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发布者:阿斯顿 时间:2025-3-2 19:06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解析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首篇文章,写的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语文知识、思想启迪、天文常识于一体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认知水平还较低、学习习惯的和学习方法还在初步养成中,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对宇宙更是充满着幻想,所以,此课教学教师绝不能放过这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指导正确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个性探索、渗透思想教育的机会,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到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在突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中渗透科学思想启迪。学习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整体通读、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是一课时内容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认识本课生字9个,会正确规范书写生字12个。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引导学生体会故事蕴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宇宙奥妙探索的兴趣。

以上目标的确立,改变传统目标只专注知识传授的不足,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

此重点充分体现新课改条件下“双基”的重要性,是夯实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情感目标以及读懂课文“爷爷”的话中有关天文知识。

低年级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很差,对于“天文”知识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张衡身上“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的品质”,以及课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识,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巧妙的引导。

【课前准备】

认读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为了突出重点,更好地突破难点,特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课件显示)

一、情境导入,检测学情起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大约在1900年以前,有一个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数”右边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横起笔要低、要短,这一撇要有弯度,捺要出脚。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首先,引导提问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张衡。板书:张衡)紧接着用卡片出示“张衡”这个词,要求学生自主读准。

其次,进一步介绍张衡:张衡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字读句

(一)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瞧,这一课的生字相信你们会读了。同桌间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对方纠正。

(二)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教师引导:把这些生字放进句子中相信你们也能读好。

(课件出示:1.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2.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三个长句子的教学设计尤其精妙,在此我把巩固识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渗透读句方法、积累语文知识融为一体,又为读通、读顺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数得。

三、轮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

教师引导:小朋友,课文就是这样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你会读得更通顺。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文)

四、示范引领,学习角色朗读

(一)听配乐朗读一、二自然段

教师引导:孩子们,课文又读了一遍,喜欢这个孩子吗?让我们再次走进张衡家的小院,看看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吧。(板书:小时候)(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配乐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师带着动作读张衡的话

(三)同桌互相读,一个读奶奶的话,一个读张衡的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利用直观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理学生理解积累词语,从而有效地感知内容并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五、重点研读,正确认识张衡

1、默读课文,想想张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长大能成为著名天文学家(板书:长大后),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让同学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⑴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的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张衡数星星那么认真,那么有爱心)

⑵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中间总是隔那么远。(体会张衡不仅爱观察,而且乐于思考和探究,反现了星星是在有规律地动)”

⑶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为了验证爷爷的话,几次起来看星星,可见他不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种乐于探究的精神)

2、分组讨论交流:

张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

①我认为张衡是一个 的孩子,“ ”这句话就可以体会出来。

②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句子。

3、爷爷的话告诉了张衡哪些天文知识?我们再来读爷爷的话。

完成填空: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4、观察细心的小朋友就能发现,文中插图中还藏有北斗七星呢?动笔连一连看看像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情况,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词语教学这一重点,巧抓关键词语,引导他们到文中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巧妙利用读与说的“焊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呈现出词语教学的深度拓展。

六、布置作业:

1.抄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抄写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下面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3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和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

1、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本文的三个人物来自三部著名作品,怎样通过课堂让学生激起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课要追求的。所以我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触摸作品中的人物,触动他们读书的欲望。

2、在学习中总结学法。这是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断,教学的重难点大同小异,采用同种教学方法会显得重复枯燥,同时教学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因此,我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导学,尝试自学,合作研读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分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三部作品的认识,初步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性格。第二课时,从片断入手,具体感受人物性格和写作方法。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本课时我分四步进行。

(一)导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出示自学提示:①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小嘎子的特点?请画出相关的句子。②小胖墩也是个拦路摔跤的惯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③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先重点指导:

小嘎子的句子有:

⑴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小嘎子机警敏捷,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蛮干。)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猴儿似的"充分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总想使巧招"说明小嘎子在比赛中肯动脑筋,不硬拼。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嘎子输在身材,力气不如小胖墩儿。)

⑵ 让学生带着体会后的这种感情读好这几句话。

小胖墩的句子: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定,硬是扳不运输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胖墩儿确实不赖,占了身体优势,并不像外貌所表现的"傻大憨粗".)

4、学习写作方法

我说:同学们,这只是一个片段,然而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再读一读片段,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样描写的。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刻画,用词准确生动。)板书:动作

5、总结学习方法

让学生归纳一下刚才学习这个片段的方法:我和学生归纳总结出三个步骤:一读片段找句子,二读句子谈感受,三读片段悟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或是学生间的交流代替个体的感悟,因此,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

(二)自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1、让学生运用以上三步骤方法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片断。

2、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

让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交流: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伸着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的严监生看见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怕费了油,又不能说话,只得伸着两个指头,挣扎着不愿断气,细节描写使人们岁这个吝啬鬼的形象过目不忘。)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严监生"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不是因为几年未曾见面的亲人,而是不放心两茎灯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作者对任务的刻画细致入微,层层推进,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赵氏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里着墨不多,但却是前文层层设置悬念的揭晓,又对守财奴临死前的担忧做了绝妙的映衬。】

3、再读片段,学习方法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夸张放大,(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不愿断气),进行细致刻画。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如:一声不倒一声、伸着两个指头、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登时断了气)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语言简练但又极富表现力。板书:神态

【在上节课老师逐步引导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的尝试,实现了由扶到半放。回顾学习方法一环,要让学生明确步骤及目的,保证自主学习的实效。】

(三)合作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通过前两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三步走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⑴外貌描写—俗气、狡黠(板书外貌)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⑶ 动作描写—圆滑

【学生在实践总结与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指导到位、组织有序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中,教师相机点拨提升,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的内涵。】

(四)整体感知,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如果让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你们会用什么词?交流后板书(可爱、可笑、可怕)

2、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3、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

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如严监生临死前身处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从整体入手,从片段分析,再回归整体,对写作方法来一个总结,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文的写作方法,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知识网,会学以致用,实现对写作方法的借鉴。】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古文,选自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内容为三国时期蜀将关羽被毒箭射中,请医生为其刮骨疗毒。古文共4句话。第一句是事情的缘由,第二句起写治病的经过。其中“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关羽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一代名将的英雄气概。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古文已有过初步的接触,因此对古文字词的理解,学生可以运用以往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译文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学生刚开始学习古文,因此在理解上还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今词义不同。

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镞”和“炙”,借助注释了解“尝”和“炙”的意思,初步感悟古今词义的不同。

目标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

学习古文重在读,如何将古文读通,读顺是重点,只有会读才能读懂。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古文虽然内容简短,但要读正确读出感情并不是件易事。文中的多音字较多,如“为、中、创、血、将”等,只有知道每个字的意思,才能读准字音。其次,读古文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本节课就是希望通过多次不同形式地朗读帮助学生一步步读好。

目标三: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全文内容简短,仅仅85个字却将关羽的英雄气概刻画得淋漓尽致。如何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呢?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古文内容,结合图片展开想像,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随后再让学生扮一回充满英雄气概的蜀汉名将关羽,帮助学生融入课文,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轻松舒缓音乐卡片(1、词语昼耘田绩麻未解耕织傍桑阴2古诗<、山居秋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师简介图片内容)

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___范成大(板书)、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共60首、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

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耘绩(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全班齐读、

3>指名读古诗,师正音、(多音字:“兴供”都读四声)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放录音,生听并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3>师生分句读

4>男女比赛读

3、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1>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汇报a、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四时:一年四季杂兴:各种兴致昼:白天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傍:靠近桑阴:桑树下面

b、诗句:指名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靠近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3>同桌交流: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声、

1、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这首诗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看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3、交流汇报。A、昼耘田b、夜绩麻c、学种瓜(板书)师: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4、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我最喜欢“学种瓜”的画面,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爱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范老先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很棒!你们值得我们敬重!你们很了不起。。。。)非常不错。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赞美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1、指导朗读。A、师:对这些勤劳的人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赞美敬重尊敬。。。。)请大家带着赞美和敬重的感情来读第一句,好吗?(指名读)

b、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喜爱)好,我请个同学来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c、分组朗诵,全班朗诵(防轻松舒缓音乐)

2、背诵。)a、看板书背诵b、同桌比赛背c、指名背d、全班闭眼在音乐中背。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田园诗美不美?还想欣赏别的田园诗吗?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鸣》及相关注释。

2、生自读古诗并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比赛读,比赛背(对于读的好的同学和能背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奖品)

六、作业布置。

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积累,多去阅读。下节课我们接着比赛,看谁能夺得冠军?有信心夺冠吗?(好,下课)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呤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学法】

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说教学过程】

操作教学过程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这样导入很自然地把学习带篱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分2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读释义

“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这些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学要求:①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②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③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课后注释或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了解古诗的`作者,诗句的意思。其次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交流、讨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记下来;接着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纠错等,最后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传播信息。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2、体验意境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最终受到思想教育。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了解诗意时,我适时提出:“你觉得诗中应该有哪些景物”?同时鼓励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除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说:“我觉得还应该有蓝天、白云”。还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猫,就更真实了。”等等。显然学生对诗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所说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现在,请你们把这富有情趣的儿时生活画下来吧!”于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开始了绘画,画完后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中。

(三)品味诵读

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更好的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学生对绘画评价之后,我接着说:“诗人也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刻,他会怎么想呢?”这时,学生不言而喻地会想到这首诗,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朗诵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

课末,我整理板书并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最后布置课下作业。

①默写古诗。

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始,教师生动地与小朋友谈话: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4、公园的景色真美,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公园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