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

发布者:青灯问童子 时间:2024-9-21 12:58

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

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 1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急促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语数日不 厌:讨厌、厌恶

B.军既相 距:通“拒”,相距对峙

C.吾始与公子 欢:友好,交好

D.民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高祖狎侮诸客,遂坐上坐。

B. 不自知膝前于席也;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C. 商君者,卫诸庶孽公子也;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

D. 尽破以归秦;赵亦设盛兵以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面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认为商鞅天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这从他处罚公子虔、欺骗公子卬、不听赵良规劝几件事上足以得到验证。

B.认为商鞅当初用帝王之术游说孝公,凭借的是虚浮的言论,并非他有真才实学。

C.认为商鞅的著作《开塞》、《耕战》的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

D.认为商鞅因变法最终在秦国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完全是罪有应得。

参考答案:

1.A(厌:满足)

2.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A项前一个“因”是介词,作“通过”讲;后一个“因”是副词,作“趁机”讲。C项前一个“者”是助词,起提顿语气的作用;后一个“者”是代词,译为“……的人”。D项前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承,不译;后一个“以”也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3.C(①句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④句说明商鞅言而有信。)

4.D(司马迁并没有否定商鞅变法的意思,只是认为他为人太刻薄才落得一个谋反的恶名。)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氏。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以图重整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被侵占之地,于是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孝公与卫鞅谈话,不知不觉跪在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几天不觉得满足。景监说:“您用什么道理说中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大王非常高兴。”卫鞅回答说:“我劝说大王用帝王治国的方法建立夏、商、周三代的盛世,但大王说:‘太遥远了,我不能等待。况且一般贤能的君王,都希望自己在位时能名扬天下,怎么能愁闷不堪地等待几十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大王,大王就非常高兴了。”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九家检举,若不检举,十家一起治罪。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从事工商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收为官奴。

法令已经具备,还没有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事后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不守法。”要将太子绳之以法。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的百姓都服从新法。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说来新法如何方便。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此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新法。

卫鞅劝说孝公攻打魏国,孝公认为说得对,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率兵迎击。两军相距对峙,卫鞅给魏将公子卬写信说:“当初我与公子相处很好,如今你我成为敌我双方的主将,不忍相互残杀,可以与公子相见面谈,订立盟约,欢宴后各自罢兵,以安定两国的局势。”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得对。会盟结束后,饮酒,可是卫鞅埋伏下的武士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败他们后返回秦国。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伙人告发商君想造反,派差役捕捉商君。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示众于市,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于是,将商君满门抄斩。

太史公说:商君天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推究他当初用帝王之术游说孝公,凭借的是虚浮的言论,并非他天资好。况且当初他由君王的宠臣引荐,等到被重用,就处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劝告,足以说明他冷酷无情了。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最终在秦国留下了一个谋反的恶名,这也是有缘由的呀。

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5分)

译:

(2)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5分)

译:

参考答案:

1.C (①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④说明商鞅言而有信)

2.B (阻挠变法的权贵们错,百姓们的拥护错,秦人皆趋令实是威权之下的保身之举)

3.翻译(10分)

(1)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泰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行、期、之译对各1分,全句通顺2分)

(2)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终于他在秦国留下了一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由的呀!(卒、恶、以译对各1分,全句通顺2分)。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