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范文(精选8篇)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范文(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怎么写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1
说到泉州,你会想到什么?是海上丝绸之路?是永春县的柑橘?是德化县的陶瓷?亦或是惠安县的石像?不,不,不,都不对,你还应该想到的是满树梧桐花开的美丽景象。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1986年10月29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而这花色鲜红的花也被决定为泉州市市花。在泉州城的开元寺和华侨大厦等地,栽了不少刺桐花,泉州城就被笼罩上了一层浓浓花香。
关于梧桐,有着一句美丽的古话:“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梧桐树高大而挺拔,被奉为树中的佼佼者。自古以来就被看重,凤凰是什么?百鸟朝凤一个成语就说明了它众鸟之王的地位。而凤凰最喜栖于梧桐之上,可见梧桐之尊贵。
在泉州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花木繁茂,四季长春,梧桐树却挺拔的与众不同,它峥嵘如铁表达着那苍劲有力的内涵。每到春末夏初,梧桐花就开了。泉州人爱刺桐花,把它作为“瑞木”,它总是向着阳光,沿着自己花开的方向深情地述说着这个泉州古城的变迁。它的花花红似火,那血一样的颜色,是那样红,红得美丽,红得张扬;红得妖娆,红得吉祥。那梧桐树的枝头像燃烧着一束如血奔涌的火,在我的心头燃着,燃着我年轻的生命,燃着我对泉州的热爱。相信所有泉州人的心都是这样燃着这一把火,哦!还有诗人们,看过了梧桐花,又怎能不纷纷磨墨执笔写出这一把火的热烈?
《声声慢》中李清照寄托愁思于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更漏子》中温庭筠寄托离愁于梧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诗经》中诗人寄托高洁的品格于梧桐:“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列女操》中孟郊寄托忠贞于梧桐“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这一句句的诗,无不是写出了诗人们的心情,梧桐——泉州市市花,早已被诗人们染上了阵阵墨香。
泉州,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城市,梧桐花香如同美丽女子的披纱,若有若无的笼住了这一座美丽的城市。“花香泉州”,并不是一种赞美,而是一种崇敬。我曾读过有关梧桐的散文“我爱我的家乡,怎能不爱我家乡的梧桐。”那样浓烈的感情是深植在泉州人心中的一把火,这种火会传染,每一个在泉州人看过梧桐花后,都成了一个重症患者,那故乡的颜色深深刻在了他们心中。
春天来了,梧桐的花期还会远吗?我又思念起了我美丽的家乡,那个笼罩花香的泉州。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2
保留时间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使古城永葆‘海丝文化’魅力。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交馆、开元寺、清源山、南少林,营员们的足迹遍布了泉州古城的名胜古迹;赏南音、南戏、提线木偶,他们领略古韵悠长的泉州文化。千年历史底蕴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风华,令营员们惊叹不已。
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他们不仅欣赏到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还兴致勃勃地动手制陶、上色。在惠安雕刻展示馆观看石雕作品的现场制作时,大家被精细雕工折服,感慨“一件件石雕作品仿佛具有魔力”。
北京汇佳中学的张宸语最喜欢掌中木偶,虽然听不懂闽南话旁白,但丝毫不减古老绝技的艺术魅力。台上的提线木偶表演,让台下的营员们都跃跃欲试,山西曲沃中学的`同学在师傅的教导下成功让手中的“小沙弥”走起路来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泉州,那就是海纳百川。古朴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兼容并蓄,这座城市有海洋一样的胸怀。”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牛美春同学感慨道。泉州给成都七中的张毅沐雪同学的印象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已经融入生活中,从红砖大厝、风味小吃等各个细节中,我都能体会到泉州不一样的个性和风格”。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3
晨光熹微,第一缕阳光普照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望之蔚蓝而深秀的天空,东西塔屹立在天边。树木郁郁葱葱,响亮的蝉鸣与孩童们的欢声笑语缠绕在一起,是那么的活泼那么的欢快。走过矮小的红墙砖瓦房,深红色的墙上画着暗灰色的线条,在诉说着历史故事——
一条条狭窄的小巷,串起了一座座住宅,一条条大街,最终汇聚成一座古城。在这窄小的街道上,人们匆匆走过长满青苔的石头,脸上带着微笑。石台阶上的老人也和蔼的笑着,与时光共怡然。
这,就是我的家乡——千年古城泉州。它位于东海之滨,与台湾隔海相望。古称“东方第一大港”,是几百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漫步在古城的小路上,南音缕缕不绝于耳,别具古城风情的花灯在店家门前高高挂着。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穿越到了十年后的古城。坑坑洼洼的石头路变成了整齐的青石板路,整个景象焕然一新,马路上的车辆依然川流不息,但却异常的安静,没有鸣笛,没有噪音,原来是新型太阳能汽车!没有了汽车尾气的排放,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两旁的树木也更加翠绿挺拔了。我走呀走,走过了青龙巷、聚宝街、胭脂巷……这一条条经过修缮翻新而又保持着古朴历史感的街道,仿佛也在为古城的明天而骄傲。
我一路走过,前方就是熟悉的西街了,这是一条经久不衰的.老街,早在宋朝,它就象征了泉州的繁荣。那座的白色钟楼依旧坐落在十字路口,它在西街口值守了近90个春秋了,还是如从前一样干净素雅。走进西街,它依旧保持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不少名人住宅、近现代的骑楼洋楼等古建筑都得到了政府的修复。道路中央,新增设了自动浇水的绿化带,它顺着街一直往西,这一抹绿,隔开了来往的游客,使络绎不绝的游客乱中有序。街道两侧新旧不一的店铺经过统一的修葺,显得更加的干净明朗,却又不失古韵。店里的各种传统美食散发着独特的香味,我深吸一口气,嗯,果然还是老街的味道!西街的尾端,就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开元古寺,修缮过后的两座东西塔巍峨伟岸的屹立天边,与西街相守相伴,淡然的看着时代变迁。
夕阳西下,我加快了步伐,余晖照在水面上,微风吹过,红波轻泛,朦胧中,我走回了现实小巷里的石头路上,我看着红砖古厝,浏览着每一处名胜古迹闪耀的历史光芒,我骄傲的心,有了更美好的憧憬。我的梦一定会实现,古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我想,这一切不会遥远。我要与古城共同成长,为古城美好的明天出一份力!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4
一枚枚做工精美,画艺精湛的邮票,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再现了千年之中古城泉州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更由此展现出了一条伟大航路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中国的瓷器是十分精美的,尤其是外销瓷,更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西方的人们十分钟爱此类瓷器,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于是,作为重要对外港口的泉州,在一个叫磁灶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瓷窑,专门生产着外销瓷,运往海外出售。这些美丽的瓷器,成了泉州的'名片,中国的名片:瓷器是西方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因此,艺术家们把热火朝天的烧窑现场画入了邮票之中。
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碰撞交融,体现在泉州的街巷市井中。按图索骥,我持着开元寺的邮票来到了东西塔下。在这一偌大的寺院之中,处处都见证了各个文化的融合。在大殿的横梁上,有三十二位飞天乐伎在飞翔。她们皆面容娇好,有些面带微笑,有些在静静沉思,有些威严无比,有些慈眉善目。她们或身披羽翼,或身披蝉翼。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飞天本是外来的文化代表,手中乐器却是南音。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5
“老师好!”“叔叔阿姨好!”在学校,在社区,大家都夸我是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其实呀,这多亏了从小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
我的妈妈是个老师,爸爸是个工程师,平时,他们对人总是彬彬有礼。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但那时我还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礼貌,以为就是看到别人要问好。一天傍晚,妈妈载着我进了车库,我边玩边跟看车的阿姨问好,连头也没抬。放好车子,我跟妈妈聊天,可妈妈却自顾自地做事,根本不看我一眼,只是随便应我一两句。我有点生气了:“妈妈,你怎么不看着我呀!”妈妈这才转过脸来,看着我的眼睛说:“妈妈刚才不看着你说话,你有什么感觉?”“我心里很难受,觉得你真没礼貌,都不理睬人家。”我嘟着嘴说。“是呀,那你刚才跟阿姨问好时,也不看着她,这样问好礼貌吗?”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妈妈蹲下身子,亲切地对我说:“宝贝,问好时要真诚地看着别人才是真正的有礼貌!知道了吗?”“嗯!”我点点头。走到车库门口,我连忙跑到阿姨面前,挥挥手,笑着对她说:“阿姨再见!”阿姨抬起头,眼睛笑得弯弯的.:“再见,真乖!”望着阿姨的眼睛,我的心里又高兴又温暖。
从那以后,我总提醒自己:和别人问好时要望着对方。我要用真诚的目光给别人也带去温暖!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6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统文化,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但其中一个节日。是包含着对逝去亲人的无比思念。怀念。没错,这个节日就是――清明节。
这个节日令我难忘,因为它常常勾起我那对逝去亲人的惋惜与怀念。按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是要回家乡扫墓的,去祭奠那已逝去的亲人……
踏上回乡的路程,看着那一幅幅犹如画一般的乡村景象,久违的感觉一涌而上了……
来到这久违已久的家乡,大伯早已准备好了去祭奠亲人闷得酒、菜、鞭炮等等东西。
走进这清幽的山间小路,迎面飘来一阵阵清新的花香与人们对逝去亲人那怀念的气息。
来到爷爷的墓前,我感到一片陌生,没有丝毫的印象,只听爸爸说,爷爷在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前就已逝去了,并且在逝去前不久从山上的.一只猛虎身上拔下了指甲,说是要留给我们这些子孙们的,希望我们能像猛虎一样,勇往直前,不畏一点困难就退缩。可是不久,因为重病突发,爷爷就这么去了……
清明节,是一个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思念与祝福,表达了我们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重视……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7
几千年前,第一艘船载满货物,从东方驶向遥远的欧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在这一天被创造。他们走过的那条路,被后人称为“海丝之路”。
大海,一直以一种人们所敬畏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他的神秘与未知。但人们总是在害怕着的同时,又会想着探索。因为这种好奇以及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人们才发现,海的彼岸,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扬起了帆,载着梦想驶向了远方。
海上丝绸之路,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将中国连通世界。泉州,也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扎了根。在人们记住丝路的同时,也记住了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泉州亲眼见证了历史上人们无数次的远行。
泉州不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他不阻拦传扬中国文化一般,以其无限的包容,渐渐接纳了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条路,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什么是微软,什么是苹果。因为海丝之路,让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让海洋彼岸的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只会自我封闭的蛮夷国家,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因为海丝之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同一片天空下,还有着很多同为人的存在。
时间转到今天,因为海丝之路的存在,泉州用他独一无二的优势,泉州早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经济先进的城市。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更加的便捷,使得泉州作为丝路起点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丝路就要被放弃。丝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起源,他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烙在我们的.心里。
丝路文化,也是丝路精神。它象征着百折不挠的顽强,象征着敢闯敢拼的坚强。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才能驱使无数人面对位置的海域,勇敢的站上船,去征服,去闯荡。这种精神,永不褪色,它会一直它们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动力来源。
感谢“丝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色彩。更感谢泉州,孕育了“丝路”,也孕育了“丝路精神”。
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征文 8
凭栏远眺,只能看见那繁华都市的一角,但这已足矣。在这小小的一角中,我已看尽世间的繁华:那车与车之间的和谐相处,到处耸立着高楼大厦,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那一艘艘英姿飒爽的大船都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寻找它的信念。
“它”是什么?“它”便是那海丝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纵观海丝之路,一路蜿蜒向前,虽受到阻挠,但仍不屈地向前方飞腾,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一声汽笛把我的丝路从九霄云外给拽了回来,只见一艘轮船从港湾缓驶离,投向大海热情的拥抱,此情此景又将我引入沉思中……
而后,我走下楼,因此楼适与海近,故我飞身扑向大海亦很快,我抚摸岸上的一艘艘小船,想从它们身上找到一些海丝的记忆,但前几艘船显然已经忘记了或是阅历太浅,直至我走到最后一艘船前,它缓缓开口说道:“海丝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但是有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重视,到后面才得到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我当年也随船队出国还,走过海上丝绸之路,那一带的景象甚为繁华,尤其是起点泉州,那里经济的发达早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能够造出设备齐全的大型船舰,还开办了许多学堂,培育出许多国家栋梁,那里十分开放故得此繁荣之景,令人赞叹”。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又一幕开拓着开创海丝之路艰辛的画面,想到它的出现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收益,促进了泉州的发展。
这时几个泉州妇女走过,挑着担子谈笑风生。泉州的发展也缺不了她们呀!泉州不正是贤惠和繁荣的代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