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 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板书设计如下:
谢谢大家!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七大洲的分界线;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对大洲的分界线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 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5.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各大洲的分界线
东半球: 西半球:
亚欧分界线: 亚、北美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欧、北美分界线:
欧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南美、南极洲分界线:
七、综述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教学讨论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②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爱我家园的品质。
二、教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
四、教学过程:
1、谈话 导入。: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水球。
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地球动画和图片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
(1) 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 2 ) 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 ) 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3、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 5、)“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练习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六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4
一、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
1.人类的栖息地是怎样的,教材首先列举了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地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再以地形图直观地呈现出大陆、半岛、岛屿等的不同。从陆地到七大洲,让学生对各大洲的名称、位置、大体轮廓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点应放在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2.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虽远不及陆地那么直接、深入、持久,随着陆地多种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不断提高,海洋逐渐成为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新领域。海洋和陆地一样都可以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对象。课本在对四大洋的划分进行说明后,还介绍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并举例说明海峡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
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
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2.七大洲
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
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
(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
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2.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3.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概念
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
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比如我们台湾同胞把我们同胞称作大陆同胞,我们在亚欧大陆。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像祖国台湾岛,海南岛等,还有钓鱼岛。(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
(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
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师生总结】
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且周围被大洋环绕。
(2)教师PPT展示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②洲界的划分原则?
【教师总结】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洲界线的划分原则:通常以运河、海峡、山脉划分。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用五分钟时间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看哪一小组又快又准。
①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并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
②赤道横穿哪个大洲的大陆?
③2012年奥运会在哪个大洲上召开?该大洲位于哪个半球?
【师生总结】
①欧亚大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东为亚洲,欧洲南部是非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亚洲东海岸向东跨,东部为北美、南美洲。非洲最南部好望角以南、智利最南端,为南极洲。
②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赤道穿过了非洲、南美洲这两洲的主体部分——大陆,分别是非洲大陆和和南美大陆。
③2012年奥运会在欧洲召开,欧洲位于东半球。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七大洲周围是被海洋包围,请同学们课后预习四大洋的相关知识,并且完成课本36页的图2.21的填图题。
四、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6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
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
①《世界地形图》。
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 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1]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 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 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 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 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2]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3] 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 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 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 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4] 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 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8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eq avs4al(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eq avs4al(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eq avs4al(?教学设计)(设计者:)
eq x(教)eq x(学)eq x(过)eq x(程)eq x(设)eq x(计)
eq avs4al(●导入新课)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研究显示:
水星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eq avs4al(●合作探究)
(一)世界海陆分布
[课件]展示“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海洋。)黄色代表什么?(陆地。)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学生回答:都是海洋面积大。)
[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看书中的阅读材料回答)(学生看书回答:只能靠远行,如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承转]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课件]接着提问“地球?水球?”
[教师]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教师]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生总结]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它“地球”。
[课件]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不信,你们可以在地球仪上试一试。
[板书]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过渡]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课件]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回答: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9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1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2.4,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老师按顺序依次出示各大洲拼图,完成七大洲分布雏形。
师:请大家阅读图2.5。(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
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二、七大洲四大洋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游戏:拼图游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各大洲名称的由来。然后参考课本地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了解各大洲英文写法。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四大洋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10
一、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点
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三、教学难点
众多概念的理解、众多地名的记忆
四、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及以它为底图的各大洲轮廓剪成的图片,并为每张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小地球仪。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读图启发式、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法、学法、目的
导入新课
1、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2、他为什么说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名叫“水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海陆分布图”
1、海陆面积哪个较大?
2、比例大概是多少?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水球”的印象,为后面的讨论作铺垫
讨论
1、加加林说得有没有道理?
2、是否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
开放性地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放在讨论后阅读,更能使学生理解“地球”名称的来源,激励他们去探究人类未知的领域
观察地球仪
1、地球上海陆分布是否均匀?
2、联系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旧知”,看哪个半球陆地大些?
3、通过地球仪演示归纳:任一半球,海洋陆地
通过观察,分析海陆分布大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读图
1、指导学生读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讲解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大洲=大陆+附近岛屿
2、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图2.5(景观图)。
生动直观,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得到准确的概念;通过想象,又可把概念迁移到地形图(平面图)上。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的位置
2、分别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上的大洲;
3、读“世界地形图”,找出各大洲的分界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游戏
1、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底图
2、游戏一:请七个学生各拿一张(代表一洲),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
3、游戏二:比一比,看谁把七大洲在黑板的底图上拼得最快
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相对位置的印象
记忆、训练
1、观察七大洲面积的大小;
2、投影七大洲面积数据,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住大小顺序;
3、老师示例谐音记忆:亚非美(北美)男(南美)是南极欧阳(大洋洲)
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七大洲各被哪些大洋包围?
2、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四大洋位置;
3、比较四大洋面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根据大洲的位置记忆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归纳总结。
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关练习及时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