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发布者:不虚此行 时间:2024-12-14 11:45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

《电容器的电容》位于高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电场》的第八节。主要内容包括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常用电容器。

本节既是电场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电磁场的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容器学习了物理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着特殊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电容器”对学生是一个新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

1、知道电容器的构造、作用及充电和放电。

2、理解电容的概念、公式CQ/U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公式Cε/π及其含义。

4、了解常用电容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培养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看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器”对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4、难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抽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电容知识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只是引导、启发给学生以思维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变的形象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讲课过程中突破难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引导课前预习还用了目标导学法、为帮助理解电容用了比较法、实验法。

三、说学法:

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采用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进行学习。

1、自学法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的结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3、归纳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程序即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的环节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创设物理情景由匀强电场联系到电容器。

1、什么是匀强电场

2、那里有匀强电场

学生回答两块互相靠近、互相正对的金属板之间这两个金属板就构成一个电容器。

引出课题《电容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二)讲授新课

1、电容器

首先讲电容器用实物、教学模具、幻灯片让学生明确电容器的结构把废旧的电容器让学生亲手扒开了解其组成。

让学生参与做充放电实验观察电流计的偏转。

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看理解充电、放电。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电场能量的转化。

提出问题电容器能带多少电哪引出电容。

2、电容

通过演示比较水容器来理解电容器水容器能盛水电容器能“盛”电来理解电容器。

复习电场强度的定义EF/q方法来定义电容器的电容CQ/U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掌握。不仅易于消化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巩固重点的目的。提出问题最常用电容器是什么引出平行板电容器。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及两板间电解质的介电常数ε有关系并给出公式CεS/4πkd。不仅有平行板电容器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电容器。

4、常见电容器

借助实物、幻灯片、教具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基础上熟悉常用的电容器及物理符号。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知识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炼知识精华。

四)布置作业

本节作业P123

练习七1、2、3、4

查资料了解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本节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为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2

1、说教材

“电容器与电容”一节是学生在掌握静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一种新的电学元件,抽象出元件工作的物理过程,并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静电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磁振荡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能抽象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规律;学习“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及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列举电容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通过探究过程,体验交流合作的意义及成功探究的喜悦。

3、说教学难点、重点

由于本节要用到静电场中电荷、电势差的知识,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不够,分析起问题来就会显得吃力。同时,在学习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概括及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水平不高,所以此处易成为学习本节的难点。在学习平行板电容器时,需要学生猜想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由于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一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应当很容易掌握,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如下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引入新课。一开始上课时向学生展示收音机电路板上的电容器,介绍电容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及投放各种不同的电容器图片来引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上来,慢慢进入课堂教学环境,同时所举实例也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对于新课的教学,我把它分成了两个小模块和一个大模块。

第一个小模块是电容器模块,包括电容器的构成及充、放电过程。

由于日光灯启辉器上的电容器结构简单,容易解剖,所以在学习电容器的构成时学生通过解剖这样的`废旧电容器来了解电容器的构造,然后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之下概括电容器的构成。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并提出应积极探索多媒体与物理实验的结合,实现对物理实验的实时控制及对实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所以在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教师利用朗威微机辅助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系统与多媒体相结合来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得到这两个过程的电压—时间图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机作图,分析电压—时间图线而得到充、放电过程的规律。

在完成第一个小模块之后,为加深学生对充、放电过程的理解及对电容器功能的了解,教师引入这样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电源就可以直接供电,为什么用电容器来储存电荷呢?它究竟有什么比电源更特别的作用呢?鉴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一般学生是无法思考出正确答案的。这时教师用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应用的实例来解答。学生对问题的“冥思苦想”与教师解答后的“豁然开朗”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节课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理解。

新课教学的第二个小模块是电容的概念。

由于电容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在此引入一个演示实验。先让学生根据充、放电过程对极板所带电荷量Q,极板间的电势差U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虽然是个演示实验但仍然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来设计,并且这个演示实验不仅为引入电容的概念做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学生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构建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引出电容的概念时通过联系密度、电场强度、电势的“比值定义法”及演示实验,学生自然想到用Q与U的比值来表征电容器存储电荷的特性,即引出电容的定义式。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以不同的容器装水及电阻与电容进行类比。这样将抽象的物理量用直观形象的事物及已学的知识进行类比,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体现出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的理念。

新课教学的一个大模块是“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这一部分内容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下面我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一下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1)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启探究之门。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要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作为探究的开端问题的提出不是由教师完成,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生活实际抽象出探究的问题: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及影响关系。充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第二阶段:猜想与假设。这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首先由学生观察平行板电容器及可变电容器实物,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对问题的猜想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干扰,待学生完成猜想与假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科学性原则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评价、梳理、总结。

(3)作为第三阶段,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设计出的每一个实验方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改进,而不能从单纯意义上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评价。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不能满足条件的,可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完成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查各组实验情况,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启发式指导。

(5)第五个阶段——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经历此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对重点知识的建构,同时品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这样,作为本节的重点,这一大模块就完成了。

新课教学的最后一点内容是常用电容器简介。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后由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常用电容器实物。

新课教学完成后,由教师精选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完成后进行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及仅由教师总结的形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总结,理清本节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方法、过程的回顾与思考,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布置两个课下学习的小任务。课下学习的内容首先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还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强对探究问题的兴趣。

5、总结

以上是对“电容器与电容”一节的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及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使传统的物理实验仪器扩展了新的功能,给基本的物理实验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而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不仅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部分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建构,即使是演示实验,也是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来实施的。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3

一、说教材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作用,明确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掌握电容的概念,并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3.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电容公式的建立、理解与应用为本节的重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用的教材确定冲、放电的过程的建立为难点。

(二)说教材处理

新教材中《电容器、电容》一节把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两个重点,课堂容量大,难点集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能力低、空间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大胆进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内容《平行板电容器》放到了下一节进行,从而使本节内容紧凑、容量适中、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对电容器带电量与两极间电压成正比这一结论,教材是直接硬灌给学生的,不宜于学生接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冲放电模拟演示实验,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描点,画线,亲自探索出电量与电压的关系,顺其自然引入电容的概念,从而掌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仅易于消化,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对电容器的冲放电过程教材说的过于简单,加上内容抽象,微观运动又无法演示,学生接受困难;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后面学习电磁振荡的基础,为突破难点,不仅用实物演示,还采用了计算机模拟,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运动过程为后面教学铺平了道路。

对电容器的构造教学,让学生亲手扒开电容器,使学生感到可信,通过动手实验,本来不易于接受的较为陌生的电容器构造,一下变清楚了,使学生认识到就是前面讲过的两块平行金属板,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动态的微观世界真的动了起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教育心理理论,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动静结合。利用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来调动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即为“动态”。教师适时设疑使学生静心思考,即为“静态”。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动静交替的节奏之中。

2、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启发点拨与学生探索分析想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对电容器电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电量与电压的关系,教师引导得出电容器的公式,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二)教学手段

沿用了自制教具、洛仑兹力演示仪传统教学手段,又用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两种教学手段并用,既激发了兴趣,又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通过演示感应起电机演示,使学生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放电情况,教师顺势指出:“出现这两种情况与这两个大瓶子有关,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它就是莱顿瓶,是一种存储电荷的装置,现在叫电容器”这正是学生脑海中想问的问题,教师顺其自然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的求知遇,用洗衣机电机教具展示有无电容器电机启动情况的不同(无电容器电动机不转,只有用手推才可转动,而电容器加上后动机可以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确电容器的重要作用,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首先,学生动手实验,把开电容器展示电容器的构造。

2)演示电容器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器可以充当电源。”从而建立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的.作用。

3)根据上面讲过的实验,指出“使电容器带电这一过程叫充电,使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叫放电”,接着利用模拟实验演示充电、放电过程,从而建立起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的模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建立,我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带电量与电压的关系,让学亲自画出它们的关系曲线,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定义式,为巩固这一概念,又进行了电容器与水容器的对比说明,从而巩固了电容与电量、电压无关的结论。

(三)反馈练习

根据学生底子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确定练习内容。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明确电容器的作用,了解电容器的工作方式,重点掌握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知道它们与电量、电压无关。

1)存储电荷

2)放电

2)定义式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过渡句)好的教材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容器 电容》选自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荷和电能的装置,在此基础之上引入了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最后根据实验探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找出影响电容器储存电荷量多少的因素,从而给出电容的物理意义。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基本性质,知道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且具有能量,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交流电路的动态分析以及L-C振荡电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做到整体把握,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学生的特点。

高中学生一方面有着很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理解电容器这一全新的电学元件;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时具备了不错的逻辑分析能力,能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较为精确的结论,并且能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因此我将通过问题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电容器以及电容器充放电的概念;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对于电场物质属性的理解,从而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电容器的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

【难点】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影响电容器储存电荷量多少的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讲授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吸收知识,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厚积而薄发,在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核心的环节:也就是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将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我会提问学生示波管的工作原理,随后指出在电子束偏转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其做了正功,因此其能量增加,从而说明偏转电极中储存了能量,随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装置可以储存电场能量,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意图:采用复习导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出发,一方面可以快速消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畏难情绪,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已有的知识和未知的问题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1.电容器

首先我会指出像偏转电极那样储存了电荷和电能的装置,就叫做电容器。接着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电容器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一种电容器和偏转电极在构造上非常相似,从而引出平行板电容器的概念。最后我会从构造的角度给出电容器的一般概念,即任何两个相互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

【意图:这里完全可以采用讲授法来讲出电容器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们熟悉的偏转电极为例,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出相关的概念,并且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电容器在构造上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手段会极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习得新的知识】

2.电容器的充放电

在学生认识了电容器的相关概念之后,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探究电容器充放电的电路图,随后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将一定的电压加在电容器的两端,并让学生观察灵敏电流计的.变化,顺势给出充电的概念;接着用单刀双掷开关让小灯泡与电容器构成闭合回路,并让学生观察灵敏电流计以及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给出放电的概念。

随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及发光时间,由于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容概念的生成,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接下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一方面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认真倾听,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即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首先研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对于其储存的电荷多少的影响,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加在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然后对电容器进行放电,观察灯泡亮度和发光时间;其次再来研究电容器的种类对于灯泡亮度和发光时间的影响,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电容观察灯泡亮度和发光时间。

3.电容

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学生不难得出实验结论,此时我会顺势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即:对于同一个电容器,每个极板所带的绝对电荷量跟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成正比,从而引出比例系数C,也就是电容的比值定义式。接着针对这一公式,讲解电容的概念、物理意义以及常见单位。

【意图: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通过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小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主动习得新的知识,而不是单一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环节三:巩固提高

至此,新课讲授的环节就结束了,接下来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我会让学生根据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大胆猜想照相机闪光灯的原理。

【意图: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地与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由学生代表总结今天的收获。

【意图:一方面能够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业我会让学生思考常见的电容器有哪些种类以及电容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意图:这样开放性的作业布置,能够做到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搜索资料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包括:介质种类、构造特点以及电容的可调性等方面进行的分类,从而进一步拓展对于电容器概念的理解。】

以下是一篇关于《电容器的电容》的说课稿范文: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容器的电容》,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电场》的第八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电容器的电容》这一节是电场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电磁场的基础。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常用电容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初步了解电容器,学习物理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场力和电场能的知识,并且有过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经历,这为做好本节课的实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电容器这种非线性元件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感性认识方面比较陌生。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物理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也比较熟悉,但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从实验数据升华到概念、规律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容器的构造、作用及充电和放电过程。

理解电容的概念、公式C=Q/U,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εS/4πkd及其含义。

了解常用电容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看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

难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电容知识抽象难懂,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给学生以思维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讲课过程中突破难点。

目标导学法:引导课前预习。

比较法、实验法:帮助学生理解电容。

学法:

自学法: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

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的结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匀强电场?哪里有匀强电场?引出电容器。

创设物理情景,由匀强电场联系到电容器,引出课题《电容器》。

讲授新课:

电容器:用实物、教学模具、幻灯片让学生明确电容器的结构,让学生亲手拆开废旧电容器,了解其组成。通过充放电实验,观察电流计的偏转,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看理解充电、放电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电场能量的转化。

电容:通过演示比较水容器来理解电容器,水容器能盛水,电容器能“盛”电。复习电场强度的.定义EF/q方法,来定义电容器的电容C=Q/U,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掌握。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及两板间电解质的介电常数ε有关系,并给出公式C=εS/4πkd。

常见电容器:借助实物、幻灯片、教具,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基础上熟悉常用的电容器及物理符号。

知识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炼知识精华。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查资料了解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直观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容器的构造和电容的概念。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坚持依托实际问题去做单元挑战性任务,在真实的活动中探究自然,获得认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辅导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