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说课稿15篇

发布者:秦时明月 时间:2022-11-26 00:20

《北京》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说课稿15篇

《北京》说课稿1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城市区域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也为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北京现在的发展.

德育目标: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本课中,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是重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是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我运用了图表分析法;读图讨论;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时我一直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三:说学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我抓住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另外青少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表见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分为: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活动,布置作业等四个部分。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届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

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和其他区域一样有海陆位置外,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小活动,如在介绍音乐方面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京韵大鼓和国粹京剧,可让学生试唱两句;还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以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对比北京的现代建筑,总结出北京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在讲述北京交通时,我将中国铁路图.北京立交桥.北京地铁.轻轨铁路.北京环路.北京高速公路.等景观图片投影展示,并配以歌曲<北京的桥>为背景音乐,来说明北京是全国交通的枢纽.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沈阳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学生汇报时穿插沈阳地铁一号.二号线开通的新闻,从而说明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而写一篇以《我的家乡——沈阳》为主题的短文作为课后作业。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 倡导行动

让学生说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奥运会和即将在沈阳召开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做点什么?最后在奥运会会歌中,我用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课。

以上是我对《北京市》这一课的设计,还很不成熟,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北京》说课稿2

《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教材。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华灯高照的长安街,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等不同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增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本课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在感受北京美丽夜景的同时识记生字,积累那些好词佳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的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根据具体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夜幕降临"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的教学。

一、导入,产生一种向往

上课伊时,我让学生联系上册所学的《北京》,说说印象中,你觉得最美的是北京的哪里。如果有学生去过北京,也可以让他们谈谈北京留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北京最美丽的景点。语文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此板块,我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结合生活体验来谈论对北京的印象。我又引导学生走进夜幕中美丽的北京,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对北京的认识,激活了潜藏在他们脑海中的一些体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体验一番美感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我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本课的生字词较多,不少词语比较华丽,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这里,我对词语进行了归类。

一类是文中出现较多的四字词语: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华灯高照、从天而降。一类是关于北京地名的词语:如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将初读反馈和字词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读了课文,我让学生说说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会找出文中长安街,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景点,大致地把握了行文的线索,有的会联系文中开头和结尾的有关词句交流北京留给他们整体的一个印象,也有的会从直感上抒发对美丽的北京由衷地赞叹。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一种从文本信息中捕捉重要的信息,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将厚书读薄的阅读品质可以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品悟一番美景

本文主体部分的行文线索非常清晰,遵循长安街──环行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的线索,让学生潜入语言文字细细品读,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的夜景,谈谈自己最深的感悟和理解。

根据各个景点的行文特点,这里我将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喜好和理解,相机进行以下的教学。

1、欣赏长安街、天门城楼的风光片,感受动静结合的美:

课文第二段辞藻华美,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学生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我剪辑了一段长安街、天门城楼的风光片,结合形象的画面,请小学生认一认“华灯”,那些夺目的、绚丽的、纷繁变幻的灯光,那多得像流水,不停歇的、来来往往、频繁不断的车辆,那装扮华丽的天门城楼更是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富丽堂皇,熠熠生辉,展现着一种华贵的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等词的意思。大街上那么多华丽的灯光,那么多汽车的车灯都亮起来了,灯光一闪一闪的,绵长的、璀璨的、亮丽,就仿佛是银河从天而降,那灿烂无比、耀眼无比的星汉落入了凡间,将北京的夜空装扮得无穷的漂亮。流动的车灯,还有那彩灯映衬下的、装扮下的建筑物也显得分外的雄伟。一动一静,给北京的夜空增色不少。

2、拓展“犹如”的内涵,感受丰富多彩的美:

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我请学生将“犹如”换成其他的词,学生会找到“好像”、“就像”等。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犹如”的意思。此外,我还配合图片,引导学生观

察立交桥上那斑斓多彩的灯光,色彩不一,随着立交桥绵延到很远很远……这种形状,这种色彩,像极了天上的彩虹,弯弯的,多彩的。我还向学生出示一系列美丽的灯光:明亮的照明灯、投射很美的草坪灯、变化多端的喷泉灯、异常亮丽的礼花灯……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运用“犹如”一词,夸夸自己看到的灯光。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内化了“犹如”这一词,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灯光,感受到了夜晚的北京那独有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3、对比白天与夜晚,感受“不夜城”的美: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繁华异常。白天的大街上橱窗众多、广告林立、霓虹灯遍布。到了夜晚,原本平静的一切都显现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让学生比较在白天与夜晚,大街上的景色分别有哪些不同,学生便会找到课文第四段中的有关语句:橱窗变得明亮,广告变得绚丽多彩,霓虹灯变得五光十色,原本繁华的大街变得彻夜通明,彻夜未眠,北京顿时成了一座“不夜城”。通过这样的比较,相信学生定能感受到:北京的夜晚因为有了灯光,而变得更加得繁华与美丽。

4、抓住“古老”与“年轻”,感受“矛盾”的美:

在第五段中,有这样一句:“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古老”和“年轻”是组反义词,为什么可以同时运用于故宫,这是引起学生认知障碍的矛盾处,教学时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故宫是“古老”的,学生会利用他们从课外书、电视、家人处得来的知识述说故宫悠久的历史。在学生畅谈了对故宫“古老”的理解后,我补充了这样一段文字:故宫是有着近600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兴衰史,也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世界级博物馆。然后,我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52页的插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灯光映衬下的故宫,像一座晶莹剔透的玻璃城,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像是有两座城,一座在地上,一座在水里,显得十分的动人。故宫有着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一种古典的美。同时也因为有了灯光的装扮,更富于一种现代的美。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美的统一让故宫焕发着青春与活力,变得更加的迷人与美丽。

在理解这些重点词句时,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很深的感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一定的内化,在看图、比较、交流、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原先的对北京的认识和了解就可以了。因为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真情实感,学生一定能从课文中的语言中获得一种美感,体验北京那美丽的夜景。领略了这些景点的夜景。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古老的北京,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描绘新的图画。我们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我们的心情一样激动。就让我们把对北京的热爱高声诵读出来吧!”此时学生的朗读已经能够入情入境,有滋有味了。

四、拓展,内化一些语言

学了课文,我让学生摘录一些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语言,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认为语言的积累离不开笔头的记忆和背诵,这将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他们今后的语言运用中。课后,我还发动同学们收集北京夜景的图片,搞一次展览作为班队活动,请同学做解说员,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情景中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全班的交流讨论中不断地吸纳别人有价值的语言化为己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北京》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将上节课积累的四字词语再现,通过指名读、齐读,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说听后感受引出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品读下文。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1、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观察,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2、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和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他们呢?

(四)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五)、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再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四、说教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点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北京》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北京的春节》一课,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学生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期盼的节日,只要一提起这个话题,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所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一定很感兴趣。

三、说目标、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2、通过朗读,结合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春节期间人们的节日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四、说过程

(一)、激趣引入,回忆春节

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春节画面,并配有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春节,然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过春节时的活动,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结合起来,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走进春节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从整体上感知北京的春节。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有导向作用的问题,即:看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度边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品读体味,感受春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及详略的表达方法,便于学生快速的走进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第一印象“热闹”,结合作者详细的四个节日中的重点句段及自己过春节的感受来品读理解。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要环节,所以,在学生谈出对文本的感悟后,我及时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过春节的实际再次来谈,而且找准了练笔点,让学生进行练笔活动,如:在学生谈出除夕的热闹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并写出自己过除夕时的情景。这样便于学生把自己与文本、作者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然后再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达到读懂作者、读出自我的目的。

(四)、整理回顾,升华情感

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北京的春节后,也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我接下来引导学生做了一个理性的思考和回顾。也就是写作方法的探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总结、练笔,延伸情感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仿作者的写法来写写家乡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说课稿5

一、背景介绍

1、教材简介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3中的一篇习作。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在实践活动中安排这一习作可以应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要求学生写清楚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以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从文章的精彩之处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了解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方法,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具体。但是选材仍然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无事可写、选材雷同是学生写作文的难题,因此多维选材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选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从难度较小的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进行指导。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回顾单元内容、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明星和身边的人物创设教学情景等启发学生选材的思路。再通过教师提示、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丰富选材内容。然后通过剖析例文,让学生领悟到要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通过描写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别人、事物等方面进行多维选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恰当选材。

2、通过具体事例写清如何面对困难或挫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

1、多维选材

2、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开阔思维,从多个角度选材。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内容,揭示文题

二、拓宽思路,自主选材

三、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第一环节:回顾单元内容,揭示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第三单元学的四篇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启发学生发现这四篇文章在选材上的相同之处,即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

设计意图:从回忆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选材上的相同点,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初步渗透选材角度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拓宽思路,自主选材(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3、小组合作,互相启发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1)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饱含激情地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像聋人舞蹈家邰丽华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了残疾人蓬勃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她被评为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夺回失去的金牌的杜丽、奥运会一人独得八金的菲尔普斯、北川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的事迹,接着老师又向学生介绍了身边的两个榜样,城关小学的刘奕和程悦。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中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事迹创设出教学情境,在选择上既有知名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也有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图片的出示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图片拓展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人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字典说:困难是事情复杂,阻碍多;挫折是遭受了失利、失败的打击;哲人说: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诗人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我说: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只有勇敢冲上去,战胜困难,征服挫折,你才是生活的强者,你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困难和挫折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词语,不易理解。首先让学生从课文和课件中初步了解困难和挫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物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接着老师再用诗意的语言阐释困难和挫折的含义。这样不帮助学生了解困难和挫折的含义,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而且为学生奠定写作的情感基调,同时可以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应用到作文中去。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课件中出现的这些人遭遇到的人生的挫折和重大困难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有时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比如说:考试的意外失利,在竞争、评优中落选,天生胆小却学起了游泳,一个人独自在家、外出,第一次xxx……

设计意图:选材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是如此,因为优越的生活让学生很少体验到困难和挫折。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入手,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小,所以把写自己作为本节课指导的重点,教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便于他们打开思路。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教师出示提示后,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相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来讲,通过小组合作,他们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给自己一些启发,也可以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老师巡视时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交流,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从内容和中心上进行相机的小结,例如:你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刻苦练习战胜了困难;爸爸妈妈的鼓励,教练的严格要求也帮助你最终战胜了困难。你说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的很具体。你说出了遇到困难后怎么做的。你把战胜困难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环节: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1、教师出示例文,让学生读文,想一想文章中的小作者遇到的是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在自读全班交流之后,让学生剖析例文的精彩之处。教师根据学生的剖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总结:(1)、把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

(2)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3)写好开头和结尾。

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例如:在学生剖析到这一精彩片断(遇到的困难)时教师适时总结:作者在难字上下足了工夫,把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写得很清楚,并板书:写清楚困难和挫折。

在学生剖析到作者的心理描写、怎样做、怎样说时,教师总结:要把自己在困难面前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并板书:过程具体。

设计意图:赏析精彩之处,是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写作方法,而以上两点也正是本次习作的要求,在剖析例文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学生剖析到开头时。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引用的开头方法。

意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教师教给学生可以引用谚语、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有歌词等等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让作文的语言优美,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4)指导命题

意图:虽然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但题目宽泛没有针对性。而平时的大多数作文为半命题或者自由命题,考试中也经常考察给文章命题,所以在习作中对学生进行命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

3、在学生通过例文的剖析领悟到写作方法后,教师小结:写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方法:我们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或者挫折时首先要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写清楚,然后要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面对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写明这件事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1、写别人

在学生掌握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后,对于班里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讲,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写一写你看到的其他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表现。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然后教师小结写作方法:我们在写别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写清楚他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过程。还要写出看到了他的表现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迪。

2、写事物

三单元的阅读课文《金色花》、《百合花开》是以植物为题材的,所以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过什么事物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是怎样面对的?

此外教师以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为例,告诉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写成一篇童话故事。

意图:从写别人、写事物着两方面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另外从体裁上进行拓展,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多样。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1、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是在分析例文中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来的,教师此时点明这就是写作要求,让学生齐读,明确要求。

2、教师总结

意图:在情感上升华,明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六、板书设计:

板书的整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习作的题目。

二是选材:学生可以从板书上清晰的看到可以从自己、别人、事物三方面进行选材。

三是写作方法(写自己要写出自己的想、说、做;写别人要抓住你所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写自己、别人和事物都要写出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是写作要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依据教学过程的进程依次呈现:先出示题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然后出示“自己”,在剖析例文的过程中呈现写自己的方法:想、说、做和习作的要求: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

在小结写自己的方法时板书“启迪”。接着板书别人和写别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再板书事物。最后在明确习作要求时板书“习作要求”。

《北京》说课稿6

说教材:

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学情分析:

课前调查学生都没有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从资料中略知道一些,可以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块神秘的境地。因此学习起来学生会是兴致勃勃。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课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制定以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接触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壮丽。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西藏,并播放西藏美景的课件,激发学生对西藏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列提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交流,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的无限自豪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抓关键的词语,再整体感知课文,提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的赞叹,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

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学会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美,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感情上达成共鸣。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说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目睹它们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吧,一睹它们的风采。(教师随机播放西藏风景的图片,并简单解说。最后一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2、由上面的图片解说,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吧!

【设计意图】: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的地理位置,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好奇心等。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询问学生读文情况。

2、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等)

3、你觉得文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读课文,找出这个词。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神奇壮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指导学生列提纲

导语:那么,作者从那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呢?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写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提纲)

① 可以只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例如本文可以只写第2——5自然段的提纲。

② 提纲应简洁、明确,比如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请同学们再默读2——5自然段,勾画内容,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⑴顶端景象⑵传说⑶特点(长度、宽度和相对高度)⑷自然博物馆

形成,行不行,为什么?(引用传说增添了很多的神秘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课前已读了好几遍课文,对传说一定记忆犹新,因而,直接让学生讲一下传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学文节省了时间。

学习第4自然段

导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1、叫一生读此段。

2、有什么特点呢?(长、深、窄)

3、你从那句话体会到的?出示这句话,和去掉数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数字更真实准确,有说服力。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4、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这段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秘境”。【】

【设计意图】:说明文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说明方法(写作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这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于是便设计“比较句子”这一环节。

学习第5自然段

导入:这块秘境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

1、学生默读。

2、你觉得神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看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太美了、真壮丽等)

5、你喜欢吗?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把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这段主要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描写生动,语句优美,没有难词难句,学生一读就能了解,因此,让学生读自己认为神奇的语句,与大家分享,既体现了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的能力。课件的播放,加深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向往之情。

四、品读最后一段

作者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呢?

1、齐读这段。

2、出示句子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段有几个“最”?从这几个“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它换成“非常”行不行?(“最”即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深。换成“非常”不合适,虽也表示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通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体会到了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3、指导朗读。“最”字读得重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体会7个“最”,来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五、总结全文,提升感情

1、其实,作者在文章中好几处都流露了惊叹与赞美之情,请同学们再浏览

一下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

2、学生说,教师课件出示。(惊叹不已 不可思议 鬼斧神工 无与伦比 令人向往)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用“我读到??感到——”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计意图】:打破了传统的总结全文的方法,让学生读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赞美之情,既交给了学生练习说话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又起到了提升学生感情,达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假如你是导游,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篇解说词。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下一节主要让学生汇报解说词,体验导游的经历,增强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说板书设计:

该板书遵循简单明了、突出重难点、体现课文主要内容的原则。

《北京》说课稿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

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情境识字法”和“图文结合法”教学。即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教学中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把生字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组词造句,同时还注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式,充分展开识字的过程。“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六步。

一、唤起生活积累,导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在上课之前(播放《北京欢迎你》)MV。我的导入是这样的:上个星期,我们学唱过《北京欢迎你》,刚才大家又跟着音乐欢乐地唱起来,随着画面愉快地游览了北京,或许你还和爸爸妈妈去过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学生说完后,我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们一起来书写“北京”两个字,请注意“北”的左边要书写正确,第三笔是提。这样学生在欣赏中感知了北京。

在这一环节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北京,学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地处江南,远离北京,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未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

谈话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迅速调动学生入情入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感受北京的美丽?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一)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谁有勇气把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读一读呢?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二)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去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

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基于本课的生字都集中在几个句子中,所以考虑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