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者:静虚散人 时间:2023-5-25 11:5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练习题打交道,多做练习方可真正记牢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则做练习效果事半功倍,必须双管齐下。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几十米,体重一百吨左右,相当于十几头大象或三十多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_____(竟竞)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五十五千米;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大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从静止不动,立_____(即既)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_____(棵颗)拉长的“水滴”。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应在水中活动,这样就给舰船设计师们带来了灵感。

他们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已以)_____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妨)_____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用选择文中的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________(竟竞)是立________(即既)一________(棵颗)

(已以)________往模________(仿妨)

(2)“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望尘莫及”的意思是:________。“这些本领”指的是________(多选)

A、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

B、捕食技巧。

C、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D、伪装能力。

(3)选择正确的说法________①鲸的体形适宜游泳。

②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③鲸有蓝鲸、白鲨、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5)舰船设计师从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请你再举出一例人们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得的启发。

【答案】(1)竟;

即;颗;以;仿

(2)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AC(3)①②

(4)鲸的游泳本领和体形特征。

(5)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蝙蝠受到启发,发明飞机。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望尘莫及”的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这些本领”指的是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蝙蝠受到启发,发明飞机。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德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德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作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读的寓言故事很优美,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德米待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说:“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

德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他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走,屠格涅夫的妈妈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能在刚才这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能道叫我做一个说谎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气消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好孩子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认真——________喜欢——________佩服——________(2)把下面的“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

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把下面的“把”字句变成“被”字句。屠格涅夫把母亲给气坏了。

(4)选择正确的答案()。

A.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爱读寓言的故事。

B.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要诚实的事。

C.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敢说实话的故事。

(5)仿写。例:屠格涅夫却把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我高兴极了,________

【答案】(1)马虎;

讨厌;鄙视

(2)屠格涅夫把母亲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来。

(3)母亲被屠格涅夫给气坏了。

(4)C

(5)拿着录取通知书一顿狂吻。(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

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其中注意:佩服:钦

佩;信服。所以“佩服”的反义词是“鄙视”。

(2)“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3)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

"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短文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

误。(5)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

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

要求。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

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

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3)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5)仿写答案丰富多彩,要做到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3、课外阅读我能行。

读书破万卷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

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

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要读完数万卷书,心里也不免有些怀疑。

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

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

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几年以后,《中国思想史》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1)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

(2)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

(3)少年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写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4)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因为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非常多,而少年要用一年的时间读完,所以馆长非常吃惊。

(2)馆长虽然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但看着少年文弱的样子,对于他挑战这一平常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还是表示怀疑。

(3)边读边记。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

(4)“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是正面描写,“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是侧面描写,都表现了蔡尚思读书勤奋刻苦。

(5)略(从蔡尚思的苦读、多读等方面谈读书与成功的关系。)【解析】【分析】(1)、(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答案,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因为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非常多,而少年要用一年的时间读完,所以馆长非常吃惊。

(2)馆长虽然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但看着少年文弱的样子,对于他挑战这一平常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还是表示怀疑。

(3)边读边记。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

(4)“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是正面描写,“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是侧面描写,都表现了蔡尚思读书勤奋刻苦。

(5)略

【点评】(1)、(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观看鸟的神奇表演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森林公园中的鸟园。那里的鸟真多,天上飞的、树上站的、草丛中钻的、地上走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到处都是鸟声鸟影,我真是应接不暇。

不知谁叫了一声:“赶快去观看鸟的表演啰!”我和妈妈随着叫声,跟着导游小姐来到了鸟的乐园。哦,观看的人真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你瞧,一位抹着口红、衣着漂亮的红衣少女宣布:“鸟的鸣声表演开始!”首先是乌鸦以它那动听的歌喉“呱呱呱”地唱着,好像在对观众说:“我的鸣声多么好听啊!”接着是长着金黄色羽毛的小黄鸟“叽叽喳喳”地鸣叫着;紧接着是猫头鹰拍打着翅膀,张大嘴巴鸣叫着;最后是聪明的八哥鸟,一会儿学人“呜呜呜”的哭声,一会儿又学人“咯咯咯”的笑声,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更有趣的是观看鸟的智力表演。黄莺学拉车子一摇一晃;鹦鹉爬天梯,步步升高;画眉鸟学算术,计算准确无误。最吸引人的是杜鹃辨认人民币。台下三位观众手中分别拿着壹元、伍元和拾元纸币,聪明的杜鹃飞到手持拾元钱的那位观众手中,把拾元钱衔到嘴里再回到台上。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写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2)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鸟的鸣声表演的顺序词语。

(3)文章重点写“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部分,“鸟的鸣声”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5)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答案】(1)叽叽喳喳;

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鸟的鸣声表演;

鸟的智力表演;乌鸦;小黄鸟;猫头鹰;八哥鸟

(4)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那里的鸟真多……我真是应接不暇。

(5)略

【解析】【分析】(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描写声音的词语:叽叽喳喳;

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2)把第二段文字的中心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圆明园的建筑融汇了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和精华。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考查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点评】(1)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

6、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别人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法语的欧班老师.

1920年春天,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的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收到了一封由华沙邮局派专人送来的挂号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玛丽·居里”。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一位在全世界都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默默无闻的教师写信呢?直到送信的人肯定收信人没错,她才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欧斑老师读完了信,泪水已经涌出了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师深表敬意,告诉老师,她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诚恳地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往返路费。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