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为了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坚持将写字纳入常规教学,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强化写字教学的管理,还专门组织骨干教师对写字教学进行认真实践,积极探讨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写字教学的新模式。今天,我就写字课《三点水》进行说课。
一、学情分析
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针对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笔画笔顺不规范的现状。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提升学生写字的技能。
二、目标制定
根据语文课程识字写字的标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写好三点水及带三点水旁的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通过学习书法家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持之以恒,刻苦练习。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体现的教学重点是:正确书写三点水和带三点水的字;教学难点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课前做了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写字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让枯燥乏味的写字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本课教学,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
1、儿歌教学法:儿歌,以语句简单、内容生动、韵律优美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在教学中,采用儿歌教学法,寓教于乐,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写字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充分感知。这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的。
3、评价激励法:写字练习是一种脑与手协调进行的操作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需要有较高的耐性。在教学中,采用评价激励法,可以使学生的体力、精神得到调节,消除疲劳感,促使学生把字越写越好,写字兴趣越来越浓。
学法:
1.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既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又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的学习方法,达到了学会汉字知识,提高书写与欣赏能力的目的。
2、比较练习法:写字是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四、教学流程
《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视的是写字的学习过程。本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加强写字习惯养成的目的。本课教学我预设了四个版块: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字兴趣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动画演示,在观察中感受美
我播放“三点水”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三点水宝宝的样子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三点水,我把写好三点水旁的诀窍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生练写。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
(三)观察比较,在描仿中实践美
教写带三点水旁的字时,课件出示生字,让小朋友观察,发现书写的规律。(观察是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能优化学生注意品质,提高审美能力,为写好字作充分的准备。)
在这些生字当中,“海”字是最难写好的,因此,我重点指导书写“海”字。先课件展示“海”的书写笔顺,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生练写。(此教学环节中,“描仿”实现了学生从领会美到实践美的飞跃,降低了写字教学的坡度,增强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指导书写“游”字。“游”字是唯一一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在指导书写时,我先出示三个间架结构不同的“游”字,让学生观察发现“游”的书写规律:间架结构适中的最漂亮,就好像是团结亲密的一家三口。书写时,左、中、右各部分之间笔画既要紧凑,又要互相谦让。师范写,生练写。(写字的技能性很强,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把想写好字的愿望变为现实。)
做找朋友游戏。配乐练写词语。(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放音乐,创设写字的情境,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在写字指导此环节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讲解,直观演示和练评结合等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在整个习字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
(四)佳作展示,激励学生创造美
展示学生完成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和评议学生的练习情况。 “点”就是抓住有代表性的习字本,师生共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面”就是同桌或小组交流习字本,互帮互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鉴赏力。评议后,学生再练习,加深体会,提高书写质量。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科普童话,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学习。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我在教学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
二、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重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4、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其中培养读书兴趣,引导个性化的朗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够朗读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里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与欣赏,理解与思考。具体方法我将结合教学过程来谈。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分以下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第三为部分回归拓展,第四部分为学写生字。
(一)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通过词语过关的形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同时为下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字词的铺垫。
(二) 跟随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花开的美。结合插图形象感知,读好短语“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然后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想象说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进而读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的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经历由好奇到高兴的心情转变,进而读好课文。在此过程中,还引导说话“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有什么打算?”借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会打算的人,同时培养了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难过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于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设计了说话的训练,“在去和回来的路上,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在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愿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抓住“睁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语”等词语,让学生角色表演,体会小松鼠心里的奇怪、意外之情,采用小组比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技能。同时,渗透了“语”的生字教学,引导学生从偏旁了解了自言自语的含义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是: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荷”等12个生字,会写“朵”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我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会读。三个原则是: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是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观察研究,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朗读式教学。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4种小动物头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描述,就会给学生以真实感、轻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同学们,咱们上堂课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都在哪儿?
看图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谁在哪儿”句型进行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穿插朗读指导,老师适时纠正读音。
第二步,把文中带有“是”的中心句找出来,小组交流讨论,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这4句中“我”指谁?并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第三步;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即兴表演。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 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出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蜒的停机坪,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眼里荷时是谁的什么呢?在一分钟内哪个小组说得最多,哪一组就获胜,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鸭子和白兔请客》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了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客的事。首先写白兔请鸭子到家做客,用鲜嫩的草芽和菜叶来招待鸭子,但鸭子很不高兴,认为白兔太小气;再写鸭子请白兔到家吃饭,用田螺、泥鳅招待兔子,但兔子不爱吃这些东西;最后鸭子明白自己错怪了白兔,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而富有童趣,渗透了友爱`善于理解他人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除了识字和练习分角色朗读之外,就是让同学从读中感受到要善于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这个道理。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因此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随文识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
1. 认识10个会认的生字及会写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善于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这句话的含义;
4、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这篇课文分为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并指导书写五个生字。这里我就单说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的2、3、4条及指导书写2个生字。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的,从教材实际,学生学情出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过程中,主要突出两中教学方法:
1、讨论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引导者,能根据情境,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不断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交流各自看法。形成统一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相机展开讨论:1、看图说说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对方吃了什么?他们喜欢吗?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喜欢”的意思。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过些日子鸭子请白兔吃饭会吃些什么?”等几个问题。
2、情感朗读教学法:
《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课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浅显易懂。所以,我没作较多的讲解,而是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同桌合作朗读,互相指导,取长补短;分角色朗读及重点段的朗读等个性朗读训练。这样,学生如果感情把握好,自然而然也就感受到要善于理解他人,明白了道理。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议一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议一议” 让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讨论,“说一说” 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 ”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朗读。这样,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程序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训练重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以下几点教学思路:
(—)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不认识的再加以巩固,然后给予组词。
2、说说这节课你想做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插图,、展开讨论:
1、 鸭子到白兔家做客,白兔请鸭子吃了些什么?鸭子喜欢吗?看插图1讨论并说一说。
2、 白兔到鸭子家做客,鸭子请白兔吃了些什么?白兔喜欢吗?结合图2讨论并说一说。
(四)仔细体会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找出跟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有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篇读,重点段读,重点句读,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结束后,我还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朗读的任务:
1、你找出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最难读?
2、找出一句课文中你读得最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3、找出一句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你不明白在哪里?
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入了。
(五)归纳全文,进行课外延伸。
说一说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客后明白了什么?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喜欢”这句话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学会善于理解他人的道理。
(六)指导书写
让学生说说书写“这”和“家”两个字时应注意哪些地方。你要怎样写才更漂亮。并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两个。
五 说板书
鸭子(简笔画代替):草芽、菜叶
不喜欢
白兔(简笔画代替):田螺、泥鳅
(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喜欢)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王冕学画》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7课,本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侯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编排此课,是为了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养成勤学苦练的良好习惯。
在领会大纲精神、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情况综合把握的基础上,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编排此课的意图,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讲王冕刻苦学习和观察荷花的词句,认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状况,根据本节课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王冕学画,质疑: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二、三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按引导学习第五句——自学三、四句——读一、二句——朗读全段——看录象想象——看板书指导背诵的步骤教学。值得强调的是本节课的板书着重于第二自然段,既:
夏天的傍晚——一阵大雨过后,满湖通红——荷花更鲜艳—粉红花瓣
碧绿荷叶
出了神 想(画下来)
这种板书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简练而又科学,又是学生背诵的纲目。
(三)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第三自然段,指导讨论,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工夫才能成功的道理,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再读全文,复述课内容,并谈谈自己从王冕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教学设计既加强了读的训练,又使学生的说话得到了训练,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愿望。
(五)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进行写字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又加强了写字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六)练习设计:用投影打出:
1、选合适的词填空,再读句子。
①荷花开得( )鲜艳。(很、更)
②王冕只念了三年书,( )去给人家放牛。(就、才)
③他用( )( )节省下来的钱买画笔。(平时、有时)
2、读一读,再把句子抄下来。
①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②大雨过后,荷花更美丽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共有四篇识字课文,《识字6》是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前二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后二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识字6》是属于"词串"识字形式。
《识字6》这篇课文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与前面识字课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
学生准备:生字本语文书铅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2课时
根据本课特点,分为两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知全文,识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学习三个生字"星、奶、爷"。
①认知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掌握新笔画""
2、了解农村夏夜的情趣。
②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③感情目标:
1、感受农村夏夜的情趣。
2、养成细致观察,认真书写及阅读时"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遗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和课时目标及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不强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
创设和诣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入课堂,把情感带入课堂。教学时以唱《闪烁的小星》这首歌引入,做到课伊始,趣即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激励学生想问题,解问题,教师的情感跟着学生走,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诣、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等优越功能辅助教学,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并进行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3、开展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老师不断地创设情境,开展开放式讨论,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大胆发表与老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如:爷爷拿着蒲扇指着天空,你们想一想他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讨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明确主体,说学法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把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联系起来,以学生的"学"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求知。
本课我指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培养学生自能识字的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在学生通过自学,同桌交流讨论后,再各自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26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22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能力与方法:
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知识:
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2个偏旁;读好词语和短语。会写“春、冬”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互动式与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上,根据学生识字较少,缺乏词语欣赏的情况,引入了大量美景图,并设计了画图识字,韵律读词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下面逐环节进行介绍: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请学生回忆背诵一上课文《四季》,顺势提出问题: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课题《春夏秋冬》。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美好回忆。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这一问题切入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读好、读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读、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配词读、图文搭配连线读以及最后的配上音乐有节奏的韵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地认读过程中识记、感受学习内容。
接下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读词。例如在认识“吹”时,老师引导:春风一吹,大地一片生机,你会吹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吹”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联想、加一加、组词、形声字等多种记字方法识字。在认识“霜”时通过图片的引入,强化学生对“霜”字的记忆。
环节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多种形式的认读,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词,每一次的认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一层次的提高。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感官——眼看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课的教学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识记了生字、认读了词语也想象了画面,接下来是不是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它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画图”识字,韵律读词。有了前面的引导、铺垫,学生基本掌握了图文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自主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请他们一起来“画画”,通过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描绘出一幅美景图。在学生描绘时,我及时抓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相机引导学习“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等短语中的生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画画”为学习资源,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词语、贴图、识字,在情境中学习,玩中学,学中悟。
最后针对这些词语、短语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我将学习内容编成轻松有趣的小儿歌,辅以美景和音乐,学生在欣赏、感受中理解,在节奏韵律中学习,学习形式更为活泼,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记忆。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益的法宝。在指导书写这一环节,我不仅注重学生的书写质量,更关注对他们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引导和培养。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然后在教师范写与书空的过程中感受每一笔的写法,最后落实在书面上,亲自体验,描一个,写一个。书写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修改中进步,在鼓励中成长。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以观察课堂生成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整节课。
2.课堂结束后,观察学生书写的字迹是否工整,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能从实际行动中真正去热爱大自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3.激励性语言评价。
五、教学特色
与以往教学相比,本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读词,创造性地选择以“画画”识字、学词和韵律赏词、读词为教学资源。
(一)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
根据课前调查,44%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识字存在一定困难。全班84.6%的'同学会因识字少影响自己的阅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落差较大,因此,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贯彻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动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整堂课中,既有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又有情景体验。多种形式的读,欣赏和想象,让学生们敢说,爱说,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凭据,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当中,展开想象,学词贴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说儿歌,在音乐和美景中,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采用多种方式识字,注重识字教学的应用性——《姓氏歌》说课
一直以来,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是重中之重,多识字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便于我们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饶有趣味,让学生感兴趣?我不断思考,并在《姓氏歌》一课中尝试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下面,我将结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1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所以在学《姓氏歌》时,认识同学的姓,介绍自己的姓,这样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将习得的方法用于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针对第一课时设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问答的形式,认识“姓、氏”等11个生字。
2.会写“什、么”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个偏旁。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识字。正确朗读课文。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本课时重难点:
多种方法识字。
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阐述: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姓氏歌》,正确朗读,认识更多的姓氏。
1.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2.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3.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4.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一)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由认读同学姓名导入学习,说说自己姓什么,揭示课题后相机认识“姓氏”。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读儿歌第一节,随文识字。
2.指读儿歌,再互相听读、指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读儿歌时,边用手指边读是最有效率的认读方式。发挥小伙伴的合作学习作用,互相听读,检查初读情况,进行交流,指正或点赞。这样又促使他们读儿歌,熟悉儿歌内容。
3.交流姓氏,认读生字,朗读儿歌。
通过认读不同的姓氏,加强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通过同伴问答朗读练习、师生合作朗读、生生互动朗读、创编儿歌这些形式,提高识字的趣味性,体现实用性。
4.多种方法识字,多样形式朗读。
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生生问答读、齐读、配乐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儿歌,通过加一加、组词、说笔画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所倡导的。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实现了识字的目的,体现出交际运用的价值。并且多种形式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本节课,在学生完成了儿歌整体朗读后,我引导他们整体了解本课书的生字表,并聚焦本节课要学写的“什么”这个词。引导观察汉字的宽窄、高低、长短,关注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和书写,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持续关注写字姿势,重视对书写的评价,指导生生互评。
写字环节我是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1.观察词语“什么”。
2.交流,师示范书写。
3.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价再临写。
5.同桌互评。
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帖、写字,在学生用心描红、临写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再次临写,之后再次同桌互评,真正落实书写练习,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独立写字时进行巡视,随时给予纠正和评价,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互相评一评小伙伴的字。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到写字的乐趣。学生边念口诀“头正、肩平、足安、心静,一拳、一尺、一寸、按本”,边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在整个的写字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如:坐姿、执笔姿势和笔顺等,时时注意好习惯的养成。(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指导学生自我感受汉字的书写,对于写得不好的笔画,再次书写时能够有所改进,引导学生生生互评,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观察:
(1)学生听讲、朗读情况(2)反馈、书写情况(3)同伴互读、互查学习情况
2.激励性语言评价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立足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班级学生的姓名开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根据学情和身心特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开展识字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学情,促进自主学习
在指导学生认读姓氏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我既鼓励孩子勇于展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又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了解识字方法,从而正确认读。
在指导书写汉字的环节设计中,我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指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书写,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二、引导发现,设计多元活动
通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姓氏歌》,通过结合姓氏自编儿歌,通过配乐有节奏地朗读,避免单调枯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感受识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绍姓氏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字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但他们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仍然需要特别提醒,时时提醒。在两次书写中,都始终关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朗读、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声音洪亮,姿态大方。
四、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引导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传承,学生只有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愿意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知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看电视》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第二单元编排《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五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
《看电视》这篇课文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二、教学目标
《看电视》这首诗歌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其中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一)认知目标:学生会写“家”、“完”两个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技能目标: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人与人之间亲情;
三、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小记者采访,谈话导入新课
1、小记者采访时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平常在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第二个问题: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吗?第三个问题:你家的遥控器平常谁拿着,你家看什么电视节目谁说了算?
2、小记者采访代替了教师的平淡谈话带入,让他们带着新鲜、好奇进入本课学习,而且所采访的问题为后面学习课文时解决重难点搭设了一个桥梁,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二)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范读,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整体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欢欢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秘密,就要“闯四关”(这样设计是充分掌握学生好胜、喜欢挑战的心理,设计“闯四关”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往下学习的愿望)。
第一关:放课件,认生字,摘果子,教写“家”、“完”两个字。
第二关: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算闯关。教师提示:遇到读不准的字要看准字音,多读几遍,知道读准再往下读。学生读完后可让学生说“哪些字经你后来努力,你读准了?”。每组喊一学生读课文来代表本组闯关。
第三关:同桌读书,一人读、一人听,读得好,奖给他一颗星。可以让他当小老师,纠正别人的错误,也可以当虚心的学生,从小伙伴那学会一个字。
第一关认生字是复习上节课所学,是为后面读课文扫清障碍。教写“家”、“完”两个字,主要是把识字量分散,体现了每节课动笔!第二关一读课文,要求明确,教师提问题“哪些字经你后来努力,你读准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难点,互相有启示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成功学习的体验。第三关二读课文,互听互帮,读得有层次、有目的,合作读书,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关经过一读课文二读课文后填空:
爸爸和我爱看 ;却换成了 ;
奶奶爱看 ;却换成了 ;
外面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
第四关的填空是将课文的主线抓出来,学生读课文后如果能将这条主线抓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同时,第四关的填空题将学生的视线直接拉入到学生课文之中。
(三)图文结合,读中悟情
针对填空题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爸爸和我爱看足球赛,却又换成了京剧?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这些的?学生读第一小节后,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2.为什么奶奶爱看京剧却又把它换成了足球赛?出示课文上插图,学生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奶奶当时的表情和心理。采用师生赛读、生生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重点指导读第三小节。
3、为什么我们最后又都提议换成音乐舞蹈?指导齐读第四小节,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以上三个问题,正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剖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用上“因为”、“所以”说话,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三个问题时,把重点放在了第二问题上。通过看图分析奶奶的表情心理,多种方式指导读第三小节,可谓是突破了重点中的难点,解决了难点中的重点。本课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本课的“情”和“趣”都被抓住了。
4、用自己的话讲述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培养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二是训练学生读诗时,在头脑中形成诗歌画面,在转述过程中让学生隐隐感觉体会到诗歌分行排列的文体特征。
(四)整合全文,整体感悟
教师提出问题: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讲完了,她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学生齐读。问:你现在知道欢欢家看电视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最后一问,是对全文的一个整合,学生自由说的答案也是对课文所要表达“情”的一个整合。
(五)小记者采访
问题一: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问题二:以后如果你最喜欢看的《动画城》开始了,而奶奶最爱看的《梨园春》也开始了,你会怎么办?
小记者采访首位呼应,同时小记者所提的两个问题也是对本科内容的一个综合,而且将“情”落实到学生今后的行动上来了。
本教案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感悟。学生读的有层次,先自己解决难题读,再同桌互读,培养了学生会倾听的好习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读书后要读有所收,读有所获。教案在设计时也注重了文本的整体,先整体感知,在分段细细的品读,最后在整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合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特征——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纪、皇、帝、庆、祝宫、进、运、带、踢、自、己”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写过的生字“纪、庆、进、运、带”
(1)、指名读并组词,全班跟读。
二、学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机出示“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指名读
3、指名上台表演,评奖。
4、齐读
过渡:是啊,足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关于足球的历史,让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读
2、交流
(1)、点出“很久很久”“中国”读好、自豪
(2)、“只有……才”师:可见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动。
(3)、“他们在皇宫前…….里”(放动画)
师:有谁对当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认识?
1、指名说
2、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师展示何以为流行:大连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远镜,足球报,印有足球图案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张图,人们都在干嘛?(欢笑)是谁带给他们“欢笑”(足球)
平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这种举动?说说怎样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师:足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说(能给别人带来欢笑,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2)、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课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足球,你还知道足球的什么知识?
1、交流
2、齐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宫、庆、祝”
(1)、认读,并组词。
(2)、说说如何识记。认识新偏旁。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2.初读课文。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要求,都让学生有自己练读的机会,再根据学生兴趣指名朗读,有目的性地进行检查,以便接收到学生读书的真实情况。
3.整体感知。通读全文后,就课前质疑的问题再进行解答,也就达到了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目标。
4.识字教学。对于生字的识记,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生字,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整段的学习以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最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
(第二课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应适时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1.当“我”把小鸟关进笼子里,小鸟在想些什么?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进行想象,关注小鸟的命运,开始走进小鸟的心灵世界,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小鸟与鸟妈妈见面了,小鸟会说些什么呢?鸟妈妈会说些什么呢?当一回动物语言翻译家。通过学生形象逼真的表演,真真切切感受到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的痛苦。
3.小鸟回到了大自然会干些什么呢?课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实在太小了。为此,陶行知老先生要推倒学校的围墙,地为床,天为被。我们也要打破语文教学的课堂局限,将学生由课堂引向课外。只有了解小鸟会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才能真正感受到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说教学目标 :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情趣性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读全文,尤其是读好三次对话;
2、抓住重点语段,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练习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第三次对话;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道理。 本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小鹰与老鹰在飞行中三次说的话,感受说话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努力,虚心好学。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通过情境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2、品词析句法,朗读训练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比较,读,悟,表演使学生体会到文中语言运用精当之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学生的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一系列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
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将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据此我如下设计教学 ;
一、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
1、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并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接着分自然段读,同时思考小鹰说这些话时到底学得怎样?老鹰怎么回答的?
2、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插图,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会怎么想?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进入情境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再问学生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初读阶段让学生读了3遍课文,学习2、3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感情朗读,这不仅使学生的读书有了量的保证,而且不同的要求与形式让学生每次读书都有新的目标,也就是让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
二、通过活动演绎精彩。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学中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活动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1、在学习下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