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字》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字》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字》1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我们大班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研讨活动,本次的教学活动是在上次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开始部分我就利用幼儿园老师相同款式的两辆汽车直接导入,从而让幼儿想到车牌号码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数字组合,让本次数学活动渗透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在最后一部分我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再结合我们班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制定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3个数字的组合排列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尝试又快又全地排列组合。
三、准备教学具
1、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2、学具:作业纸,笔。
四、活动过程
《有趣的数字》这节活动我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在我们幼儿园老师中有两辆一样的汽车,于是我把它们的汽车拍了下来,通过提问:这图片上的汽车,是我们幼儿园里马老师和许老师的汽车,它们颜色一样,外形一样,那她们平时用怎么办法辨别哪一辆汽车是自己的呢?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车牌号。并且车牌上的数字也有很多不同组合。
第二部分:也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发挥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首先我出示3个数字,提出数字组合的要求,让小朋友来写一写可以排列组合成哪些组合,先让孩子思考。然后教师将幼儿所说的数字组合展示出来,请将小朋友说的所有组合进行整理,并在记录的过程中用红笔来特别标注,方便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
第三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了了解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在这一块里面设计了一份操作活动,给孩子们3个数字,6辆汽车,让他们来给汽车制作车牌。
在教师讲评部分,因为操作纸比较小,为了使孩子们都能看清楚,因此我将孩子们的操作纸拍成照片的形式放到电脑里进行讲评,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清楚。
第四部分:我利用PPT展示了不同的数字组合,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通过生活的拓展,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字》2
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发现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借助各种材料学习探索发现太阳光的方法,激发幼儿发现身边事物本质的兴趣。
3、初步尝试分格对应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协商交往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说教材:
1、活动背景
我从两方面来分析: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活动《彩色的阳光》就是取材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一种现象:阳光。阳光虽然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很多幼儿都不知道阳光原来是多彩的!另外基于阳光的不可见性,我决定通过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探索中去产生疑问,调节认识。
2、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对自然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材料为中介和强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材料,我根据陈鹤琴“玩中学、玩中教”的思想,让幼儿通过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认识太阳光的七种色彩。从玩一种材料→玩多种材料,从填简单的记录表→填复杂的记录表,我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出发。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只有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幼儿的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幼儿必有的:
(1)已经接触过简单的记录表。
(2)认识三棱镜,知道它的玩法。
2、物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以下三项物质准备。
(1)三棱镜人手一面。
(2)两类记录表《彩色的阳光》(含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笔四组加教师一张大记录表(上面没有材料的图片),及一份与大表大小匹配的材料图片。
(3)实验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
天气要求:晴朗的天气。
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发现七色光。
活动难点:分层次记录实验过程。
说活动过程
这次活动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
初玩材料,感知多彩→再玩材料,加深认识→课后延伸,巩固经验。
一、玩三棱镜,初步感知阳光的多彩。
1、引发兴趣,发现阳光的色彩。
师幼人手一面三棱镜
师:“把三棱镜对着阳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我采用直接导入法,通过我自身的演示引导幼儿去发现阳光的奥秘,在幼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入下一小环节。)
2、记录简单的记录表。
教师出示记录表:“请你再用三棱镜对着阳光看一看,看到什么颜色就在颜色下的格子里打√”。
幼儿自由运用三棱镜观察记录。
(这里我请幼儿记录简单的记录表,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下面记录复杂的记录表打下基础。)
3、反馈记录表。
请幼儿边说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
4、小结。
师:“这是谁的颜色?”
共同小结:“原来阳光不是无色的,它是多彩的。”
(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玩三棱镜这一种材料,发现了阳光的多彩。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法,使这一问题在脑中变得更清晰,“那阳光到底有哪些颜色呢?”通过这一提问,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二、加深认识,寻找运用多种材料探索的方法。
1、介绍材料,引发探究欲望。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出示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上贴上材料图片。
2、认识记录表。
(1)出示先前简单的记录表
师:“这张记录表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
(2)师介绍记录法。
师:“我们先选一种材料对着阳光看一看,再在这种材料后面的格子里用‘√’表示出你所看到的颜色。
(3)游戏:“你说我指”。
(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这一下环节中,我利用前记录表和新记录表比较,让他们通过直观的对比,认识新记录表。另外这一环节我利用游戏解决了分层次记录这一难点,为下面的操作打好基础。)
3、自主探究活动。
(1)布置任务:
A、每个人选其中的两种材料玩一玩。
B、填写记录表。
(2)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教师个别巡视。
(3)反馈活动结果。
师:“你用了什么材料?”
“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请幼儿上台边回答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请四位选择不同材料的幼儿)
同伴互相检查记录表。
4、验证展示记录表。
(在这一环节红,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同时我又明确提出了要求:只能玩两种材料,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一下子要求幼儿操作四种材料,违背了幼儿的操作水平,选两种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操作需求,而且在选材料中,当两个人发生碰撞,就需要协商解决,能力目标在这时得到了体现。同时,幼儿的操作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巡视指导兼顾了这些幼儿,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在反馈展示环节中,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主回答展示记录表,通过同伴间的体验交流让他们验证自己的操作。)
总结延伸,区角玩一玩,巩固经验
1、总结
师:“太阳光到底有哪些颜色呢?”
请幼儿根据记录表总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请、蓝、紫组成的。”
2、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区角,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没有玩过的材料。
(衡量一次科学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核心在与它的教育价值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我的最后一环节也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区角活动在现代科学教育中起到了主流作用,一次活动只是一个科学旅程的开始,区角活动是它的延续与发展。)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字》3
一、教材分析:
随着身会的发展,科技产品越来越贴金人们的生活,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纲要》中强调选材既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面包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而如何使硬面包从新变得松软可口,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个疑问,这又不得不联系到现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面包机。面包机对于我班幼儿来说还是十分新奇的,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操作与探索的欲望,因此,从幼儿熟悉的科技
成果入手,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这些生动具体,形象可见的“科学技术”,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有益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大班幼儿平时求知欲强,好奇多问,对周围一切都非常关注,他们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承认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本班幼儿对科技产品较感兴趣,在家里都看见过父母操作,但自己未必尝试过。因此,自己操作电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本次活动就将正确使用面包机作为难点。
二、活动目标及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情感、认知、能力方面指定了以下目标:
1、感受现代科技产品面包机的优点,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2、了解面包机的基本功用,学习使用面包机。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以上目标都在各活动环节中一一体现并完成,并落实到幼儿的身上,注重哟而的操作性、体验性和全面性。
重点:学习使用面包机,激发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难点:正确使用面包机。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是通过让幼儿自己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的。
三、活动准备
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哟而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我为幼儿两次操作准备了两组材料:
第一组:干面包、开水、牛奶、电饭锅
第二组:面包机、干面包
四、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课题。(3—5分钟)
“小熊家来了很多客人,可是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只剩下一些干面包,这可怎么办呢?正在小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小猴子走了过来说,我们来做个实验,使这些面包重新变得好吃起来。建议都被小动物们认同了,小熊就拿来了开水、牛奶等,开始行动了,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助小熊?”
我班幼儿爱听故事,以故事形式设置悬念,一方面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又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与探索空间。
二、幼儿动手做面包
(1)幼儿分撑组分别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带着问题“你的面包
变成什么样了?”进行探索操作,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为下一个环节引出面包机作出铺垫与对比。
(2)对幼儿进行操作评价
让幼儿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1、在电饭锅里的面包粘粘的,不好吃。
2、放进牛奶和水里的面包都湿湿的,不好吃!
小结:利用这些工具,面包有的太湿,有的太粘,让幼儿说说还有没有另外的好办法,激发幼儿爱动脑筋思考的能力,推动环节发展,引出面包机。
三、出示面包机
1、观察面包机的构造。
2、教师示范插上电源插头,边讲解边示范。
这里是实现重点的第一步,因此我用了讲解演示法,让幼儿更快地了解其功用,学习使用方法,为自己操作带来了进一步的推进。
3、个别幼儿操作,
并尝尝味道,与刚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出面包机的好处。
四、幼儿操作面包机
这里是担待内的所在,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及老师的知道,共同来完成。
五、
(1)共同享用,总结
作为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也相当重要,这里主要是让幼儿再次感受现代科技产品的便利,并对其产生兴趣。
(2)延伸活动
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好朋友产品,是谁发明的你想发明什么?
一、活动特色
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渗透,引导孩子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发现,让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整个活动孩子的主题地位明显,有的吃有的玩,孩子较感兴趣。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