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

发布者:上下求索 时间:2023-4-18 00:22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1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第二模块——教学策略

为突破重点,解决难得,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朗读感悟法

诗的语言精炼简洁、含蓄隽永,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诗的语言之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想象感悟法

基于诗歌的写作特点,我开启学生的想象,尽量挖掘诗歌的留白之处,,使教学基于文本又能高于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情景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文本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生动而有趣。

评价激励法

通过积极地评价,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益。

另外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师生、生生合作法,归纳总结法。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学习方法。

第三模块——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看两幅照片,指名学生谈感受,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初读感知

通过自由读、指名抽读、齐读等方法,读准,读通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诗的内容,一步步走进文本。(板书写景记叙抒情)

三、精读品味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诗歌的二、三小节做为精读品味主要部分。采用了自主探究、想象感悟、情景教学、评价鼓励等方法。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把时间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名读第一节,以读代讲,了解诗人看到的景物,体会画面的开阔与惊险。(板书桥身云雾白浪)

默读二小节,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的?孩子们自主探究二小节,很快找到“强渡、高举、迎着、攀着、冒着、冲破”等动词,(板书攀着冒着冲破)引导学生体会“强渡”的意思,结合《飞夺泸定桥》一文,理解为什么要强渡?运用想象感悟法,想象红军战士是怎样强渡大渡河,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会红军的英勇顽强。紧接着课件出示电影《飞》的片段,把学生带回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那轰隆的枪炮、如林的弹雨、高举的红旗,嘹亮的号角,深深震撼了每个人,画面和文字相得益彰。然后,再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读出文字的立体感、画面感,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精炼,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及时地鼓励评价,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第三小节借景抒情,朗读感悟贯穿始终。“当年”与“如今”的对比,“鲜血”与“鲜花”的呼应,通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再展示今天的泸定桥,今昔对比,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轻轻地”一词包含着人民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孩子们的情感也在读中一步步升华。

齐读最后一小节,理解“汹涌激荡”的意思。体会诗人“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放声高歌,他要歌唱什么呢?学生自由谈看法,再把体会和收获写下来自主交流,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教师点拨、小结,教学的难点自然也突破了。(板书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四、美读升华

有了前三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情感调动得恰到好处,在音乐声中,带着对红军战士的歌颂,全班起立,朗诵全文。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写景)(记叙)(抒情)

桥身攀着轻轻地

云雾冒着汹涌激荡

白浪冲破高声歌唱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说课完毕,谢谢。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2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站在铁索桥上》。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模块——教材分析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英雄”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描写了诗人站在铁索桥上,追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革命精神日益淡漠”的今天,这首诗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显得及其可贵,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景,虽然只有四句但意境深远,“头上、脚下、二郎山、大渡河、云雾、白浪”,构成一幅开阔而惊险的画面。“桥身在轻轻地摇晃”,我的思绪也不能平静,这几句写景不仅把读者带入画面之中,而且自然引出下文。第二节触景生情,作者追忆了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用“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刻画了英雄的红军群像,用“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一系列动作描写,点面结合,扣人心弦,把读者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以富有力量和气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战士在铁索桥上英勇战斗的历史场面,热情地讴歌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如果说第二小节是浓墨重彩的直接描写英雄,那么第三小节就是一系列的环境描写,“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用特定的意象——“梨花”,间接地赞美英雄,英雄用鲜血浇灌了美丽的鲜花,英雄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人民崇敬英雄、缅怀英雄,所以,“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今昔对比,令人感慨万千,此时的铁索桥、二郎山、大渡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所以,第四小节与第一小节前后呼应,同样的景物,此时却已深深地烙上了作者情感的印记,翻滚的大渡河就像诗人“汹涌激荡”的心情,诗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放声高歌。整首诗,“英雄”一词出现三次,“勇士”一词出现两次,语言精炼,感情强烈,是一首英雄的赞歌。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把诗歌表达的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押“ang ”韵,节奏鲜明,韵脚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适宜进行朗读训练。诗人将写景、记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意志软弱、害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对孩子们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六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学生能解决“写了什么”,但“怎样写的”,即深入文本,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这一能力还需提高,“为什么这样写”,即诗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还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差异较大,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歌颂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和词语,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展开想象为散发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升华对英雄的认识,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情感与态度:

1、体会红军的英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红军英雄顽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