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发布者:零点巡夜 时间:2024-10-17 01:16

临江仙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江仙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临江仙阅读答案(通用15篇)

临江仙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4、“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好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

2、渲染友人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4、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参考译文

友人啊,你姿态美好、面容俊美,足以消散这夏末的溽热,更何况你还有冰壶般高洁的情操。你乘坐的画船渐渐远去,但你那圆润如珠的.歌声犹回荡在我的耳畔,令我心醉。歌声犹闻,但天边微云却将退尽,残月黯淡如初。

在成双成群鸳鸯和鹭鸶之间,我大步疾走。那些嬉闹野鸭啊,乘着初秋的清凉,高兴地缓行,多令我心痛。无忧的野鸭啊,麻烦你们替我捎句话问问西湖,不知在那绿杨掩映、梅花飘香的湖畔,可否许我结庐相伴友人?

临江仙阅读答案 2

临江仙·佳人

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有约而失约,相期而未遇,给热恋中人带来的是无尽的惆怅与忧伤。这首词就是通过一组镜头,描绘了一位多情的闺中女子因盼郎夜归,从期待、幻觉、失望、孤独到寻求解脱的生动形象。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夜深人静,轻纱般的雾霭笼罩着庭院里疏疏的杨柳。风从画楼外吹来,是谁还在悠扬地吹笙?这是从女主人的视觉和听觉角度分别描绘庭院内外的两个空间,以画楼外的欢乐来烘托庭院内的静寂、清冷。庭院静而女主人的内心并不平静,她倚着阑干久久地等待,终于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在呼唤着丫头小红,此时女主人的心情可以想见。是心上人真的来到身边了吗?“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里更大的可能是苦苦等待中所产生的.幻觉。“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虽闻声而郎终未至,于是怅然回到闺房。闺房中熏香炉吐出缕缕青烟,玉漏的水滴声报夜已三更。玉漏的滴响,飘动的熏香,烘托出闺房更寂静,女主人在失望中更感孤独。“临欲睡”而终未睡──她又怎能安然入睡呢!“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第一句既表明女主人仍将幻觉视为真实,始终没有认定对方压根儿就没来。但也流露出她对负约的心上人淡淡的怨诉。可以想见,她的性格是文静的,平和的。然而,毕竟希冀被完全失望所代替,她不再因焦灼地等待而心旌摇动。此刻,她木然地从闺房向外去,只见明月洒满中庭,凝重的小桥静静地横架在粉樯东畔。这种近于死寂的景物环境,正是女主人绝望心态的写照。“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等待已绝望,安睡又不能,她无法承受令她倍感忧郁、孤独的闺房重压,她百无聊赖,终于再次来到庭院,在花影下用扇子扑飞萤,以求稍稍的解脱。这一句出自杜牧的《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描绘的是宫女的寂寞与孤独,词人在这里以人物动态作结,更令人回味无穷。

临江仙阅读答案 3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南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是洛阳人,此时退居青墩镇僧舍。二十多年前为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

9.作者说“此身虽在堪惊”,请概括“惊”的原因。(6分)

10.请简要分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句的`表达效果。(5分)

9.(6分)国家巨变(或:不复太平、国家沦陷);旧交零落;无力救国;青春流逝;漂泊四方(或:远离故土、颠沛流离)。

10.(5分)与“忆”“流月”“天明”照应;叙事议论相结合,将沉重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无奈之情,含蓄表明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古往今来兴亡之事的慨叹超越时空,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全词意蕴更深广厚重。

临江仙阅读答案 4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C.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15.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6分)

阅读答案:

14.C

15.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临江仙阅读答案 5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 6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⑵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上下阕中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E (选E给3分,选C给2分。C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E项中“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2.①上阕中“倚杖听江声”,写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衬托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3分,找出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

②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3分,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

(只赏析一句最多得3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 7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4分)

14、解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或用典)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答出两种手法得2分,两种品格2分)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三种观点选一种作答即可)

临江仙阅读答案 8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①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1.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里主要是对表达方式中景物描写的赏析。一般要求指出运用的什么手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说明达到了什么效果。

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答 对其中两点即给4分,答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态度。应联系全诗,并关注注释中所交代的有关背景。

临江仙阅读答案 9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1)A

(2)①最后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词人运用想象的手法,展现了东溪的美景。

②两句对仗工整,对偶手法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临江仙阅读答案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9.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8.(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2分)

9.(3 分)情景交融的写法。(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 11

滚滚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远离尘嚣,看惯争斗,为人淡泊,博学旷达的老渔翁形象。(2分)“江诸上”表明渔翁远离尘嚣;“惯看秋月春风”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表现了渔翁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习惯于悠闲自在的生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现出了渔翁看惯了争斗、旷达的情怀。(2分)他寄托着诗人鄙夷世俗的是非成败、淡看荣辱得失的人生理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和诗人理想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居住环境、着装等角度分析,这些角度往往能透露其志趣。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2.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句话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精彩?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空”。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1分)诗人追溯历史,认为英雄再叱咤风云,也会如浪花般随历史消失,终为一场“空”,山河依旧。英雄长眠后,其生前的是非成败不过是人们助酒的谈资罢了,依旧一场“空”。(2分)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意,结合着关键词句分析,这是一首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浪花淘尽英雄”,写出了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写出了古今所谓英雄的是非成败,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终成一场“空”。由此可知“空”是词眼是成立的。

临江仙阅读答案 12

唐多令·柳絮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

(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

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E.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2)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对此,选其中一首,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E

(2)唐多令:林词以“粉堕”、“香残”的`柳絮自喻身世),以柳絮的“漂泊”写自己的“命薄”(篱下),以柳絮的“韶华白头”写自己的青春流逝,以柳絮的无所依凭写自己的孤苦伶仃。借柳絮寄寓了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

临江仙:薛词以舞姿优美、舒卷均匀的柳絮自比,柳絮在洁净华美的白玉堂前舞动身姿,高贵优雅;它既不随水而逝,也不沦落芳尘;它要借助风力,青云直上。柳絮身上寄托了宝钗的向往追求,全词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把宝钗之志定位于“青云直上”亦可)。

临江仙阅读答案 13

临江仙·寄严荪友①

纳兰容若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 。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注]①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号秋水,无锡人。词人好友。②梁溪:太湖一支流,流经无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初莺”指春暮之时,“早雁”指秋末之时。“初莺早雁相思” 句,是说春去秋来,无日不思念好友。

B.“如今憔悴异当时”一句,是说词人想到好友漂泊他乡,容颜憔悴,不由得暗自伤感,为友人担忧。

C.“飘零”二句,是说词人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知道,在表达思友之情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孤寂。

D.“生小”二句是说词人从来不知道江南的道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友人的故乡。看似不合理,却写出了思念至深。

16.本词结尾“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中,“冷”字用得很妙,请结合这三句试做赏析。(6分)

答案:

(1)B

(2)这三句的意思是:在梦中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才发觉天已蒙蒙亮,熏香也已烧完,暖意散尽。“冷”字既是写凌晨时分房内熏香烧完,自然环境的清冷,也是指词人因与好友相逢的美梦被惊醒后内心的凄冷、怅惘。

参考答案

【解答】

(1)B.“词人想到好友漂泊他乡……”错误,“如今憔悴异当时”是说词人自己因思念好友而容颜憔悴,与以前判若两人,而不是指好友。另外,“好友漂泊他乡”也没有依据,根据下阕“分明却到梁溪”及注解,可推知词人的.朋友应该身在故乡无锡。

故选:B。

(2)下片写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梦幻,竟梦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荪友的家乡。但好梦难留,在梦中他刚要与好友倾诉别后的相思之意,只听得窗外传来一声雄鸡的鸣叫声,突然从美梦中醒来,天边已经显出了鱼肚白,而熏香已经烧完,暖意散尽,令人不胜怅惋。

“冷”字一语双关,凌晨时分房内熏香烧完,自然环境自然变得清冷;而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可美梦被惊醒,内心凄冷而怅惘。“冷”字更生动地表明对好友的深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

译文:

你我分别后,你的闲情雅趣寄托在何处呢?如今因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异于当初,那飘零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懂得。

我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你的家乡梁溪,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梦中温馨的情谊也已消逝。

赏析:

此词是词人寄赠好友之作,表达对好友的相思相忆之情。上阕写词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独落寞之感只有残花知晓;下阕说自己为了寻觅友人,以至于梦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与友人相聚。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其情谊之深,可见一斑。

上片写春去秋来,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好友严绳孙,以至于形容憔悴,与以前判若两人。但他心中这种孤独寂寞之感,除了零落的残花落絮,再无人能知晓。

下片写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梦幻,竟梦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荪友的家乡,如此虚拟之笔很浪漫,很感人。但好梦难留,他刚要与好友倾诉别后的相思之意,却突然从美梦中醒来,只听得窗外传来一声雄鸡的鸣叫声,天边已经显出了鱼肚白,令人不胜怅惋。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其深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在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临江仙阅读答案 14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①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①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②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临江仙·信州作》阅读来向你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2.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与僧人居住。

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在竹间晾晒衣服。

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贬谪异乡的心态。

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颖巧妙又含蓄生动。

参考答案:

1.(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1分)

2.B(“林间隐居图”错。)

译文

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临江仙·信州作》赏析:

这首词是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仔细品味词意,这里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

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临江仙阅读答案 15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4. A

15. 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