德卖黄馍馍的老大爷,每天一大早骑车很远的市上卖自己和妻子辛苦做出的黄馍馍;圣武和茂荣兄弟俩每年9月在湖北的嘉鱼县,恶劣的环境下采挖自然的美味—莲藕;一位从16岁开始以捕鱼为业的70岁老人还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在除夕为全家人准备丰富的全鱼宴;卓玛一天走几十公里路程,只为艰辛采集有限的松茸……为了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给我们带来美味,营养的食材。

从香格里拉采松茸到浙江挖冬笋,从西安泡馍到新疆烤馕,从南方的.水磨年糕到北方的面条,从发酵的腐乳到腌制的腊肉,从卤水豆腐到过桥米线……《舌尖上的中国》让我看到了各地的美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他们用自然的馈赠,制作出最温暖,最浓烈的味道。

不管是采摘食材的人,还是餐馆的厨师。正是他们,众多的个人,用辛勤的劳动和超常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舌尖是个人的,中国则是共同的。众多人的舌尖构成中国人的共同饮食体验,从味蕾到故乡,从个人的故乡到众人的故乡—就成为了“中国”。超越美食,那些细节与温情,喜怒与哀乐,让观众不得不赞叹:多可爱的中国!多质朴的人民!

《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情节都是感动的,它让我与远方的人们进行了心灵上的沟通,我看到了他们在劳作,理解了他们的辛劳与汗水;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融入到了他们那个大家庭。同时,我也正洋溢着笑容,默默地支持着你们。希望你们的劳动与智慧让更多人看到,学习你们勤劳,质朴的精神。不仅仅是饮食文化,我们要将中国传承下来的各种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6

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勾人馋虫” 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网友们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国》 不知道全中国竟然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鱼头泡饼、汆乌鱼子、黄鱼鲞;还有那些听着就口水吧嗒的菜:腊汁肉夹馍、醉湖蟹、梅菜烧肉……看完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国美食,可谓包罗万象,此片看后必然让你垂涎三尺,都说民以食为天,想要减肥的朋友们看片要三思哦!

但是,《舌尖上的中国》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感动。看着冬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挖藕人吃着用自己双手挖出的藕的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想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那是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片段。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开始,老黄每隔三天,会拉着自己家里做的七百个馍馍,骑一个半小时的三轮车,到县城里去卖。一年中最冷的两个月,老黄可以卖出15000个黄馍馍,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上碾,揉面,发酵……每一个过程都让人感到温暖。当老黄赶着驴磨糜子时,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老黄驮着700个黄馍馍的车子上时,当老黄拼命蹬着车子赶路时,当有人买老黄的黄馍馍时,当老黄自豪地说自家的黄馍馍最好吃时,当老黄卖黄馍馍吆喝时,那笑容,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生活中,生活在繁华浮躁的城市中,久违的真诚的笑容!那从片段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脉脉温情,令人回味……

《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用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的中国各地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舌尖上的中国》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美食纪录片,它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原味的'中国,带着土地的气息和米面的甜香。

这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山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久违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故土、乡亲、质朴、勤俭、坚韧等等情感与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7

中国的二月,洋溢着传统节日的安祥喜乐。表达和抒发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吃是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庆祝方式之一吧。那一年的春节,央视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今年春节,我读了《舌尖上的中国》。

一语天然万古新,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各种调料品和繁复的程序共同作用后的食物,喜欢享受天然食物。最令人难忘的食物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比如江南餐桌上常见的笋,尤其可以和肥腻的肉类脂肪形成的美妙的平衡。从小到大,每逢初春,爸爸就会做上海家庭饭桌上最常见的腌笃鲜,几片冬笋,几块排骨与咸肉和几个闲雅的百叶结,总也会让我食指大动,一种天然好滋味。

如果人生可以分段,大约分三段吧。在小时候,我还真是为了美食企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忙碌的父母才会有时间去为我们精心准备着可以与饭店媲美的美食。大约离过年前一两周的.时间,我们根据通知去生活大院的各种地方帮父母排队领各种年货,一边感受着父母们之间愈来愈浓的过年气氛,一边和小朋友们尽情嬉戏。渐渐地从我家的厨房里会飘出各种美食的香味,我跟着我家的春节首席大厨爸爸做个试菜员,那些味道,那种快乐无法忘记,也不可能忘记。随着长大,我的需求也不再是停留在马斯洛的初级阶段,在心中传统的节日已不似儿时那般重要,但也许错失了人生一些重要的美景。而后时间还在继续,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依旧盼望着过年,虽然已不是为了美食,但心情是一样的。快乐容易在家里互相传染吧,盼着过年,盼着看春晚,甚至让我有一个念头”好好学烧菜,早日自己为一家老小烧一桌年夜饭”,就像当年同样也是婚前厨艺小白的父母,为了让一家人有个美食春节,尽力去学做菜,在实践中慢慢提高厨艺。因为孩子,重温了儿时过节的快乐,体会时间的味道,传承家庭文化。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个与美食有关的故事,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时间,人类感情的故事等等。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这些故事构建了食物的历史,也构建了每个人每一天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珍惜食物,珍惜生活。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8

《舌尖上的中国》被誉为是中国深夜发吃节目的开山之作。跟新中国很多事物一样,这片可谓是起步晚起点高,一出手立马把《深夜食堂》这样的海外发吃片给比了下去。正当都市小清新们为东京酱油炒拉面感慨不已的时候,蓦然发现天朝才是神一般的存在,小日本那些玩意简直就是渣渣,这片真给咱中国发吃党长脸。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美?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工业化让人也变的越来越工业,离生存的本质越来越远。为什么那些廉价工业化高热量垃圾食品可以卖那么贵?因为它的顾客并不把它当作真正的食物,而只是一种商品,一个商品只需要具有和它的价格相当的包装,就一定会有人买。《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美食节目的不同,在与它不是一个关于商品的故事,而是一个真正关于食物的故事。它的镜头没有对准各大所谓美食城市的商业街,而是对准了我们经常忽视的人和物。包括黑龙江上的老鱼把头,香格里拉菜松茸的单珍卓玛,浙江菜东笋的包师傅,这些勤劳的人运用经验和智慧,提供了我们所吃的一切,也决定了我们要吃什么,怎么吃。包括做山西花馍的大婶们,宁波做米糕的顾阿公顾阿婆,兰州拉面的马师傅,他们的技巧决定了各地的风味甚至习俗。也包括你早已忘却的家乡菜,妈妈做的闷面,春节的团圆饭,无论承认与否认,它们都绝定了你一生的口味喜好。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关于食物的记忆,其实也是我们整个文明的记忆,甚至是我们自我认知的根源。古人通过“茹毛饮血”区分自己和蛮族,后来“南稻北麦”的分野,仔细一想竟然都是关于食物的。

我在加入深夜发吃党以后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许久,发现的回答就是:活的更明白了。为什么呢?要做饭自然就要买食材,就要辨别食材,就要懂油盐酱醋茶的用度,知道入口的`五味口感是怎么回事。人活着就要吃饭,把吃饭这事整的更明白,可谓是活的更明白了。这有许多好处,活的不明白的人就往往容易被表象和虚假所迷惑。我们有些同胞拿着国外几块钱一大盒的哈根达斯当奢侈品,沉醉于日本饭团子(学名寿司,起源与日本古代长途干粮)的简单与纯粹,着迷于波尔多红酒的古典高雅,倾心于西式快餐店的工业气息,并拿出够外婆腌一年酸菜的钱买以上种种,充分说明现在没活明白的人何其之多。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9

今天,无意间收看CCTV4的《走遍中国·八方小吃》节目,很是开眼和过瘾,发觉舌尖上的中国小吃的确很是地道,它们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张耀眼的名片。请您跟我一同分享吧。

名片一——鲨鱼烟

鲨鱼烟是把台北独有的一种鱼的鱼头分门别类地收拾好,然后,在烧红的大铁锅内加入红糖和白砂糖,顿时锅里起火冒烟,立刻把放在笼屉上的“鲨鱼”放锅上、加盖笼盖儿。锅里开始时是冒白烟,等几分钟后就会变成黄烟,这时糖烟就把“鲨鱼”给熏熟了。看着金黄透亮的“鲨鱼烟”,能不有口味吗?等到上桌时,“鲨鱼烟”蘸着汤料吃,既香、嫩、纯,又爽口、营养。“鲨鱼烟”台北饮食文化的名片啊!

名片二——凤梨酥

台北南投县埔里的凤梨采摘后,先削皮,然后把凤梨切成小丁丁,与水、白糖放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好几个小时,直到三者全部均匀地融合在一起,以能拉出丝为止。这就是凤梨酥的馅料,黄黄的,晶莹剔透,看着很像田黄石,很是温润,让人垂涎欲滴。接下来,用淡奶油、蛋黄、面搅拌均匀,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做凤梨酥的面皮用。最后,用一比一的比例的面皮包住馅料,放在模具里压平后,放在烤箱里烤十几分钟,甜而不腻,寓意发达的凤梨酥就做好了。“凤梨酥”台北饮食文化的`又一名片啊!

名片三——黄粑

黄粑是这样制作的:先把糯米放在笼屉上蒸两个小时;然后,把米放入锅中,加入红糖、小米米浆,在高温下搅拌40分钟后,磨平、切片、放入模具成型。最后,用黄粑叶即良姜叶包上,在上笼蒸。泸州流传着“先是黄粑,再喝酒,就不醉人”的说法。因为,黄粑里有糯米、红糖,红糖很是暖胃、养胃,另外,这良姜叶具有清热解暑的功能,所以吃过黄粑后喝酒就不醉人。“黄粑”泸州饮食文化的再一张名片啊!

怎样,醉人的舌尖上的中国小吃文化让您大开眼界吧?我们常见炭火烤肉串,可是台北的市民却用糖烟熏蒸“鲨鱼”,是不是很有创意啊?有空,您也试一试吧!

醉人的舌尖上的中国小吃,彰显的是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有力佐证啊!

吃货们,看过来;吃货们,动起来;吃货们,传承吧!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0

我们有幸出生在现在的时代,过的已经是很幸福的生活,从老人们口中听到的过去就像是故事一样虚幻。国家变得强大了,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现在的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食品可以选择,餐桌上不爱吃的东西就不吃,挑食的很。弟弟吃饭少,有不喜欢吃的菜就不吃,奶奶总会苦口婆心地劝着吃一点,从奶奶那里听到的她们以前的生活总是感觉离我们很遥远。奶奶年轻的时候还在生产队里干活赚工分,按照工分来领粮食,小村庄里也不富裕,家家户户吃的也寒酸。听奶奶说,那时候挖点野菜加一点面粉一大锅水煮汤,一人就能喝四大碗,撑得肚皮滚滚的.。逢年过节的才会做几个白面馒头去走亲戚,还得要挎着篮子走到各个亲戚家。奶奶回忆着以前的事情,说那时候也不敢想会有现在顿顿都能吃到白面馒头和肉的生活。我们出生在一个这么好的时代,国家富强,生活富足,却是那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关于小时候的记忆模模糊糊记不大清楚,却也是听母亲说过,小时候的我在邻居家吃到了八宝粥,回家就吵着要吃,她跑遍了周围村子里的小卖部,却是都没有了,回来只能哄着我吃别的东西。而我在记事的时候就想着天天往小卖部跑,五毛钱一根的冰棍儿,一毛钱一包的小零嘴,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到现在却也是不多见了,现在的超市里宽敞明亮,一排排整齐的商品,也不复从前村子里商店小小一间屋子的样子。

时代在进步,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我们清晰地感知到国家的强大一步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之以前,我们吃的不知好了多少倍,在困难的时候吃树皮、野菜都是常有的,有些时候也只能饿着肚子。现在在集市上,商铺里琳琅满目的食物,餐桌上精致美味的菜肴,都是祖国给我们舌尖上带来的变化。

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奶奶老是这么念叨着。是啊,总会越来越好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生活中的改变随处可见,国家的强大使我们富足,我们也要变得强大来守护我们的祖国。在祖国即将到来的七十岁华诞上,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1

星期六,兰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新奇的创意作业,让我们品尝各种不同的食物。

首先,妈妈为我准备了辣椒、生姜与大蒜。辣椒,一听这名字就够猛的,一吃下去,嘴巴里顿时火辣辣,都快喷出火来了。我赶紧换了一种食物——生姜。我平时都在喝甜甜的姜茶,觉得很好喝。于是,我赶紧把那土黄的东西塞进嘴里。可是,我刚一咬下去,一股苦涩的,辣辣的味道马上传遍我的全身。我一下子就把生姜吐了出来,怎么会这样呀,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又切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地嚼,嚼了许久渐渐地有了一股清香。接下来是大蒜,那味道与葱差不多,只是比葱更浓郁一点。

接着,妈妈又为我准备了三种水果,苹果、桔子和草莓。我先拿一块苹果放在嘴里。啊,一种甘甜的',脆脆的感觉布满了我的嘴巴,真好吃。我又多咬了几口,一股汁水蜂拥而出,又给了我甜美的感觉。在看看那戴着绿色的草帽和鲜红的身子的草莓,我觉得它一定也很好吃。果不其然,扯下草帽,把草莓放进嘴里,才碰到草莓的边一股汁水早已喷了出来,它是那么得柔软可口,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吃完了一整碗草莓,我把目光转向了桔子。那丰满的大肚皮,几乎要把那黄色的外衣给弄破了。剥开桔子黄色的外衣,里面是丰满的果肉。我吃了一块,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直入喉咙。我一连吃了好几块,味道依旧那么好。

然后,轮到品尝我最喜欢的三种饮料,雪碧、可乐和橙汁。我先喝了一口充满气泡的雪碧,立刻一种清凉可口,甜丝丝的味道钻进了喉咙,虽然有一点刺刺的,但也可以算得上让人回味无穷。可乐的味道和雪碧差不多,只是它更醇厚,更甘甜。橙汁更是不得了,它既有水果的美味可口,又有雪碧的清凉,喝一口让人连连叫好。

最后,只剩下酱油和醋了。那散发着淡香的酱油,我居然喝了一小口。啊,这味道可真咸啊!咸巴巴的一点都不好喝。说道醋,那可是天下第一酸呢。喝一口足以让人吐上三天三夜。

这一次的品尝,让我明白了生活总是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有咸又辣,有笑有泪,有滋有味!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2

北风呼呼的吹,雪花飘飘洒洒。村头的二踢脚响起,临近春节了,街头巷尾家家户户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妈妈的石磨又启用了。经过泡制的黄豆再加上两勺水灌进石磨顶端的小孔里,蒙起眼睛的小毛驴绕着石磨慢悠悠的拉磨转圈,一会功夫,白花花的生豆浆沿着石磨下边沿流了出来,一盆、两盆,满满当当,这便是水磨豆腐的食材。

大火呼呼的吞噬着锅底,开水在锅里翻滚,一双布满裂纹的手在使劲的挤压着装满生豆浆的纱布袋,豆汁沿着木板流进开水锅里,沸腾着,翻滚着,等挤压完全部的豆腐食材,锅里的火候也差不多了,妈妈最拿手的就是拿出一种叫卤水的添加剂,慢慢的`点入翻腾的豆浆锅里,奇迹就在这里,大锅里的豆浆开始分离,一会功夫,豆花开始成形。屋内屋外弥漫着浓厚的豆腐味,我们孩子们自然很馋,口水已经在喉咙里下咽多次,这时候妈妈便会先盛出两勺加上佐料让我们解解馋。接下来,妈妈会用大漏勺把大锅里分离好的豆花装入一个大竹筛子,上面加一块洗干净的木板,木板上面放置一块大石头进行挤压,卤水从筛子的空隙里流淌下来,小狗小鸡们也都闻出原汁原味的豆腐味儿了,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哄抢豆腐渣儿解馋。个把小时后,筛子里的卤水已经被挤压干净,掀开木板,这原味豆腐算是完工了,妈妈会小心翼翼的把筛子里的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块存起,以便春节享用。

农村人过年,最实诚的就是每家每户都自己宰杀一头大肥猪,猪血便是这时候收集的。

入秋,天高气爽,在陇东北部山区,荞麦花开遍漫山遍野,充足的吸收了大自然的阳光、水分,辛苦的农民在秋后便储存好这冬天用来享用的荞麦面。荞麦面加上新鲜的猪血,经过精心的揉搓,精洗之后,像山东人摊煎饼一样,一张一张,妈妈在节前马不停蹄的赶制,

摊好猪血荞麦面以后。白里透红的荞面在案板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的食材算是准备好了

干净清亮的胡麻油在锅底 旋转,陇东特有的干菜加入锅底沙沙作响,妈妈利索的向锅里添加各种佐料,自然少不了猪血荞面,少不了香气四溢的豆腐,葱是刚从地窖里挖出来的,嫩绿色的葱花撒在猪血豆腐的碗里,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口水直流。

在陇东,把日子过好了叫“殷实”,谁家殷实不殷实,就看那一碗猪血豆腐了!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3

看了舌尖的人或许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情感,那便是感动,何以在这个美食节目宜乎众矣的时代,舌尖却能一次次打动我们呢,我想感动处就在于此片传达出的对手工,对传统的尊重和呼唤,中国人传统的行当,传统的娱乐生活,传统的家庭,从美食中解析出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中国人的坚韧,中国人的热爱,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人情味儿,中国人的辛劳,中国人的乡愁,看了之后就想赞叹一声,“对喽,这就是中国!"所以本质上它决不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而是细腻含蓄地借助美食讲述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的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拍摄地多选在农村,因为这些地方最真实的保留着传统的中国特色,也最能反映生存与食物之间美妙又复杂的联系。

镜头语言很有意味,细腻丰富,东方特色。

攀附大树,藏区男孩为了蜂蜜而一步步挪动脚步,直到有十层楼那么高的树的顶端。

风餐露宿,夫妻俩养蜂二十多年,四川男人用的是君爱妻牌的煤气。

远行养家,面食王国陕西的手工麦客,渐渐被机械化取代的群体,传统一步步远离了现代生活。当中插了一段陕西老人的小曲表演,似乎隐喻正在消失,渐行渐远的文明(很想知道这种表演形式的名称)。有人说舌尖摆拍,我倒觉得未尝不可,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抱着看艺术电影的心态,但它有比艺术电影要真实和亲切,所以我基本只有好评没有差评。想到第一季播完后,家乡人民抱怨为何姑苏美食多至此却没有来拍苏州,其实也没什么好怨,苏州的传统美食贵在精致,因此就显得小众和精英,和舌尖的整体风格不太相似。

贯穿起浙江渔民夫妇和采菇老汉的一句解说词说的很好,暗合了脚步的内涵:“食材的获得,需要超常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或许也是对巨变的中国里脚步匆匆的我们的规劝吧,放慢速度,体悟生命的每一次润泽。

而后来贵州苗族家庭那一段则是脚步的另一面涵义:尽管家庭之乐幸福安宁,却不能阻挡他们离开的脚步。“我知道他们要走,但是我没有办法让他们留下来。”小女孩的眼泪直戳我泪点,进而想到身边的许多美好也就是留不住。

但是好在,“无论人们走多远,在脑海里,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

最终以在美工作多年最终回到家乡的广东老人为结尾,讲述他回忆起儿时的古早味,或许也是创作人员的良苦用心吧,我们终会找到血脉中的传统,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因为那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属,那是,家。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4

“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乏味的的清单上”这句话将中国人对美食,但看着那的讲究和中国人的智慧做了最好的诠释。

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不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寥寥数人的村落,无不有着各自独特的美味。即便食材一样,但却拥有不一样的风味,他们凭依着自己的风俗,将简单的食材转化为灵感,转化为你舌尖上的美味,给予你舌苔惊喜。

云南建水县,这个似乎无人知晓的山村,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寻找到了转化的灵感的写真。随处可见的普通黄豆,在这里它找到真正属于它的美感,这里的人们用智慧贯穿出了“豆腐流水线”。似乎,豆腐已成为各地每家每户的家常菜,然而停止在这里,繁杂的制作步骤,时间的掌控,以及大豆的挑选和侵泡早已让我迷了头,但看着那纯白顺滑的豆浆,百里飘香的豆腐脑,弹性十足的豆腐,我已忘记了那些,直觉空腔正分泌的唾液,胃早已在翻腾了。再看看那白嫩的豆腐在姚先生妙手下成了那金黄金黄的豆腐丸,也早已让我忘乎了这些种种只是有那些千万颗不起眼的豆子制作的,然我想到的也只是人类智慧的无限。再想想那白嫩鲜美豆腐中的水源,来自于独特的大阪井,也只能用“水能流动认得灵感与觉悟”来诠释吧!

再看看十里飘香的黄酒,奶香豆香齐全的的奶豆腐,想想午饭的餐桌上有如此佳肴必定饱吃一顿。从黄豆到各式各样的豆腐,转化永远是不变的,应为人的'智慧是永恒。

中国人对吃的讲究,自古以来都是奇妙的。最简单的的食材必定作出千百种花样,让人们在变化中寻找灵感,在灵感中感受舌尖上的中国,然你爱上美食,爱上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看完了,那和谐温馨的画面、净化心灵的音乐,馋涎欲滴的美食,无一不在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在感受中华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质朴、更感受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看着接近尾声时贵春在屋顶种菜的情境,不禁感叹:这才是生活啊!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不禁产生了要吃遍大江南北的冲动,更感怀我们中国最最古朴的、最最传统、也是我们当下人最最欠缺和需要的东西却没有保留下来。《舌尖上中国》岂是仅仅介绍美食这般简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在启示当下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这部大型纪录片看完后,不禁让人唇齿留香,更让人回味无穷。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5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一次听到“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两年前的一堂语文课上。从老师的口中我得知《舌尖上的中国》是记录中国各个地区的不同寻常的美食。对于我这样的吃货,听到老师详细的描述,早已垂涎欲滴。我回家立刻上网搜《舌尖上的中国》。六个红色的字眼映入眼帘,一道道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像浮云一样在我眼前飘动。我的每一个味蕾都在颤动。从此看这档节目成了我的必修课。

排骨莲藕汤、煎焖鱼头泡饼、腊味飘香腌笃鲜……可能看到这些每一个吃货的灵魂都升华了。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带给我们的视觉的真实感受以及味觉上的虚拟体味。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从一锅米饭,一个馒头,从粗茶淡饭演变为今日的各色美食,从简单到丰富。《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展示了各地的特色美食,还展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物与人永远是一个整体。食物的多样化也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使得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

浙江的竹筒饭,山西的羊肉泡馍,哈尔滨的锅包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菜系。蒸煮炸炒,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感受。从云南到内蒙古,从浙江到西藏,不论是纬度或是经度的变化,不同的地域,总会有不同的风土人情。美食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各民族地区人民淳朴的民族风情。在这种淳厚的'风情下,山有山的味道,水有水的味道,阳光有温暖的感觉,花草有自然的芬芳。勤俭坚忍质朴是每个人民的信念。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信念早已和土地混合,打造出特色的美食。美食的味道中蕴含着深刻的乡土情怀,停留在我们的舌尖,刻在我们心底。

确实,《舌尖上的中国》无时无刻不向我们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6

话说:有些国家的人吃是为了活着,而有些国家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通过这一部瞬间火爆起来的片子《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深刻的体会了,我们都是为了吃而活!

说到吃,几乎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熟人见面第一句便问:吃了吗?无论那个时间是不是饭点。正如英国人打招呼的那句“今天天气如何”,虽然那是一目了然的事。像某一部电视剧里演的,一个外国媳妇嫁到北京,终于掌握了和街坊邻居客套的一句话:吃了吗?然后在早上遇见邻居去厕所的路上也照例笑眯眯的便问:吃了吗?尴尬了。

在中国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吃”来形容:吃香、吃相、吃惊、吃亏、吃醋……一清二白会扯到小葱拌豆腐,一物降一物也牵涉到卤水点豆腐,中国人民的智慧全都凝聚在吃的里面。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岁月里面,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还有一些吃货在叫嚣: 没有西沙的中国也不叫中国啊,我的蓝点马鲛,梅花参啊! 没有新疆的中国也不叫中国啊,我的大盘鸡,羊肉串啊!没有安徽的中国也不叫中国啊,我的斩鸭子,腌咸菜啊!没有浙江的'中国也不叫中国啊,我的油焖冬笋,金华火腿啊!弱爆了。

《舌尖上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横空出世,一瞬间就抓住了吃货们的胃,继而抓住吃货的心。一块普通的豆腐看起来也令人馋涎欲滴;一碗大众的牛肉面竟然让人内牛满面;即便只是豆瓣酱这样普通的作料也能让人心里长草……大半夜22::00这样的时间段播出的这个节目,让一个吃货情何以堪,让一个减肥中的吃货更是苦不堪言,甚至身边有朋友每看完一集就开车冲上大街去“觅食”。

无意间听到的几个“段子”,让人很是入耳难忘。中国人参观动物园,只把动物分成两种: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中国人出行旅游,参观一个水族馆时,问的第一句话是:这个鱼可以吃吗?情何以堪。

饮食,不光是吃,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但是在更多的人只看到了吃,看这节目对着屏幕垂涎欲滴,恨不能爬上去舔两口,这样确确实实是一个吃货了,但是谁关注了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人民强大的力量,甚至是吃有何讲究,若是只为了吃而看这个节目,若实质是对着吃的留无畏的口水,这个纪录片确实可以更名为:吃货,一个强大的吃货民族!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7

在济源,如果给美食投票的话,一定是鸡蛋不翻的得票率最高。济源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如果你能来济源,我一定会带你去品尝美味的鸡蛋不翻。

所谓不翻,即制作过程中不用翻即熟。在济源,鸡蛋不翻还有一层美好的心愿在里边。因为不翻儿是旧时船家的.干粮,丈夫出船捕鱼,妻子希望能平平安安,每次出门捕鱼都带上不翻儿,希望不要发生翻船的事情。所以,制作过程和名称,也都是为了吉利。

鸡蛋不翻是济源的传统小吃,济源的早晨,大街小巷都是卖不翻的。鸡蛋不翻是由大米面、水、酵母、鸡蛋等一些材料做成的。虽然材料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简单。在做鸡蛋不翻之前,需要先把大米用水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将泡过的大米打成糊状,然后加入水和酵母制作成米浆。据说,这样打出来的米浆新鲜,做出的不翻口感好、味道香。

鸡蛋不翻有两种做法,可以把米浆和鸡蛋直接打到一起,然后倒入专门制作鸡蛋不翻鏊里,把盖子盖上,等上3至5分钟,鸡蛋不翻就做成了。另一种做法,就是先把米浆做成不翻,在等待的过程中,再拿一个小碗,在碗里打上一个鸡蛋搅拌成鸡蛋液,等到不翻做好取出来后,再将容器刷上一层油,把搅拌好的鸡蛋液倒入容器内盖上盖子,然后将刚才用米浆制作好的不翻摞上去,最后,盖上盖子再焖2分钟左右就完成了。打开盖子,出锅,一个香喷喷、热腾腾的“鸡蛋不翻”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上面加点辣椒、咸菜之类的自己喜欢的配菜。

济源的鸡蛋不翻制作考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再加上浓郁的地方风情,独特的地方文化,鸡蛋不翻已深受大众喜爱。它的味道非常好吃,吃起来味觉大开,看起来垂涎欲滴,它的香味也是香飘十里呀!

舌尖上的鸡蛋不翻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古老的精华,让这传统一直流传下去吧!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8

有人说:“中国菜吃的是味道,西洋菜吃的是环境。”这话不假。中国菜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自古“民以食为天”,吃的就是味道。

基本味道分酸、甜、苦、辣、咸。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域不同,品味不同,那味道可不止“五味”了。不信?请看下文。

不说别的,就说“火锅”吧。四川的“重庆火锅”香喷喷、麻辣辣。吃火锅的人,轻则舌头打颤、大汗淋漓,吃不惯的人甚至泪流满面,可重庆人却说:“不麻不辣还不过瘾呢!”相比之下,广东人却喜欢吃清淡利口的火锅,火锅也多用鲜鸡、猪骨熬汤,又鲜又香。于是四川的“重庆火锅”虽辣,但又超出了辣的境界,那就是“麻”,本来平平淡淡的鸭肠、芽菜,经过这汤一滚,味道就变得绝妙了;广东火锅虽清淡,但它令锅中的海鲜味道超出了“五味”,这便是“鲜”!

也许,重庆人会问:“为什么广东人不喜欢吃我们香喷火辣的‘重庆火锅’呀?”我身为广东人,就让我这位“小广东”告诉重庆的朋友吧!这并不是“麻辣火锅”的味道不好,只是广东气候较为炎热,有时还十分干燥,吃这么辣的火锅,就很容易“上火”了;而重庆气候潮湿。更有趣的是,贵州某山区有一种“油茶”,顾名思义,是用油泡的茶,常人喝起来苦涩油腻的.“油茶”当地人却非常爱喝。原来,当地气候也十分潮湿,这和“麻辣火锅”的功效就大同小异了,它们都有去寒去湿的作用。这样,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加上各地物产各有不同,造就了中国菜的味道复杂多样、千奇百怪的特点。

有一些食品,虽各地的味道不尽一样,但是,它们是全中国老百性都适合吃的,都爱吃的:酥的月饼、香的粽子、甜的汤国……它们的来历、故事,在中国早已街知巷闻,妇幼皆晓。可不少外国人开始并不了解,当他们听到“嫦峨奔月”、“屈原含恨投江”等美丽动人的传说,定赞叹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真为我们的“味道之邦”而自豪。这饮食文化给这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增添独特的魅力,并使它更放异彩。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19

中国人过大年,美食给热闹的春节气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无美食,不成年”。今年,我就过了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年。妈妈的故乡在宁波慈溪,那是一个杭州湾边的小镇。

过年期间,年糕饺在宁波老街上十分常见。外面一层又香又糯的年糕,里面的馅儿可以是芝麻糖,又可以是荠菜炒萝卜丁。一口下去,香气扑鼻。这种包裹着幸福味道、寓意“年年高”的食物,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红膏炝蟹是特别有慈溪味道的菜。它取材于当地的梭子蟹。冬至以后,梭子蟹的红膏最为肥美。经过盐水的浸泡,两周之后就可以上桌了。它的.肉经过几道工序,既保留了蟹的鲜味又特别软糯,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大山深处的嵊州崇仁古镇是我爸爸的故乡。糟肉是我爸爸故乡的美食之一。我们祖先为什么要做糟肉呢?因为古代的肉不容易得到,一年之中往往只在春节时才杀猪宰鹅。而且绍兴一带有冬季做黄酒的传统。榨取黄酒之后会留下大量的酒糟。而酒糟不可直接食用,因此就只能丢弃了。聪明的祖先发明了糟肉的方式完美地实现了肉的保存和酒糟的不浪费。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经过酒糟的肉会出奇的鲜美。糟肉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如果你来嵊州旅游,绝对不能错过著名的嵊州小笼包。小笼包外形精致,按要求每个小笼包上必须有18道褶皱。它的大小差不多一口一个,但是一定当心多汁的肉馅烫到你哦!每次回老家,我都要排上好一阵子队才能吃上美味的小笼包,配上当地的薄皮小馄饨,简直要鲜掉你的舌头。因为它外形精致、味美多汁、物美价廉,这一小吃从大山深处走向了全国各地。现在,很多人都因此发家致富,我们也能在很多地方吃到这多汁的小笼包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靠着自己的智慧,不论身处何方,依靠当地的环境创造了富足的生活。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家人团聚,一起用美食犒劳自己,准备精神抖擞地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更美的生活。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2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小吃。提到美食,大家一定会想到四川成都,因为它有着“吃在四川,味在成都”的美誉。其中最令我垂涎三尺的就数水煮肉片了!

水煮肉片属于川菜系,麻辣,是这道菜的特色。在四川,家家户户都会做这道菜,当然,也是我们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道菜。它不光好吃做法也很独特。

做水煮肉片,配料是关键。有碧绿的生菜,乳白的豆腐,晶莹的'豆芽和金灿灿的土豆,还有花椒和小米辣。首先把豆腐放入锅中,然后再把去皮的土豆放进去。等过了三四分钟后,再将豆芽和生菜放入锅中。这样,第一道程序就完成了。我们开始第二道程序。把切好的小米辣,姜,干辣椒,花椒放入另一个锅中加油翻炒,等小米辣炒至金黄色时再加入肉片和一碗高汤煮沸,第二道程序也好了。现在只差最后一道程序了,就是把两锅合二为一,这样美味的水煮肉片就做好了。

做好的水煮肉片把菜和肉的颜色都汇聚在了一起,可好看了!乳白色的汤上飘着金黄色的油,汤中浸泡着白色的豆腐,深绿色的生菜,淡黄色的土豆,晶莹的豆芽和鲜美的肉片,再加上金黄色的小米辣点缀,就像绽放于春天的花朵。

水煮肉片不仅看相好,味道也好。

吃水煮肉片就是一种享受。咬一口肉片,那汤汁立刻从嘴里溢出来,流进我的嘴里,瞬间感觉到舌头上的每个味蕾都张开嘴巴尽情地吸允着美味的汤汁,那香味充斥到每个细胞里,等肉片里的汤汁滋润过每一寸味蕾后,又伴着肉片从喉咙里滑下去。三五下水煮肉片就进了我的肚。味道好极了!

第一次吃水煮肉片时,它的味道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虽然它隐与民间,但是仍掩饰不住其熠熠的光辉。

“舌尖上的中国,味蕾中的精灵。”用这样的的句子来形容水煮肉片,不带一点儿浮夸的成分。

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21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历史,随着时代进步,当然,也包括我们支撑物食粮。

《舌尖上的中国》在多方面向我们呈现了中国人生活中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体验平常百姓的生活,这是一位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我也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我的评价就是:“从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幸福的味道。

剧中有这样一幕感人而深思的`画面,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说他们最开心的时间,就是儿孙从远方回家。听着孙子、孙女叫“爷爷”、“奶奶”,听着儿女叫“爸”、“妈”……

儿女们为他们做年糕,他们围在一张桌子边缘,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可是在短暂的团聚后,儿女们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看着儿女们渐远的背影,那对老人泪流满面。

儿女口袋里装得满满都是父母做的年糕。

还有一幕和谐的场面:香港的一群老人每逢一个节日,都会聚在一起做他们的拿手好菜。他们的儿女都是早已离开家乡去遥远的外面工作。

他们有的做“龙凤呈祥”,有的做“望子归家”有的做“思鱼炖汤”有的做……这些名字都是他们自己取得。其中饱含了对儿子的思念与爱。

一阵做饭过程过后,他们坐下来又一起研讨中国饮食文化,分享他们的创作有说有笑的……

还有香格里拉的松茸,浙江的冬笋等,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的意义,蕴含。

在中国,美食已成为人们心灵的沟通的桥梁,通过美食我们可以表达心中的想象,通过美食我们可以体现出爱的伟大。通过美食我们更可以展开爱的翅膀。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是舌尖上文化的传承,舌尖上爱的表达。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