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的说课稿(通用5篇)
抛物线的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抛物线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抛物线的说课稿 1
(播放视频00:00—06:10)
在第一阶段,我与学生共同探究了本节课第一部分的内容——抛物线的定义。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选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以及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感受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探索抛物线定义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是通过几何画板来展现抛物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动态的展示中,通过观察,发现和认识抛物线。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感受抛物线,抓住轨迹问题的本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这样就能非常容易的探索出抛物线的定义。
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过程是从看到画的一个过程。
在给出定义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了第二阶段——深入探索,完善体系。请大家继续观看。
(播放视频06:00—17:3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这节课的又一重点内容,而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难点。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是
第一步,回顾求曲线的一般步骤。由于“曲线与方程”“方程与曲线”的这种关系贯穿解析几何的始终,学生对它的体会,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回顾知识,加深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解析法的理解。
第二步,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等手段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加强过程性教学。
第三步,利用表格由学生总结出其他几种形式的抛物线标准方程,以及相应的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这部分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想到研的一个过程。
第三和第四阶段分别是指导应用,鼓励创新以及小结概括,深化认识。请大家继续观看。
(播放视频17:32—结束)
在这两个阶段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方程特点后,给出例题和当堂检测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当堂检测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堂堂清的目的。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深化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在这两个阶段中,体现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逐步展开,学生通过看(观察体验)——画(实验尝试)——想(独立思考)——研(合作交流)——用(巩固提高)的学习过程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手段,以能力提高为目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为学生提供思考及合作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启发学生参与到问题中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解析几何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与思想。
总之,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之后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达到了能力上的提升。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语言的精炼规范上还有一定的欠缺,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课堂变得更严谨,更完美。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抛物线的说课稿 2
本说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等几部分来说。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人教A版高二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第三单元2.3抛物线,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这一节内容主要是抛物线的定义和抛物线标准方程及其运用,它是继椭圆、双曲线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是学习抛物线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对抛物线安排篇幅不多,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椭圆、双曲线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已熟悉,所以精简介绍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二)教育功能
抛物线作为点的轨迹,标准方程的推出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处处是数与形之间的对照、翻译和相互转换。而要得到标准方程,必须适当建立坐标系,抛物线作为“无心”的圆锥曲线,方程对坐标系的依赖关系有其独特的地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结构和形式不仅依赖于坐标系的选择,还依赖于焦点和准线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是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而不是两种形式的内在原因。因此,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是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好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新课程标准
在必修课程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第三单元2.3抛物线中,学生将学习抛物线与方程,了解抛物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抛物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的数学思想。高中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2.学生已有的主要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经历了椭圆、双曲线的特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推导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基础又较为薄弱,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直观形象思维较强但抽象能力较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
(2)会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掌握参数P的几何意义;
(4)掌握四种形式的标准方程的数形特点,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开口方向,并会简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1)研究抛物线定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直觉判断能力及思维优化意识,提高适当建立坐标系的能力;
(3)通过写出不同位置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培养学生的比较、类比、归纳思维能力;
(4)通过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事物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观点,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3.情感目标
(1)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及新旧知识的联系,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
(2)通过欣赏抛物线图形的对称性、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标准方程及图形与标准方程唤起美感意识;
(3)通过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
通过提问、探究、思考解答等教学活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进一步熟悉坐标法;能根据已知条件用坐标法求抛物线的方程;
(3)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4)会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2)抛物线定义及焦点、准线等知识的灵活运用;
(3)数学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其相互转化。
三、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一)教学方法
1.动画演示法;2.观察探究法;3.类比法;4.图表法;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2.对比观察法;3.分析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中的抛物线
通过真实性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抛物线的美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抛物线的动力。让学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抛物线图片,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使本堂课学习成为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实性学习”。数学中学习过的二次函数2y=ax+bx+c(a≠0)的图象也是一条抛物线!
环节二: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由2.1椭圆例6(第41页)和2.2双曲线例5(第52页),我们可以得到产生椭圆和双曲线的另一种方法: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当e=1时,它是什么曲线?
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当动点到一定点距离与它到定直线距离相等(即离心率为1)时点的轨迹是什么的强烈愿望。这一导入新课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完成角色的改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此问题情境,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已学过的特殊知识去探究更一般的未知。
探究一:当e=1时,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
借助几何画板具有独特的动画效果,教师演示,学生观察①两条线段长度的变化;②观察追踪动点M得到的轨迹形状。对照,类比,联想探索出当e=1时,动点M的轨迹为抛物线,进而给出抛物线的定义。
这样入手引出抛物线,便于与椭圆和双曲线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教材首先研究的开口向右的抛物线,也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验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在研究抛物线定义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环节三:抛物线的定义
【板书】1.抛物线的定义(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强调定义的另一种说法:平面内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1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这一说法与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统一,进一步说明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有统一的定义,即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
剖析定义:
1.思考:若定点F在定直线l上,则动点M的轨迹还是抛物线吗?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抛物线的定义,完善抛物线的定义,并让学生在课本定义旁边注明,若定点F在定直线l上,则动点M的轨迹是过定点F且垂直于定直线l的一条直线。
2.抛物线的定义可归结为“一动三定”
一个动点,设为M;一个定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一条定直线l,为抛物线的准线;一个定值,即点M到定点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e为定值1.剖析抛物线的定义,将定义归纳总结其中的要点,可归结为“一动三定”,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强调:抛物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不是双曲线的一支。
环节四: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问题2: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抛物线方程才能更简单,图象具有对称美呢?
学生可能有三种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案,在幻灯片中预置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建系的方法。为了节省时间,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可能有三种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种建系方案有何不同?提问哪个图象更优美,求得的抛物线方程更简单?
学生一目了然,第三种方案图象更优美,求得的抛物线方程更简单。
问题3:再观察3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哪个具有对称美,形式最简单?
2yax(a0)学生不难看出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具有对称美,形式也最简单。
学生最终发现要使抛物线的具有对称美,方程最简单,必须使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再次确认选择方案三。
问题4: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
为了让学生顺利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复习了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即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5个步骤(1)建系设点(2)列式(3)列方程(4)化简(5)证明
采取方案三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学生很顺利地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方程的推导过程及标准方程的寻求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方程的推导中体会到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环节五: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板书】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准线(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板书】3.p(p>0)的几何意义
学生结合图形,说出标准方程中p指什么?为什么p>0?指出p的几何意义是: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FK|(焦准距)。幻灯片展示
由于学生对数学图形、符号、文字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有一定困难,这一环节教学中应根据图形培养学生运用三种语言的能力。
与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类似,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它形式。
探究二:若抛物线的开口分别向左、向上、向下,你能根据上述办法求出它的标准方程吗?
各组分别求解开口不同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应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并填在P58页的表格内,同桌相互交流。教师说明:抛物线标准方程有4种形式,位置不同,方程形式也不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开口方向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5:根据上表中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不同形式,如何判断抛物线的焦点位置,开口方向?
问题6:根据上表中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开口方向的不同,会判断对应的是哪个抛物线标准方程吗?
问题7:4种位置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问题5和6,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方法。问题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寻找异同。教师再展示幻灯片,让学生齐读一遍。在这几个问题上,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切实掌握了4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焦点坐标、开口方向等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重点内容,为后面知识的应用做好准备。
环节六:例题与练习
【板书】例题
例1与练习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由学生口述过程教师适当总结,引导学生发现p的作用,加深对p的认识。通过例1与练习1掌握p的几何意义。
例2与练习2是为学生熟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而设置的。特别是例2(5)(6)小题方程含字母,加深学生对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的认识。例2与练习2要求自主完成解答过程;
请学生板演,学生点评,相互对照交流。教师强调首先要将方程化成标准方程,再判断焦点位置,求得p,再写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最后教师示范解题步骤,学生体会标准解题步骤,并做适当记录。
例3与练习3是用待定系数法、定义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而设置的。教师相信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题目,请学生板演,学生点评,相互对照交流,阐述解答过程,教师强调求抛物线标准方程应注意什么问题?应先判断焦点位置,再选择适当形式的标准方程.教师示范解题步骤,学生体会标准解题步骤。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p的关键作用。
例4与练习4是用定义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知识。体会抛物线定义的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标准方程,即用ppMFxMFy或转化来求p,x,y是抛物线上一点M的横坐标或纵坐标。
环节七: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独立小结本节知识,思考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呈现小结内容。如: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p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掌握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要注意选好什么?4.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有哪些?5.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环节八:作业布置
第1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上交教师批阅;第2题两道思考题,课下小组合作探究解答,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及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节课做准备。
环节九:板书设计
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1.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例题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3.p的几何意义
抛物线的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2-1中的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是继椭圆、双曲线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微积分的基础。根据抛物线定义推出的标准方程,也为以后用代数方法研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是圆锥曲线这章的重要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抛物线定义,明确焦点和准线的意义;
(2)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会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掌握P的几何意义;
(3)掌握四种形式的标准方程的数形特点,并会简单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协作,人际交往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1)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
(2)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和p的几何意义。
难点:在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四、学生情况分析
优点: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缺点: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较差。
五、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诱导式,在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过程中,依据建构主义教学原理 ,通过类比、对比、和归纳,把新的知识化归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具体有:1、实验探索法 2、类比法 3、图表法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类比等方法,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学会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参与,获得体验,学会探究。
抛物线的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抛物线焦点的性质”是抛物线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抛物线的一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和研究的抛物线有关问题的基本工具之一;本节教材对于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第22页“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智能图形、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设计和组织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数学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本人在现行高中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抛物线这一节内容为背景材料,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场地,以《几何画板》为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设计了一堂《抛物线焦点性质的探索》,具体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了解焦点的有关性质;并掌握这些性质的证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解析几何题中的指导作用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能够根据条件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量变与质变,常量与变量,运动与静止)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钻研、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挫折中成长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通过抛物线焦点性质的探索及证明,使学生得到数学美和创造美的享受。
3、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 本节安排两节课,
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几何画板》探索抛物线的有关性质;
第二节课:证明第一节所得到的有关性质。
重点:
(1)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发现抛物线焦点的性质;
(2)如何证明这些性质。
难点;
(1)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发现抛物线焦点的性质;
(2)如何证明这些性质。
二、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学生在网络教室(每人一机),其中装有《几何画板》软件及上课系统,每个学生的窗口,其他学生及教师都可以通过教师机切换,从而和其他学生交流,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交流研究结果。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学生在网络教室(每人一机)中有几何画板软件,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自已阅读,下载有关,利用《几何画板》的操作、试验、猜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结论,并互相讨论观察到的现象、交流研究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使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能够根据条件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
回顾一下抛物线的定义,并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思考用《几何画板》如何作出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图象。 由于创设了一个创作的《几何画板》的窗口及网络窗口,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得到以上问题的多种作法,以下就其中的一种作法作为探索、研究抛物线焦点性质的基本图形。
抛物线的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形式,及其对应的焦点、准线。
(2)能力目标:通过对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建立坐标系的能力,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形成学生对事物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德育目标:通过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
(2)利用坐标法求出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
(3)会根据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1)抛物线的四种图形及标准方程的区分;
(2)抛物线定义及焦点、准线等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通过椭圆与双曲线第二定义引出抛物线)。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原理,通过类比、归纳把新知识化归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二次函数与抛物线方程的对比,移图与建立适当建立坐标系的方法的归纳)。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问学生:
1、椭圆的第二种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用课件演示)
2、双曲线的第二种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大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用课件演示)
由此引出: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求知欲)
教师用直尺、三角板和细绳演示,学生观察所得曲线。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对抛物线的初步认识
物理中抛物线的运动轨迹;数学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生活中抛物线的实例(图片显示)等。
2、抛物线的定义
3、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①学生回顾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方程);
②若焦点F和准线的距离为()这样建立坐标系?由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的内容:抛物线的定义,焦点、准线的意义及四种标准方程;
2、理解参数的几何意义(焦准距)
3、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是坐标系的适当选取。
课后作业:119页习题8.52
4、设计说明:学生在初中学习二次函数时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个抛物线,在物理的学习中也接触过抛物线(物体的运动轨迹)。因而对抛物线的认识比对前面学习的两种圆锥曲线椭圆和双曲线更多。所以学生学起来会轻松。但是要注意的是,现在所学的抛物线是方程的曲线而不是函数的图象。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上,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统一进行展开的,因而对于抛物线的系统学习具有双重的目标性。
抛物线作为点的轨迹,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充满了辨证法,处处是数与形之间的对照和相互转化。而要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必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还要依赖焦点和准线的相互位置关系,这是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而不象椭圆和双曲线只有两种形式。因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也是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好素材。
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通过类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启发学生猜想与概括,利用建立坐标系求出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过程,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标准方程中的参数及其几何意义,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与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必须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或根据后三者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特别对于一些有关距离的问题,要能灵活运用抛物线的定义给予解决。
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对比分析,自己发现结论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