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从这里走出来2500字作文
希望工程从这里走出来2500字作文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吗?当你看到一双充满忧郁与期盼的大眼睛时,你能猜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求的是什么吗?是知识,是爱心。山区的贫穷生活虽然使得她吃、穿甚至学费都让人发愁,但透过这双眼睛仍然能让人深深的感触到小女孩强烈的求知欲望。幸运的是,她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而且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究没有辜负而且社会对她的期望,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篇题为《希望工程从这里走出来》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希望工程从这里走出来》
听说那里有山、有水,很美。
听说那里没吃、没喝,很穷。
河北保定涞源县东团堡谢家沟村,我们酝酿了好久,七月二十三号,终于乘上了这满载好奇的列车。
在我们的是一辆白色小卡,后面是捐赠的衣物,满满一车厢;前面是师大志愿者们,也是满满一车厢。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八个人挤坐在本来只有四个人的座位上。只有司机还是那么宽敞。随同的还有河北卫视的工作人员,无极电台的记者们,以及爱心无限网站的爱心人士。虽然车很破,但就像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视死如归;虽然车很挤,但却是爱心的洋溢。
天才蒙蒙亮,我们上路了,起初还是平坦的公路我们只是感觉到有些拥挤。渐渐的,公路两边有了山,矮矮的,像土丘,但座座都是岩石。树却消失了,被开凿过的矿石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只有偶尔的几堆草丛。还有零零星星的残破不堪的房子。过了些许,公路也变成了砖道,颠簸让我们开始有些按捺不住了,但最终眼前这甚是凄凉而新颖的景色还是让我们忽略了这不安。我开始矛盾了。
再往里走,我透过车窗玻璃看到一只孤独的奶牛,衬托着的是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山,虽然并不高,但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佩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已经被吞没了——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山的怀抱。
山腰上,扒在岩石上一动不动的山羊,跟画中的一模一样;山顶上,并不是很浓密的植被,但也显得苍翠;山脚下,潺潺的泉水跟了我们一路,只听得见声音,却不见踪影。直到车子停下来歇歇脚,我们才一个个跳下车去,摸索着,拨开浓密的草丛,惊喜的发现水的踪迹,霎时间,“水皆漂碧,千丈见底”不禁脱口而出。
继续前行,终于走上了盘山路.车开得很快。我们晃得厉害。外面,一边是抬头不见顶的石壁,一边是低头不见底的悬崖,我们就在这山的余隙里穿梭,好像再往前几米就没有路了,车开出几米,路就延伸几米,身后的路也就跟着消失几米。我只好把目光收回车内,去逃避窗外的不寒而栗。
就这样,熬到了中午.祸不单行.就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山路堵车了:这里的路使用大块的鹅卵石和少量的石灰铺成的,不是很结实,踩上去,脚疼得很。倾斜的山路已经让车子不堪负重,我们只好下车步行。每一步都好像是在爬楼梯。还好,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个当过兵的年轻小伙子走在前面疏导交通,我们步行紧随其后,最后面跟着车队。这辆车往前移动一点,就又要同下一辆车的司机沟通协商。就这样,走走停停,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穿越过这长达三千多米的车队。
我们上了车,直到天黑,一直走的是盘山路......
终于,我们颠颠簸簸到达了目的地,这时候,天已经黑得很彻底,如果不是村口那盏迎接我们的灯,根本看不出那里还有村庄。
虽然正直盛夏,但这里的山风格外的冷.可以说是大山给我们这些城市人难得的凉爽,亦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在这里的未来生活的一种不祥的预兆。
山雾弥漫,我们首先被带到了学校,学校的操场就紧挨着山路,原来我先前看到的那盏灯就挂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棵瘦弱的柳树上,灯下就是会台,只有几张破旧的摆得并不很齐的课桌,操场是土的,没有过任何的整理,上面还有被晒干的孩子们的脚印,踩上去,很硌脚。操场的另一方还种着蔬菜,这是院子,还是操场?——好不规则的学校啊!
经过简单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丁老师,天太黑,看不清他的面目,但听他的声音,确是这村里不凡的人。
我们去丁老师家吃了晚饭,简简单单的一个炒土豆很是寒酸,是这桌子上最可口的'菜.我们平时都不屑一顾的饭菜,在这里却是用来招待贵宾的.
吃过饭,我们又回到操场.此时,全村的人便都聚集到这了.二十几个中年妇女,几个年迈的老人,还有一群格外活泼的孩子.看见我们,孩子们一拥而上,把我门包围了.我们唱过歌,条过舞,就算是认识了.他们不象我们想象中的山里的孩子,没有胆怯,毫无戒备,取而代之的是活力与热情.
夜深了,村民们都回家了,我正纳闷怎么没有人招待我们住处,这时候,丁老师带着几个男生在教师搬桌子____原来我们是要睡在教室里.又是那几张并不牢固的课桌,铺上几件捐赠的衣服,这就是我们的床,搬块砖头就成了枕头.等收拾结束,已经是凌晨,蛐蛐也已经不叫了,我们这才熄了灯.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天,除了疲惫不堪,更多的是诧异.但是,真正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天还没亮,我们就又开始会议了.准备上课的内容,准备接受实践的考验,准备怎么去面对这整个不堪的村庄。
怎么会有这样的村庄,整个村子还没有我们一个学校大,石头和泥,砌成的房,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丁老师说,这里太穷了,没有什么副业,所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就只有一个小卖部,但没有什么东西.这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只有摩托车,除此之外,便是骡子,马车.
这里是希望工程的发源地,村子里还不足一千人,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60元,村民门穿的衣服,盖的被子都是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捐赠的,没有像样的屋子,都用土砌成的,院子就是用大块的山石堆起来的,看上去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这里的窗户是木头做成的小方格,上面糊着纸,冬天就多糊几层,可以用来保温。
这些都是丁老师告诉我们的,他还担任着村委会的什么职务,在这通信并不发达的山区,四周的村子提起丁老师,都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个不停。他还为学校筹集了3万元建了间新教室。教室里的课桌和凳子都是上海某个公司捐赠的,也是靠着丁老师的张罗才得来的。
我们课上教他们三字经、弟子规,数学、物理;下课,他们“教”我们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跳皮筋。他们的童真已经把我们完全同化了。我才发现,天真而爽朗的笑声,轻快地舞步,对我们这些整天忙个不停去不知道为了什么的人们,足以称得上是次心灵的洗礼。
每一天,我们都比太阳起得早;
每一天,我们都能听见狼叫;
每一天,我们都会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但也都微笑着咽下去;
每一天,当孩子们踏着朝阳来到学校,我们就感觉到什么叫做责任;
每一天,看见孩子们的背影消失在夕阳里,却有一种不愿割舍的如释重负。
我们虽然在短短七天里不能把所有的知识告诉他们,但我们会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
这里没有什么可以描绘的东西去表现他的贫瘠,也许这种空旷也是它贫瘠的最完美的诠释。
最后一天,我们早晨四点出发,我们没有跟孩子们告别的机会,但孩子们送我们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老师,你在我们这住的还好吗?”,“老师,您辛苦了!
”。不知不觉,那张写满字的皱巴巴的纸被攥湿了。
也许,越是贫穷的地方就适合人们休闲,也就不适合人们生存。越是富有的地方,就越适合人们居住,却不适合人们享受。
我们触摸到了这深山里最寒冷也是最温暖的地方;
我们重击了中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脆弱;
也许这甘甜的清泉不是对游人的馈赠,而是在掩盖这村庄固有的苦涩.
我希望,更多的组织不仅仅只是为了王成某项任务才来到这种地方,才象征性的关注他们。生命是平等的,他们有权利和我们接受同样的教育,享受同样的生活。
当我们在抱怨饭菜不可口的时候,还有人没有饭吃;
当我们在浪费水的时候,还有人没有水喝;
当我们被困难压得一蹶不振的时候,还有人在为生活愈挫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