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优)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地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冲突,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学生评判。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2.策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2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一些页上的帮助自己研究或通过学习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制作画图站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彩色世界”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页解决。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软盘和书签。
3、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4、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
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3
一、 首先我们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是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 年级上册第 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了解 ,掌握 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 ,
二、 基于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皮亚杰的构建理论,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如下教法:
1、 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 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 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 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 说学法
该年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课件、图片等。
四、 接下来我将分析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2几个环节:
1、展示评价 共同进步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2、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制作。
纵观全课,我在教学中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同时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8 课《文章标题更醒目——制作艺术字》,是在学生对Word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并茂电子报的初步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简单的编辑处理和修饰,教学重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艺术字大小、位置及形状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是设置艺术字的阴影与三维效果。
本课内容制作艺术字,从表面上看是针对文字的处理,其实质是在Word中编辑图片。艺术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既有图片特征,又有文字特征。如:通过控制点调整大小、移动位置、调整形状等均为图片操作技法,而插入艺术字过程中编辑文字这一项,又跟上一单元所学文字的修饰完全相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隐隐约约感觉到艺术字类似图片(因为金山画王中的《用卡通拼图》一课中有过类似操作),但这方面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没必要跟学生作细致介绍。因此,教学中把大小的调整、位置的移动作为新知识让学生探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Word中对文字的基础编辑方法后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的颜色进行操作,而艺术字具有特殊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色彩,这些特征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2、使学生学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形状,会设置艺术字的特殊效果;
3、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本课教学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菜单,另一种是使用绘图工具。实际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机上Word程序中的绘图工具栏是关闭的,对于绘图工具栏的打开操作,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创建Word文档》中已经学过,非本课知识点。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便于发现艺术字插入工具,在课前提前指导学生打开绘图工具栏。
二、素材选取:
本课教学设计以即将到来的学生较熟悉的母亲节创设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对妈妈的爱为学习出发点,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能够激发部分厌学的学困生再次萌生努力学习的决心。另外,艺术字除了用作文章标题外,学生更喜欢用它去制作贺卡,以母亲节贺卡为题材,学生创作时能够带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去创作,不仅学生会努力开拓思维,而且作品的内容会十分严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不会随意输入。(实践中学生创作时,有的学生没想好,即使一个字不写,他也不会在给母亲的贺卡上胡乱输入)
三、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共分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以“母亲节你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切入,以课件《妈妈我爱你》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针对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调整方法展开探究,通过学生演示汇报交流新知。其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上,注重学生演示准确性的同时,鼓励插入方法的多样性。调整艺术字时,依据学生探究情况老师作适当补充,在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老师进行演示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到调整的关键步骤。对于艺术字特殊效果的设置,首先以艺术字欣赏的形式引出,向学生指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特殊的效果能够使主题更突出,然后组织学生参照课本介绍自学自练。
3、大显身手:
本阶段利用课件给学生明确任务及要求,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创作。
4、作品展示与评价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发现别人优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收获与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分享学习的成就与快乐,同时以母爱的伟大与母亲的艰辛付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十一课《大海行船》,主要介绍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让元件动起来。绘制元件也是此环节的一个重点。动画既要画图,又要设置运动效果,动画元件绘制的不理想,会影响整个动画的效果。实际上,这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动画的实质部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鱼的元件,如何在场景一的舞台上,制作小鱼的简单动画。学生会急切地想接触到真正动画,但这种心情也会使学生过于毛燥,忽略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无论是制作帆船元件,还是在场景一中制作动画,为了制作得又好又快,必须养成一个元件或图形占用一个图层的好习惯。在制作帆船图形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对奇思妙想只要没有知识错误就要给予鼓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件的三种属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椭圆工具画帆船并调整线段的弯曲度;用颜料工具为帆船上颜色;学会插入关键帧;和创建元件移动动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动手实践的东西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丰富想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同时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网络课件为依脱建构民主、探究、合作、快乐的课堂。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 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 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看电视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呀?
对了,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动画片。比如说《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葫芦娃》等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的动画片,那么,这么精彩的动画是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设计理念:通过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尝试操作。
2、 分析图画,理清思路
出示动画:
动画中已经有了大海、小鱼、海草……启发学生觉得是不是少了点什么,让同学想到要是有条船就好了。从而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动画,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帆船在海上行驶的简单动画。同时引导学生理清了制作动画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通过前一节课制作鱼的元件相互对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画出帆船,并为帆船上颜色,改变帆船的顶点位置和直线的弧度。
设计理念: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学。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再演示。
学生继续练习,此时要注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教师要强调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需要的条件,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决定)
设计理念:积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5、 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内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己构思一个动画。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解决思路要及时反馈,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内延伸这一环节,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6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本课是《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共分三课时,都是利用鼠标玩游戏,在教学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标感受人机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益智训练。
2.过程与方法:利用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进行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鼠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内容是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下几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和拖动操作。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
我设计本课,着重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儿歌导入
导入:由课件出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这节课的主人公—鼠标,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的三种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练为主。鼠标的双击、拖动操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予以示范,并告诉学生操作时的动作要领,然后请学生练习这两种操作的练习,在巡视辅导时,对掌握较差的学生除了教师个别辅导外,还请其他同学帮助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习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3、巩固应用
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生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4、反思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目标预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鼠标左键的三种操作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7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鼠标的握法,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对鼠标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心理上已经喜欢上了电脑。本节课鼠标的拖拽也是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喜欢上电脑操作,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及快速反应能力,为学生灵活使用电脑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电脑中的任何操作都很喜欢,就连开关机也时不时地发出惊讶声,更不用说是精美的桌面、好看的图标了,但还有一些孩子害怕自己的误操作损害电脑,只想着看着别的孩子操作,不敢自己动手尝试。因此,如何让孩子们从浓厚的兴趣过渡到技能的熟练,从而达到操作上的良性循环,让孩子们不害怕电脑,从心里喜欢、操作电脑也是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的鼠标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增强对鼠标拖拽操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法:激情导入法、演示法、游戏教学法。
学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采用游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生多元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鼠标拖拽完成游戏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难点:正确掌握鼠标操作,拖拽中保持稳定操作。
二、教具准备
游戏:淘气的小猫及游戏拼图。
三、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单击鼠标玩游戏。
鼠标有多种操作,我们还可以利用鼠标做很多事情……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知道在鼠标操作中还有其他的玩法。]
2.拖拽鼠标进行拼图
以前玩过很多拼图游戏,能不能利用计算机来玩一次拼图游戏呢?拼图板。
师:从小猪、大象等小动物中任选一个进行。
鼠标拖拽:先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选定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拖拽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鼠标拖拽可将对象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学生练习拼图游戏。
教师计时,同学们同时选择一个,看谁操作的最快。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游戏时间,让学生熟练掌握鼠标拖拽的用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欢快的教学氛围。]
3.大显身手
一共三关看看你能闯到哪一关。
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顽皮的小猫。
测测你的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比赛,提高竞争意识,进一步熟练掌握鼠标拖拽,同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让学生知道,鼠标拖拽的用途,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用到鼠标拖拽]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8
教材介绍《使用文本框》一课是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上)word深入中的第三课,该课要求掌握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学会给文字加上文本框,修改文本框的样式。
本课教材从信息课的角度上培养的是学生word操作的能力,我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课教材的设计上利用制作名片作为一条主线贯穿40分钟,通过看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不仅要达到本课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适度的与语文课、科学课等学科有机的整合,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本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以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是考虑到授课年级是高年级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另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齐步走,给每个学生尽量大的空间。
教学手段本课教学在硬件上主要依托良好正投或计算机广播系统。在软件上教师利用幻灯片Powerpoint演示,最大程度上减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利用查找到的资料自制了一张名片,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使用文本框的几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后面组织学生的讨论打下了伏笔。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谈话入手以“哪些同学拥有名片?知不知道温州的市树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阶段由学生利用课件自学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在实践中强化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里安排了填空题。最后观看短片对学生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讨论环节为学生安排了三道讨论题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
最后布置给学生适当作业,一方面巩固本课学习的技能同时增长学生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9
一、教材分析
《装饰幻灯片》是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课文由三个活动板块组成:感受“艺术字”,写成语故事,为成语配图。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了幻灯片文字效果的处理,学会在Word中使用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的功能。而PoewerPoint与Wotd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功能相似。可见,《装饰幻灯片》这一课是综合运用已学的这三种知识,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画面,凸现幻灯片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又将为后续学习成语故事集的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样的学习对象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学生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灵活运用操作技能,个性化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个性化装饰幻灯片。 教学关键:装饰幻灯片要注重整体效果,强调合理安排画面,使画面既漂亮又凸显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个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法是:
1、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价值体验,真正落实以上的教学三维目标。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就是:
导探究,重自主
导方法,重创新
导过程,重体验
2、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多样,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并且穿插进行。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深入学习,自我挑战,充分体验实践过程。
六、师生互动说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接下来是师生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课题--自主探索--组际交流—个性创作--全课总结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课伊始,教师谈社会流行的服饰、发型的实例激趣学生。
接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身边所看到的一些装饰现象,比如街上的广告牌等。
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对比两张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最后小结并自然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伊始,从风趣的社会话题入手,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现象,然后回到课堂对比两张幻灯片,最后自然地导入课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装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体验到有幻灯片通过装饰有画面漂亮、主题突出的效果。这样切实可行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课题导入后,首先让学生启动PowerPoint新建一张空白演示文稿。
接着,让学生对照书本尝试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邻桌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举手示意请教老师。这时教师进行巡视,特别要留意后进生,并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这环节,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指导自主学习也更加到位。)
(三)组际交流深化理解
这个环节,我主要组织分两大块进行交流,一是分别交流书上三块内容,二是整体评价。书上三块内容均不作太细的交流,因为都曾学过类似的,只是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示,回顾一下操作步骤就
。整体评价这一块要做重点交流,因为这是装饰幻灯片的关键,要注重整体效果。
现在先分别交流书上三块的内容。这环节我不准备按照教材的顺序组织交流,否则学生会觉得枯燥,容易分心。而是根据学生实践的体验灵活重组教材。先让学生说一说“三种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趣味?”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相机组织学生交流。教材的安排是“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顺序,而我预设的是把“图片”提到“文本框”的前面,也说是“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这样的顺序,当然这只是我的预设,但最后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现在就根据我的预设顺序进行说课。
(1)插入艺术字。
1、指名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插入艺术字“铁杵磨成针”(大屏幕演示),边演示边介绍操作步骤。
2、组织学生评价,并说说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3、展示多位学生艺术字不同处理效果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鼓励学生灵活使用工具栏上的各种功能。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的功能其实与第四册第十一课“艺术字的使用”相类似。所以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和示范,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演示操作,回顾操作方法。让学生观看到更多艺术字不同的处理效果,学会触类旁通,增加创新意识,为后面的个性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处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位说操作步骤,另一个学生演示。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并进行大小和位置的调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多组学生合作演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个环节,我安排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二是培养合作意识;三是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过程。)
(3)插入文本框。
1、组织欣赏几幅学生文本框的作品,并说说作品的优点。
2、指名学生简介操作过程,教师演示。
3、邻桌相互欣赏文本框的作品,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字处理效果。
(设计意图:因为上一节课刚学过“文字效果处理”,而且根据书上插入文本框的内容较多,所以这环节“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点讲解,也不指名学生演示,只是展示几幅不同文字处理效果的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评析,重要的是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整体评价。
这环节主要是评价整体效果,画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协调?主题是否突出?
1、组织观看大屏幕,老师回放几幅学生的作品。
2、请该生自我评价。引导评价主题是否突出?如从字号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协调?
3、学生互相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师适时帮助调整看看效果如何?
4、组织学生在网上邻居中自由浏览其它同学的作品。
5、指名说说感受。
6、保存。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多元化评价。这环节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并且充分激发创新意识,为下一环节的个性创作做好铺垫。)
(四)合作探究个性创意。
1、自由组合小组。
2、小组合作设计。
3、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创意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个性发展,信息技术重视强调创新能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大胆构思,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这环节不要太过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就达到目的了。)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后
首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简要概括。最后说:“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设计一套漂亮的成语集。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收集更多的成语做好准备吧!”
(设计意图:众所周知,预习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不但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还做下节课的预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种想学想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觉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相结合起来。)
七、回顾流程说亮点
本节课是依托教材,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科学、美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灵活重组教材。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装饰幻灯片;学生亲身经历创作过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一句话:收获尽在过程中。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10
一、说教材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难点】使用键盘指法输入字符。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二)发现与探索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
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三)加油站,学生练习
启动金山打字通,并练习初级课程。
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11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顺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课《Wimdows画笔》。主要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Wimdows画笔》在第三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的第一到第四课,学生学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1。启动“画图”软件;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3。用“铅笔”画山景;4。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5。用椭圆工具画圆;6。画直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的窗口;2。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4。通过进行模仿作品和图画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根据以上的教学目的,把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是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通过WEBQUEST下的引言,简单介绍画图软件
三、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2。共同总结方法(电脑显示步骤)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帮助,先让学生自学
2。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3。“找朋友”游戏:把各部分名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贴好
4。质疑:工具箱、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5。学生练一练:显示及隐藏工具箱、颜料盒、状态栏
通过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用“铅笔”画山景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幅山景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六、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山景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山景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七、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八、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4。把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奖给“电脑小画家”
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12
《走进济宁》说课稿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赵永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是《走进山东》,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学会插入山东的名胜图片、文字的方法,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熟练地在幻灯片中实现图文混排。但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乡──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课设计内容和课件都立足于济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深入、细致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的强烈探索精神,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愿意看书,喜欢在自主学习时随意操作,导致了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相脱节,影响了整个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利用书本等资料进行学习,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范畴。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灯片、文字、图片,并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及位置进行简单的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插入图片及文字,较高难度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体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乡图片,培养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图片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文字的美化、图片的设置、文字图片搭配合理。
教时:一课时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 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习,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习。 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 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习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总结(1分钟)
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倡谈收获,对本节课整体感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13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14
说教材
《填色》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单元“电脑小画家”第二课内容。主要是面向三年级初学电脑绘图软件"WINDOWS画笔"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换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WINDOWS画笔里面的“前背景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填充、处理的方法。
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对色彩是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刚学习了电脑绘画的这一另外一种绘画方式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高涨,表现欲望也极其强烈。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色彩搭配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说教法
我设计《填色》这一课,利用色彩搭配丰富内涵及表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让学生遨游在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里面,体验感受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注意到学科整合性问题。 本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也是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和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课主要采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英国作家尼尔提出的理论,在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团结的理念。
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了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明确任务——探究新知——合作操练”。我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明确一个个任务后通过课堂自由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掌握、传递、和融合。
说教学环境
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多媒体电脑室,软件环境是制作画图站(网址:http://huatu.c,提供优秀作品、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技术帮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传、学习交流等)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填色的作品,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幅图画,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画漂亮呢?”,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 首先教师明确任务,学生学会了填色;接下来学生选择图画练习填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最后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首先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给图片填色的意义——充满美丽的色彩的绘画会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性的美德情操;接下来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色彩搭配的图画。来进行课堂比赛,优胜者奖品鼓励。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页解决(提供网址:http://huatu.c )。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接下来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组,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组,A组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组学生可请A组学生当小老师来指导和教师适当进行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该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首先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明确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接下来是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归纳总结
首先请学生谈谈学习心得,互评互助,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最后我作总结性发言:“同学们,通过本节《填色》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把一张张空白的、“不美”的图画填上丰富、搭配合理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感觉,还培养大家感受美、创造美等能力,还感受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人性的道德美。
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