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其二 阅读答案

发布者:麦田晴空 时间:2024-12-19 10:42

登岳阳楼其二 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岳阳楼其二 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岳阳楼其二 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其二)

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②后,日落君山③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④,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注】①靖康之变、陈与义当时被贬陈留,随着难民南下,至岳阳楼时作了此诗。②杪(miǎo)秋:晚秋。③君山: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④白首:白色枯草。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面平静无风,湖水把天空、夕阳、孤舟、大雁都收纳囊中,洞庭湖独有的意境让人叹为观止。

B、晚秋后游子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落日融融,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愉悦的感觉。

C、诗人一路逃亡,北望故国不堪回首,而南游则前途未卜,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D、诗人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诗,从侧面写出了洞庭的美好风景。

16、本诗使用了“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5、B

16、①诗人一路逃亡来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此地湖水映天、天晴无风、夕帆片片、雁阵列列,可谓风景优美。

②景色虽美,但靖康之变,山河破碎,让诗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③诗人借此乐景反衬出宋朝遭难之后诗人的沉痛哀情,表达出诗人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愉悦的感觉”错。“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意思是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晚秋的景色,看日落君山。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并没有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愉悦的感觉。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诗人一路逃亡来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此地湖水映天、天晴无风、夕帆片片、雁阵列列,写出了湖水之壮美。

②景色虽美,“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靖康之变,山河破碎,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诗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③最后两句写诗人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但是情感是“忧”的,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诗人借此乐景反衬出宋朝遭难之后诗人的沉痛哀情,表达出诗人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题目:

1、分析本诗的情感主旨。

2、赏析“夕帆和雁正浮空”中的“浮”字。

3、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4、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答案(基于假设题目和另一版本《登岳阳楼其二》的内容):

答案:

1、本诗的情感主旨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的身世之悲以及对国家时势的忧虑、悲慨。诗中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色,以及诗人自身的漂泊经历,传达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2、“夕帆和雁正浮空”中的“浮”字,巧妙地把船帆、大雁、湖水交织在一起,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这个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船帆和大雁在湖面上空飞翔的景象,还通过其动态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富有诗意。

3、本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登楼远眺时的所思所感。诗中通过高城、粉堞、危楼、急湍、湖水、棹歌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幅壮美的画面,展现出岳阳楼的地理优势和人文景观。同时,诗人还通过湘灵鼓瑟、仙子凌风的传说,以及遍倚阑干阅今古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4、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借景抒情方面,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用典方面,诗人通过引用湘灵鼓瑟、仙子凌风等传说,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本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深沉,富有韵味。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