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阅读答案汇总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汇总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往事依依》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1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10分)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小题1】概括选文中“历历在目”的几件事。(4分)
【小题2】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3分)
【小题3】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3分)
答案
【小题1】①小时候看山水画,仿佛进入画中;②看《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或: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
【小题1】搜索枯肠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出文中写的事情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小题1】“我”用心看了,看画时融入了自己的想像,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在山水间徜徉,享受到无限乐趣。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2分)
小题2:.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句放在段尾有何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小题5:.“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请用简要的话语刻画你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讲课情态。(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意思对即可)
小题1:①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③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小题1: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小题1: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小题1:略
略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3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的词语。
油然而生
信口
2、找出并用横线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3、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你把这些句子摘录在下边的横线上。(至少两句)
4、第二段中老师指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写出两句与“书”有关的名人名言来印证它。
参考答案:1、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信口:随口
2、第一句
3、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4、“略”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4
《往事依依》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的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的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的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不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的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贷款”,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 11)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贷款”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本文的标题(B)
A、改变命运的一分B、往事依依
C、秦老师的女人心D、 借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秦老师以“贷款”的形式借给贪玩的小男孩一分,从而激发他刻苦学习,进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2、阅读第⑨段,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个性倔强的小男孩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秦老师的鼓励,感到无比的自豪、激动,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行文至第⑩段,故事已有个完美的结局,请你说说作者还要写第11段的缘由。
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明此事影响深远,令人难忘,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强调了秦老师借分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旨。
4、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秦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具有责任感(讲原则),充满教育智慧(讲究教育方法)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