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 游击队歌说课稿

发布者:蓝色妖哥 时间:2023-4-11 00:19

八年级音乐 游击队歌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音乐 游击队歌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音乐 游击队歌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

一、教材分析

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进行曲风格的抗战歌曲。全曲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表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本节课设为一节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等

二、教法分析

游击队歌是一首喜闻乐见的歌曲。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作为初中生,应该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八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等方面日渐成熟,参与的意识和愿望逐步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有利因素。但也存在着鉴赏与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独立思考与发表见解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要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以聆听为基础,以感受为重点,把握教材编写的核心意图。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对比演唱法等。

三、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音乐的表现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欣赏法、视唱法、练习法。

2.协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在同学之间的互动中能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课所教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估计能唱者较多,但是对歌曲的结构形式弱起节拍的演唱不甚了解,能唱容易,但是唱出时代的感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较难。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赏”“歌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影片《铁道游击队》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影片片段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革命题材的歌曲——《游击队歌》。

(二)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什么?展现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描写游击健儿生活艰苦,英勇奋战。展现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表现了革命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二次欣赏,教师范唱,学生分析歌曲。

师:下面老师为同学们范唱歌曲,同学们仔细听,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拍号

4/4拍

节奏

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旋律

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

风格

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4.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就是典型的弱起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下面这一条节奏练习。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弱起节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并一起边划拍子边读出这组节奏。

4/4 0xx xx xx x xxx xx xxxx x.x x

(注意: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视唱曲谱。

(1)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 0 5511 22 3 2 3431 2176 7.6 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33 3 22 23 23 21 76 533 3 66 62 22 3#4 5

比较:3 4 5,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3)师弹奏,学生再次演唱这句旋律。(学生体会战士高涨的气势)

(4)学生拿出竖笛吹奏这句旋律。

(5)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4、学生用象声词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一些象声词来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5、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6、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7、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8、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强些,应该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3)学生分段演唱。(体会歌曲的不同情绪和力度)

(4)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下面,咱们根据歌曲的深刻内涵,进行小组比赛。女生唱A段,男生唱B段,我们看哪个小组唱得好。

9、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完整齐唱。

四、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贺绿汀。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课堂小结: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