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之春》阅读题目与答案
《大明湖之春》阅读题目与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明湖之春》阅读题目与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明湖之春》阅读题目与答案 1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③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④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
⑤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⑥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原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有删减)
17.整体把握:本文题目为“大明湖之春”,结尾却说“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6分)
18.写法赏析:请分析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9.句意分析:为什么作者说春天的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3分)
20.语言赏析:幽默之语在文中随处可见,请赏析划线句子的妙处。(提示:“橛子”意思是一小部分埋在地下而大部分露在外面的“小棍”。)(6分)
21.文学常识:以下作品不是老舍的是( )(3分)
A.《骆驼祥子》 B.《茶馆》 C.《济南的冬天》 D.《五猖会》
参考答案:
17、答案示例: 1.作者用“大明湖之秋”来衬托(或:对比)“大明湖之春”(2分),来表现“大明湖之春”是不堪入目的(2分),希望“大明湖之春”像“大明湖之秋”一样美丽(2分)。【表现手法2分,概括句子内容2分,作者的希望2分】 2.本文描写了两季迥然不同的景致。大明湖春天残败凄凉情形、秋天充满画意,来抒发作者对当时的'大明湖的感叹。大明湖之秋是来衬托大明湖之春的,写秋也即写春。(满分6分) 3.本文描写了两季迥然不同的景致。大明湖之秋是来衬托大明湖之春的,写秋也即写春。(满分6分) 4.大明湖之秋是来衬托大明湖之春的,写秋也即写春。抒发作者对当时的大明湖的感叹。(4分)【没有强调两景之不同】
18、A句是根据大明湖三个字而产生的联想,是一片美景(2分)。与下文真实的大明湖产生了鲜明的对比(2分),从而突出大明湖“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的特点(2分)。【概括句子2分,写法2分,作用2分。答“承上启下”或“过渡”或“引出下文”得2分】
19、答案示例: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自己概括: 引用原文: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3分) 自己概括: 1.因为大明湖现在成了用坝划开的许多块“地”,不复是一湖清水,湖水在春天成了黑汤,再加上破烂的土坝,东倒西歪绿柳新蒲。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3分) 2.湖中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水黑而不清;水定而无波,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3分) 以下情况要考虑扣分: 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不完整,2分)
20、答案示例:【得分点:把什么比作什么,修辞方法3分;作用3分】 1.把塔比喻为“橛子”,用土语化的语言,形象俏皮地写出了开元寺塔的形象,很有新意。(6分) 2.把塔比喻为“橛子”,写出了远望开元寺时山的光秃,寺庙的伶仃突兀,语言幽默,有调侃的味道。(6分)
21、D为鲁迅作品
《大明湖之春》阅读题目与答案 2
大明湖之春
老舍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③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④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⑤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⑥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⑦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⑧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
【注】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的稿。
13.文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4.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4分)
15.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就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做出赏析。(6分)
⑴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⑵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16.老舍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请结合你阅读过的老舍散文,对其语言艺术特点作一两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3.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对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特点的概述,有转折意味,(1分)并引起下文对大明湖算作名胜的原因阐释(1分)
14.作者写大明湖“明朗”的秋景是为了与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春景相对比(或衬托、反衬等),(1分)从而更突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1分)和自己对这种现状的遗憾、失落,(1分)以及对大明湖秋景的喜爱之情。(1分)
15.⑴“煮过”形象地写出了紫丁香花在狂风肆虐中被摧残而枯黄、残破的景象(2分),其中透着作者的伤感(1分)。
⑵“阔气”是很幽默的说法(1分),本指家庭富有,这里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蓇葖的名贵和丰富,(1分)其中流露出作者的喜悦的骄傲之情(1分)。
16.参考:①自然质朴,简练亲切。如《想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②北京风土气息浓厚,善用北京方言,京味儿十足。老舍散文中大量的北京方言、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特别明显的是儿化音和叠音词的使用。如《想北平》“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③幽默诙谐,隽永深刻。老舍对苦难是笑中含着眼泪,对黑暗则是无情地讽刺与鞭挞,对友人则是诙谐中饱含着情谊。如:《猫》“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小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④色彩绚丽,语言写意。如《五月的青岛》“看一眼路旁的绿,同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者,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鱼帆的外边去。”
⑤音律和谐,巧用叹词和单字,增加乐感。老舍的散文节奏铿锵,韵律优美,如《我的母亲》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连用四个怕字,将游子的牵挂与内心的焦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老舍在作品中还常常是用叹词如“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一个“哎呀”既加重了语气,又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它同歌唱中的长音“啊”产生了异曲同工之妙。
《大明湖之春》阅读题目与答案 3
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注】出错了题呢!
(原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
【注】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稿。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天的大明湖名不副实,作者没有继续描写其破败景象,笔锋一转,思考背后的成因与解决办法,可见作者对大明湖的喜爱之情。
B.济南三大名胜中的千佛山在大明湖面前“满可以不算数儿”,因为在北方山不难找,水不容易找,大明湖可显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C.“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阔气”一词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的名贵和丰富,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D.大明湖的秋比春美,容易吸引文人墨客创作,主要原因是残破的土坝适合秋天,“庄稼”都收了,显得湖大,周围的自然景色更显其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并不直接写“大明湖之春”,先写北方风大,狂风吹败了花草,吹走了春意,表面上偏离了主题,实际上为下文的描写蓄势。
B.土坝挡水,水黑无波,“庄稼”遮景,作者以视觉、嗅觉和听觉写出了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的特点。
C.“天色由灰而黄”“城北灰绿的一片”“灰亮光儿”“水作灰蓝色”,灰色调在散文中多次出现,客观地写出大明湖的景物特点。
D.散文不仅把不美的“大明湖的春”当成写作的主要对象,还写了大明湖的水产、秋以及桑先生的油画,形散神聚,引人思考。
8.作者最后用了不少的笔墨写“大明湖之秋”的美,本文却仍以“大明湖之春”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自然风光的美丑跟文学本身的美丑似无直接的联系。大明湖的春天不美,甚至有些丑,可是读起来并不让人讨厌,请结合文本,从语言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6分)
【参考答案】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的名贵和丰富”错误,“阔气”一词不是表现大明湖大白莲花的名贵和丰富,而是通过大明湖的大白莲花表现济南水产的丰富和名贵。故选C。
7.B【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B.“听觉”错误,结合“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等是视觉描写,“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是嗅觉描写,没有用到“听觉”。故选B。
8.①“大明湖之春”是作者友人亢德先生出的题目,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②文末以秋景反衬春景“不大、不明、不湖”的特点,貌似离题,但意脉一以贯之,难掩作者对大明湖的眷恋与喜爱。③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大明湖现状的遗憾与惋惜之情,标题有暗示性,能够引起读者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及注释可知,“大明湖之春”是作者友人亢德先生出的题目,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描写大明湖的秋在文章倒数第二段,虽然有不少笔墨描绘了“大明湖的秋”的美,但文章主体部分还是“大明湖之春”。结合“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文末以秋景反衬春景“不大、不明、不湖”的特点,貌似离题,但意脉一以贯之,难掩作者对大明湖的眷恋与喜爱。
结合“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文章描写大明湖,不写春之明媚而展示春之衰微破败,体现了作者对大明湖现状的遗憾与惋惜之情、对未来惴惴不安的隐忧之感;作者写作本文时,中国正逢多事之秋,“没有春天”的大明湖正是整个中华大地的表征,文章标题有暗示性,能够引起读者深思。
9.①作者的语言朴素直白但幽默风趣,拉开了读者与实物的距离,向真实的“丑”灌注了艺术美的生气。②大明湖本身不美,但作者是作为名胜来体现其美的,表现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③作者除了大明湖之春,还写了水产和秋天的美,增加了文章的美感,淡化了读者对“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