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通用5篇)

发布者:亮剑杀 时间:2025-1-7 09:45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通用5篇)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则仍然采用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

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提出这样一些具体目标: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节。在那天,小朋友都会穿着整洁漂亮的校服进行升国旗、游园、体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学生身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

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段整理数据

(1)让学生观察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学生总人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

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教师向学生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多媒体显示: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130~139

cm,大号——身高140~149cm)

(3)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导学生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教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4)让学生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准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2、制作统计表

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给厂家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

接着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既能反映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我提醒学生: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学生给统计表命名。

3、分析数据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

我再点明: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4、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

3、制统计表

4、分析数据)

5、教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

通过巩固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教学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数据,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武术队的服装。围绕购买服装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是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画“正”字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统计数据的全过程。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需求:

以学校准备为武术队队员购买新的服装引入全课。在师生的交流中得出:要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数,从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学会整理:

(1)初次尝试:同桌合作,尝试分段整理。此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在交流中进行方法的最优化,提出画“正”字法整理。

(2)再次尝试:同桌继续合作,但规定整理的方法,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收集资源。在资源的对比中,体会画“正”字分段整理时的注意点,如:合计的意义,统计表中日期的填写等,让学生初步学会画“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顾总结:分段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3.联系实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分析统计结果,说说知道了什么

4.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1)第2题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统计,第3题是独立完成统计。过程与第1题一样。

(2)介绍:你知道吗?

(3)出示2、3题的两张统计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数据(画“正”字)——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2、师: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

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4、师: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

(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

二、教学新课

1、你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身高差一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

2、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3、老师现在想把你们的校服的型号这样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

4、那么现在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可以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5、用画正字法完成数据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追问: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该怎么办?

(板书:制成统计表)月日

身高(cm)合计120~129130~139140~159人数

9、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

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①反应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追问:这张统计表还缺点什么?给这个统计表起人什么名字呢?当然日期不要忘记写了。

10: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1: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

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成统计表④分析数据)

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学生举例)

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书71页想想做做1

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了统计的结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3;

汇报:谁能汇报一下统计的结果?他的统计结果正确吗?

追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呢?

四、全课总结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来交流一下。

谈话:合计是多少人呢?那么这个合计40人是怎么来的呢?合计中的40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

合计还能对我们统计出来的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检验。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把这张统计表的日期填好。

追问:我们已经完成了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的统计表,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还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回顾交流,总结统计感受。

回顾: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板书: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填统计表,分析结果)

小结:其实像这样根据身高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的方法我们叫做分段整理数据。(同时板书课题:分段整理数据)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数据的分段整理》的说课稿 5

说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入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高情况统计表。

追问: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交流: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和大家交流的?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要求:

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汇报数据,学生计算各段人数。 独立完成统计表。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目要求和数据。

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分段的合理性。

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0为止,分4段。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再完成统计表。

(2)思考交流。

学生阅读下面两个问题,小组交流。

交流:通过统计,你知道些什么,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对少?你估计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1) 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或询问调查,了解以下问题。

A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的长度各是多少千米?

B 在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各是多少枚?

板书设计:

问题——统计——结论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