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7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1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会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像等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平行线。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首先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观察双杠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通过“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巧妙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平移铅笔的这个动作里就产生了平行!继此,学生也能充分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处处相等,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再通过实际操作“试一试”“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通过后面的:“画一画”让学生学会画平行线,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观察双杠的两根杠有什么特点再平移铅笔、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观察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 “画一画”“说一说”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教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对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他们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为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难点: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平移认识“平行线”
活动1:我将让学生用铅笔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当我看到学生是这样移的时候,我将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问学生:“平移前后的两支铅笔有什么关系?”估计有学生回答:“平行”;我将及时给予赞许,并板书。
(结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平移后的两条直线组成平行线。)
2、画平行线
活动2: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将直接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以及用两个三角尺画平行线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画一画,用两种画法画平行线。这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并判断平行线
活动3: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用纸折出一组平行线,这拓宽、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估计学生会折出以下这些情况等等,我将以其中一种折法作为例子直接演示来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平行线,随后让学生判断自己折出的一组线是否平行。这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论: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活动4:找一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由易到难设计以下两道题目,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第一道题目是……,第二道题目是……。随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操作,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3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平移认识平行,理解平行线的特征;
2.学会借助方格纸或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特征,提高观察、操作、归纳、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平行线相关知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难点:借助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启发为主,结合谈话、演示、情景教学等方法,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平移与平行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平行线的画法,适当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现代教学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练习讨论等方法的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思考、总结过程,探究平行线的特征和画法。
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这个环节先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中推拉窗户、升国旗的图片,学生充分观察后,通过层层递进的四个问题“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你能具体说说窗户或者国旗是如何平移的吗?”“你能用铅笔代替窗框或国旗的一条边,在方格纸上模拟刚才图片的平移过程吗?”“请你用两条线段表示刚才铅笔平移前后的位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交流探讨中引出课题、认识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特征。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操作平移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自主构建概念的过程。描述平移、模拟平移、认识平行三步层层紧扣,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同时,帮助其构建概念的意义,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我会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活动一:“我会找”。
首先,学生仔细观察图的特点;然后,独立探索尝试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接着,利用课件演示“小三角形”的平移,全班交流“如何说明所找的每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最后,师生共同进行适当的总结,教授本节重点。
活动二:“我会画”。
通过自学的方式学生先了解三种画平行线的方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一组平行线;接下来,通过提问“你怎样说明这两条直线或者折痕就是平行线呢?”引导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间的宽度(距离)处处相同;最后,通过练习题和师生探讨,总结出用三角尺画平行线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课件演示和全班的交流探讨,让学生逐步学会捕捉问题本质,更加直观深入地感受平行线特征,提高总结能力,进一步认识“相互平行”,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积累操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3.“应用新知,巩固提升”环节,练习题分为两个层次设计。
层次一:“找平行线”。
分别从“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和“找一找图形中的平行线”两方面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先独立完成习题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加深对平行线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层次二:“数学与生活”
通过“门框垂直吗?”“画框挂正了吗?”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设计意图:练习题层次一是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抽象出平行相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层次二又从数学知识回到生活,既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4.“回顾总结,拓展提升”环节,我会提“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课堂表现方面自主总结,生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提高学习效率及归纳总结能力。最后,布置“请你回家用三角尺在纸上画一组平行线,给家长讲讲你的画法。”的作业。设计意图:每一节课学生在自主总结和生生交流中能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学有所获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说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平移现象的演示、平行线的绘制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够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平移,降低了重难点的教学难度,使新知的探究变得简单、有趣,也用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较多的生活中的平行线,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说教学评价:
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能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思维、表达能力,生生互评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讲效率,师生共评更为客观一些,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较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平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2节。学生在二年级的(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及特征。掌握了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连续平移两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化内容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深入探究图形与变化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86页例题3是把图形在方格纸上沿水平与竖直方向分别平移两次,一是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特征,能够说明白平移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例题图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在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平移现象,理解图形平衡的方向与距离参数,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把简单图形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方法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探索图形平移现象与特征过程,培养增强观察、思考、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与学习信心,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认识平移的现象与特征,能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平移简单图形,并能说出平移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作业纸。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激疑,引导学生自主动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构建新知,实践应用,理解掌握图形平移方法,发展思维,训练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升降观光电梯、电缆车、直线马路上的汽车、滑梯等图片,并通过讲台演示粉笔盒的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关物体的运动的现象有什么特征?(物体沿直线移动,方向和大小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教师谈话引题:数学中把这种物体沿直线方向移动,物体移动方向、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的现象就我们二年级时学习的“平移”。物体平移中有两个重要问题: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平移”的知识。
(二)引导探索,认知平移特征
1、认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1)观察思考讨论:结合课件展示,动态呈现平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方格纸中图形水平左右和竖直上下平移现象,质疑激思: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图形平移前后之间相距几格?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平移前后间的距离吗?
(2)汇报交流(图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图形平移前后相距格,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没变)——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距离。
(3)教师小结:物体图形的平移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图形平移中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图形平移前后间的距离。谁大谁小?(前者大于后者)
2、画平移图形
(1)课件呈现方格图中的小房子(大实心箭头)及平移要求图,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构成方格中图形的关键点有哪些?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学生汇报交流画法,结合课件展示
(3)小结平移图形的画法步骤:
1)选点:选取确定图形形状大小的关键点;
2)描点:根据要求平移方向和距离(平移规定格数)描出平移对应的关键点;
3)连线成形:依次连接各平移对应关键点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二十一第1题,说出平移方向和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并说画法;
(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谈收获通过质疑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本课所学知识。
教师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
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平移方向、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改变
七、教学反思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设计的课是《图形的平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64——65页的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以前初步认识和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这是一个平移知识的升华过程。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平移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2、通过学生操作和多媒体演示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更充分的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结合知识的教学,并进一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能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四、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是通过学生操作和多媒体演示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教学程序。
考虑到本节课是几何前后知识的重要纽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网络环境为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理解平移的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课使用多媒体,设计时主要想突破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情景,初步感受运动的现象。
以奥运会为话题,以五环的制作为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情况下,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演示五环平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欲望油然而生。
2、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方格纸上能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在平移小亭子的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然后小组选代表汇报,将平移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学生说一说平移的方法以及在平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平移过程,首先在小亭子的图上取一些特殊的点(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将这些点向下分别平移4格,然后再向右平移6格。方法二:电脑演示将小亭子的图先向又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在这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我考虑到平移本身是运动状态的,怎样让学生由静止的空间观念向这一动态的空间观念转变。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动态空间。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这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不仅突破了重点,而且分担了难点。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小船图和小灯图)让学生判断小船和小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由于多媒体的引入,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了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学起来比较轻松
(2)活动操作,进一步体验
①请同学们拿出带有方格和图形的图纸开始操作。
②学生汇报(请把你平移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
(3) 拓展应用,乐中求实。
课件出示点线面的练习和完捉迷藏的游戏。在这里我用了一个超级连接目的有二:其一,实现了资源共享。其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活动中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发展,让学生“愿说”,“敢说”,“会说”,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交流合作。
(4)生活中的平移。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素材提供平移运动方式。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
(四)实践应用:
(出示课件) 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感受数学的神奇。“你们听说过大楼搬家吗?”引导学生把平移与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联系了起来。学生对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这时我放了一段上海音乐厅平移的录象,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数学是这么的神奇!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至此,课件设计的初衷,创设情景——突破重难点—— 解决问题—— 拓展应用——实践应用五个任务就算完成了,这也是设计时个人的一些想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平移》7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第二部分学习内容《平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的: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内容件、简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掌握了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连续平移两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化内容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深入探究图形与变化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第64页例题是把图形连续平移两次,这里我是这样理解的:1、让学生体会变换图形的闻之,有时需要把它平移两次,让学生能够说明白平移的方法,重点在说;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例题图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在画。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提供了机会,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至于先向右还是先向下平移都是可以的,为学生探索多样的平移方法提供了空间。
2、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能正确判断平移变换,掌握把简单图形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梁旭平移两次;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的美。
3、教学重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说出平移的方法。
4、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作业纸。
二、说教法与学法。
常言道:学有良方离不开教有善法,教有善法离不开学有良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法上我要做到设镜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在学法上要主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主动同桌互学、小需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说,在说中理解平移的方法;让学生尽量的画,在画中掌握平移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游乐场场景图:摩天轮、飞椅、旋转木马、滑梯、小火车等。
2、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从而揭示课题:在游乐场中,像滑梯、小火车等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
设计意图:
从学会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下哦那个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类,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画。(复习)
(1)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火车头平移后的位置。
(2)反馈交流。(指导说清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设疑。
(1)出示小火车头的两次平移图。
(2)找出与自己所画的图的区别。
(3)思考:这幅图是如何画出来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尤其注意学生是否说清楚参照点或参照线段。)
设计意图: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里我合计了利用学生自画图和教师提供图之间的冲突,让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区别,找出其中的变化,并重点引导学生去表达出其中的不同。关键说明其平移的过程,从而为下面的继续操作提供依据。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再画。
(1)出示教材64页例题第二幅图。(即: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
(2)独立画图,同桌交流。
2、同桌互检。
(1)利用一张空白方格纸,为你的同桌设计一道题。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联系课本例题,让学生把说的方法用画体现出来,完成从会说到会画的提升;然后设计让同桌互出问题的环节,完成从会画到会评的提升。层层升级,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巩固新知。
1、完成6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2、小组合作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设计意图:
第一题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法,检验学生对于平移方法的表达,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题练习的设计可以教给学生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学生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提供新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
陶行知说:或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以在课的结束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的看法和感受,并从中提炼出学习的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手段。
四、说板书设计。
平 移
移动一次 移动两次
(贴小火车 (同桌互测的
头方格纸) 推荐图一两份)
向右平移5格 (生说师写或生写)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其中包含一节课中的点点滴滴,全面而简明的将所授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
五、说课后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