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文赤壁》阅读答案

发布者:秦时明月 时间:2024-4-14 17:44

《永恒的文赤壁》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恒的文赤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恒的文赤壁》阅读答案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①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②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③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④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⑤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前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

⑥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⑦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⑧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⑨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⑩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下列对你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美丽的错误”,“错误”是指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作武赤壁,“美丽”是指苏轼在此创作的诗赋成为千古绝唱,使黄州成为旅游胜地。

B、第③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突出了苏东坡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C、第⑤段写如今的赤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且“淤积成滩”,与苏轼笔下的赤壁之景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的感慨,同时突出黄州文赤壁当年对苏轼的重要影响。

D、本文一方面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一方面叙述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使时空转换自然,边叙边议,使文章景、事、理、情融为一体。

8、阅读选文,试结合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中的《答李端叔书》一文,梳理分析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心境变化。

9、文章题为“永恒的文赤壁”,请结合全文分析文赤壁的“永恒”体现在哪些方面?

7、D、“两条线索一明一暗”错误,“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不是一条暗线,它与“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虚实结合,使时空转换自然。

8、心境变化:被贬黄州以后,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在尝到人生苦果之后,思想上极端苦闷、颓废的悲凉情调。苏轼初涉宦海,年少气盛,很想有一番作为,“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但结果因此而获罪差一点被处死,难免心灰意冷、黯然神伤。(也可以结合另一处分析,“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官场上的风云变化,冤狱中的摧残折磨,使苏轼心有余悸,不敢写诗做文。之后,面对困境表现出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于黄州优美的山水之间,躬耕东坡,发明美食,修身养性,激情创作。自然美成了他的精神的依托,在黄州苏轼找到了思考和认识人生的凭借。

9、①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历经近千年面貌虽有改变但仍有迹可循。

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赤壁怀古写下的“一词二赋”千古流传。

③苏轼的乐观、旷达影响了后人,被后人永远崇敬仰慕。

④苏轼发明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成为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被世代相承。

⑤文赤壁是苏轼情怀和精神的体现。苏东坡流传千古,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