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
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以供参考。
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硫的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意义,是对前面学过的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可以加深对等知识的理解。
二、说学生
1.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多少掌握了点儿根据化合价定性判断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规律,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而《硫的转化》是这些知识的综合利用,更有难度。
2.对策: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实验探索,促使学生有兴趣主动探求答案,达到分散难点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四、说重点难点
五、说教法
本节课基本方法是综合启发式并把研究性学习渗入课堂中。
具体思路:教师引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果、分组讨论、学生小结 、微观模拟(直观化)、教师小结 、习题巩固。本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状态中。
六、说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古代炼丹家炼丹的一幅图片和世界五大奇河之一的“雷欧维拉力河”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
问题:炼丹中要用到哪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雷欧维拉力河”有何种致命物质?该物质又是怎样产生的`?
二、提问:
自然界中有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它们又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阅读P85、P86)
-2价HS 、NaS、FeS、AsS、AsS、HgS等2224423 0价S +4价SO 、NaSO 223+6价HSO 、SO 、NaSO等24324
探究一: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观察实验,内容包括:
1.观察试管中硫粉的颜色和状态
2.向装有硫粉的试管中加水,了解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一只装有硫粉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完毕,学生总结物理性质.
师生总结:硫单质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和沸点都不高。
思维点拨:
在硫的熔融实验中除了我们观察到的硫在形态上的变化,还存在着硫的不同单质间的转化。
思考硫的同素异形体——斜方硫和单斜硫。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了解硫的物理性质,印象深刻说服力强,并进一步巩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
[提问]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研究硫的化学性质?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启发学生将硫与学过的其它非金属单质类比,预测硫可能和哪些物质反应。根据硫为非金属单质进行预测:硫既可以和非金属反应,又可以和金属反应。
探究活动展开: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硫与非金属反应
探究二:硫与氧气反应
取少量的硫粉置于玻璃燃烧匙中,将硫粉加热到融化状态,迅速伸入底部有少量水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思考:反应体现了硫的什么性质?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成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点燃
S + O=== SO22
[结论]硫具有还原性.
探究三:铁与硫反应
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铜片上堆成一FeS的形状(铜片下方放磁铁),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磁铁落下;
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有火星产生;
移开玻璃棒后反应仍在进行;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思考:
1.通过什么现象说明铁粉与硫粉反应了?
2.反应开始后就把玻璃棒移开,为什么反应仍然进行?
3.如何验证反应产物是三价铁还是二价铁?
4.反应体现硫的什么性质?
结论:
1.小磁铁落下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3.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检验。
加热
Fe + S=== FeS
[结论]硫具有氧化性。
对比金属铁与氯气、氧气、硫反应时的产物,比较氯气、氧气、硫氧化性的强弱。
结论:硫的氧化性不如氯气、氧气强,硫是一种弱氧化剂,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成低价
总结:
单质硫是零价的,处于中间价态,而硫的最低价是负二价、较高
价态正四价、最高价是正六价,零价的硫可以向这些价态转化,因此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通过学习完硫的性质,硫都有哪些用途呢?
师生总结
1、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
2、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
3 、添加入天然橡胶中,增加其耐磨性和弹性,用于制造轮胎、胶管等。
板书
1、物理性质: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不高,存在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
(1)还原性
点燃
S + O === SO22
(2)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加热
Fe + S ==== FeS
练习写出硫与铜的化学方程式
3、用途
黑火药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点燃
S + 2KNO+ 3C ==== KS + N + 3CO3 222
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下午好。我是应聘高中化学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的内容。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接下来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高中化学教材是高中化学课程的物化形态与文本素材,是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主要包括:硫、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学生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材重点关注“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突出了硫及其化合物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应用及教育价值,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硫及其化合物,有利于学生建立价类二维的元素观,也是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
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理论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元素周期律的重要体现。其中,二氧化硫被称为高中化学的明星分子,是各类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本次说课也是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即“硫和二氧化硫”。
结合以上你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结合具体实例、历史资料等,学习硫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认识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会硫单质作为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在历史上的用途。
2、通过实验观察,推断得出到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提升证据推理意识。通过二氧化硫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学习,初步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
3、能够结合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对SO2的性质进行预测,并且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认识SO2的还原性、氧化性,并且书写SO2与H2O2、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结合SO2和SO3的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酸雨的危害,提出防治硫酸型酸雨的措施,提升社会责任感。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SO2的广泛应用,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单质硫的化学性质、SO2的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漂白性
二、说学情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将对我所面临的学生进行分析:
在必修第一册,学生已经以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为例,能从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化学物质,并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能从周期和族的角度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递变性和相似性。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微观视角认识化学物质。
学生初步具备了在具体问题情境下评价、改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初步具备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初步具备了基于具体物质的具体性质和反应的类比思维,基于一类物质的一般性质的概括思维,基于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的微观概括思维,基于化合价升降的氧化还原思维。
学生从综合类别通性的酸碱盐离子反应和价态升降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来学习硫及其化合物存在困难,但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价类二维的元素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认识思路,使认识方式趋向稳定化和内化。
三、说教学方法
为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5个环节来展开。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展示多种含硫矿物,如:自然硫、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有机硫、硫化氢及有色金属硫化物中的硫。由此引入本节新课:硫及其化合物。体现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新知探究
1、硫单质及其性质
展示火山喷发的景象照片,说明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出许多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出现。接下来会介绍硫单质的多种游离态,以正交硫为例,介绍硫单质的物理性质。接着我会展示课前资料:古代炼丹时使用硫单质的资料及火药的成分中含有硫单质。请学生尝试分析硫单质的化学性质,说明分析的理论依据并尝试设计实验获取实验依据。
学生可以从物质类别和价态的角度分析硫单质有氧化性,可以与金属如铁、铜发生反应,也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如氢气反应,同时硫也有还原性,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我也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硫和铁粉的反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理论角度、文献角度、实验角度学习硫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认识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会硫单质作为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在历史上的用途,渗透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硫做铺垫。
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 3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有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的知识,有助于形成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整章知识系统化。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可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认识。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
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3、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学习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的特点得出它是酸性氧化物,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它具有的性质。
三、教法分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
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四、学法分析
我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猜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小结法。
五、设计思路
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知道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的,认真的,科学的接受知识,本机可教学设计如下:
1新课程的导入 承前启后,由上一节的课程引出这一节的课程—硫和氮的氧化物,介绍本节课重点讲述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2介绍氧化物之前,先介绍一下硫的物理性质
3放鞭炮时我们闻到的刺鼻的的气体是什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硫。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留心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示] 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比较,然后向瓶子中倒入水,观察现象。过量时归纳二氧化硫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然后像上面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然学生观察现象。然后说明现象指出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酸,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二氧化硫的第一个性质——酸性
4 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还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回忆,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的联系,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同性:
①、与水反应
②、与碱反应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与盐反应等 。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网络化的形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教材P88实验3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发言进行点评。在此,教师通过SO2的的还原性解释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过程及其PH值的变化情况。这样在教学内容上起到了与情景引入相呼应的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推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1) 与H2O反应: SO2+H2OH2SO3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 化硫,因此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一个可逆反应,用“”表示.
讲 解: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与碱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SO2过量时 SO2+NaOH==NaHSO3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Na2O=Na2SO3 (亚硫酸钠) SO2 +CaO==CaSO3 (亚硫酸钙) 5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是否具有其他的性质?学生将很容易得出
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性质,并能设计出验证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可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不够严密的实验方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将更好的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 还原性:
① 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② 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 加热 2SO3
(2)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6 SO2的任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造成环境污染等危害;那么是否说明SO2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就毫无意义了呢?
教师播放食物“化妆品”—SO2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情况,学生通过视频中的解说,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归纳出SO2的特殊性质: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质)、消毒性、毒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P88实验2,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视频的观看和结论的归纳。并且通过讨论比较得出与氯水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
原理 氯水 二氧化硫 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 SO2与某些有色物质直接结无色物质 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色石蕊试液褪色 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只变红) 进而引导他们讨论活性炭、漂白fen、臭氧、过氧化钠等漂白性的异同。
通过以上SO2性质实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对SO2性质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养成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分析探讨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并且从二氧化硫的性质引导学生推出三氧化硫的性质:是酸性氧化物没有氧化性。
7 二氧化硫的污染:形成酸雨 回顾SO2的用途和对环境的污染,探讨其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用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小结: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