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说课稿(精选5篇)
打秋千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打秋千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打秋千说课稿 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中的《打秋千》。
教材分析:
歌曲《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它的节奏疏密相间,密表现在下面摇,疏表现荡到空中,形象地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态。
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第1、2小节旋律进行平稳,好象是小朋友刚坐上秋千。接着,旋律起伏比较大,似描绘小朋友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使歌曲更具有趣味性。歌曲的二声部具有伴唱的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丁当”声。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及用自制打击乐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自制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乐器不仅可以产生不同音色,还可以通过变化改变音的高低。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学会歌曲的低声部,解决歌曲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了解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并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表达快乐、高兴的心情。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歌曲教学部分,主要采用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聆听时加入了打击乐器(碰钟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听、奏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歌曲伴奏的方法,而且在和谐的演奏中感受、欣赏、表现了音乐的美。低声部运用自制的小乐器教学辅助进行二声部歌曲学习,解决了二声部合唱中不容易掌握音准等难点问题,合唱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示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相互穿插照应,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愉悦性的美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自制乐器,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
2.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既了解了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又能引导学生运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自制小乐器、玻璃杯
教学方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多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审美体验,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展示自制乐器,解决歌曲难点;二新歌教学部分;三拓展;四学生畅谈收获小结下面就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作以说明: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制乐器,解决歌曲难点:
1.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谈话导入到教师自制的小乐器,学生通过反复敲击、聆听总结出:金属管越长,声音越低;金属管越短,声音越高。
2.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一些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物体,导入到教师提前准备的玻璃杯,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来改变杯子的声音,总结出: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水越少,声音越高。(通过欣赏及用自制打击乐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自制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乐器不仅可以产生不同音色,还可以通过变化改变音的高低。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学会歌曲的低声部,解决歌曲难点。)
二、新歌教学部分: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1.简介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简介仡佬族的风土人情,悦耳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完美地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第二次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大胆地发言质疑,来表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打下了基础。)
3.仡佬族小朋友玩的秋千上有铃铛,启发学生说出碰钟和三角铁的声音最接近铃铛的声音。再听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碰钟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学生在听、奏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歌曲伴奏的方法,而且在和谐的演奏中感受、欣赏、表现了音乐的美。)
4.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范唱是连接歌曲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的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音乐鉴赏力。)
5.学生随钢琴伴奏轻声地哼唱歌曲。
6.对歌曲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引导学生随1234的韵律来模仿打秋千的动作,让学生感悟到数1时最用力,数3时力度稍强,使学生演唱歌曲时突出强拍和次强拍。(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歌曲联系起来,使音乐知识的学习融入了情感,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7.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8.教师和仡佬族的小朋友一起演唱。教师边敲自制的小乐器,边唱歌曲的低声部。引出《打秋千》是一首合唱歌曲,低声部整齐平稳的节奏,体现出的是一种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块儿使的精神。
9.学生演唱低声部,为仡佬族的小朋友伴唱。(找一、两个学生敲击自制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运用自制的小乐器教学辅助进行二声部歌曲学习。通过演奏小乐器,让学生掌握歌曲的二声部,解决了二声部合唱中不容易掌握音准等难点问题,合唱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活动水到渠成。)
10.学生与教师配合演唱歌曲。教师演唱歌曲的高声部,学生演唱歌曲的低声部。
11.学生分组巩固歌曲,感受合唱歌曲的和声效果。(加入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示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相互穿插照应,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愉悦性的美感。)
三、拓展:通过自制小乐器创编低声部,为歌曲伴奏。(此环节根据时间随机处理)
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编,将低声部简化,试听伴奏的效果,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同时,加入创编的低声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进行探索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学生潜能即兴创造,激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四、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小结。
音乐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生活中到处有音乐,只要大家多留心,多积累,美妙的音乐就属于我们。
打秋千说课稿 2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辽海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为《打秋千》:这一单元以日常生活的游戏为载体,使学生充分地童年生活的乐趣,《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它的节奏疏密相间,形象地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态。,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使劲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也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服装上或在秋千上拴的铃铛,随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悦耳的“丁丁当当”的声响。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下滑音、八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并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唱的技能与技巧及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在合唱中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习初步的合唱技巧,并唱准下滑音与八分休止符。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多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审美体验,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二音乐游戏激趣导入三感受音乐四学习歌曲五综合表现六教学小结下面就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作以说明:
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带领学生伴随一段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并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增强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韵律美,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音乐课学习之中。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因此第二个环节我从兴趣出发,将教学难点设计成音乐游戏并激趣导入新课教学,首先我问学生平时你都喜欢哪些娱乐活动?打秋千时是什么感觉?有时荡起,有时落下就像音有高低一样,然后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做音程演唱,最后学习秋千的加油歌(歌曲的第二胜部)
指导演唱的均衡与和谐。这一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感受与体验,我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设计了由潜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听辨歌曲的情绪、内容,并用动作体验歌曲的节拍规律,从而对歌曲的音乐要素及情感内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首先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发挥想象力了解歌曲表现的情景,然后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后用律动和打击乐器伴奏的方式感受并表现歌曲的节拍规律。
第四个环节学习歌曲,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歌曲,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出示歌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再用听唱法教唱歌曲的第一声部,指导下滑音、八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接下来用生动活泼的歌唱形式来练唱歌曲,如师生分句结唱,小组对唱等并指导学生换气记号的运用及结尾处衬词要唱得干净利落,为歌曲设计表演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歌曲,然后指导第二声部的练唱,两声部配合要均衡和谐,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让学生提出有困难的地方并予以解决,问:“第二声部应用生麽样的声音表现铃铛的清脆?(轻盈跳跃)应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首歌曲?
使学生在感受体验中主动探究思考处理歌曲的方法,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最后指导学生分两个声部合唱,注意速度要稳和声部间的均衡与和谐。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理念,实现了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综合表现,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为歌曲创编个表演、分声部轮唱、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然后分组展示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具有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方法,就能挖掘这种能力。”因此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完善了评价机制。
最后进行教学小结:“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打秋千时那种有趣、美妙的感觉,希望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并伴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法国的著名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这节课我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一个自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激发独立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增强审美体验,愉快学习,主动发展。
打秋千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打秋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打秋千时的欢乐场景。歌曲为 2/4 拍,一段体结构,音域适中,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演唱。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还能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级的音乐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节奏感和音准基础,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简单的歌曲。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打秋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音准。
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表现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歌曲演唱中体验到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
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通过表情、动作等进行表现。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尤其是切分节奏的演唱要准确且富有弹性。
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展现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要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2. 演示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等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演唱风格和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演唱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演形式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与歌曲相关的情境,如播放孩子们打秋千的视频、展示秋千的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公园打秋千的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玩秋千时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回忆打秋千的快乐体验,从而引出课题《打秋千》。
2. 歌曲学习(15 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引导学生跟琴哼唱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重点练习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如: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奏。
教师按乐句教唱歌曲,学生逐句跟唱,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错误。唱熟后,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如齐唱、分组唱等,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3. 歌曲处理(10 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如歌曲的开头要表现出孩子们欢快地走向秋千的情景,演唱时声音要轻快;中间部分是打秋千的过程,要唱出秋千的高低起伏,声音要有弹性;结尾部分表现孩子们玩得开心不舍得离开,声音要渐弱。
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在演唱时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如微笑、摇头、摆手等,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8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打击乐伴奏。可以利用课堂上的乐器,如木鱼、响板等,为歌曲伴奏,也可以用拍手、跺脚等身体打击乐来配合。
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表现。
5. 课堂小结(2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节奏的掌握、歌曲的处理以及创编表演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演唱、表演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小组合作创编环节,部分小组的组织不够有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打秋千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它以简洁明快的旋律、生动形象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打秋千时的欢乐场景。这首歌曲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音准等,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初步认知。其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较为活泼,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演唱挑战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音乐学习素材。
二、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较为准确地跟唱简单的歌曲旋律,但对于复杂的节奏和音乐情感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准确地演唱歌曲。
认识并能准确唱出歌曲中的装饰音,如波音、滑音等,丰富歌曲的演唱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哼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歌曲演唱中体会到快乐和自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的控制、声音的明亮度等,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尤其是其中的弱起节奏和切分节奏,让演唱更具韵律感。
2.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在演唱中恰当地运用装饰音,使歌曲的演唱更加生动、富有韵味。
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歌曲表演,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充分地展现出来。
五、说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打秋千的情境,如通过播放打秋千的音效、展示秋千的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打秋千的场景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意境。
2. 游戏教学法: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如节奏游戏、歌词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示范法:教师通过准确的范唱、范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和演奏技巧。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合唱、小组创编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欢快的游乐场背景音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场里最喜欢玩什么项目呀?”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玩一个特别有趣的项目,它在古代就有了,叫做打秋千。”接着播放一段孩子们打秋千的动画视频,引出课题《打秋千》。
2. 感知体验(7 分钟)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打秋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打秋千,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听完歌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让学生初步描述对歌曲的感受。
3. 学唱歌曲(15 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唱,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错误。重点教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切分节奏,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
学生跟琴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曲,唱熟后,学习第二段歌曲,方法同上。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歌曲中的装饰音,如波音和滑音,先示范演唱含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模仿,然后让学生在演唱中注意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更加生动。
4. 歌曲处理(8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歌曲开头表现出孩子们对打秋千的期待,演唱时声音要轻柔、欢快;中间部分秋千荡起来了,声音要明亮、有弹性;结尾部分表现孩子们的不舍,声音要渐弱。
让学生根据情感分析,在演唱时加入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如微笑、摇头、摆手等,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5. 拓展创编(5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创编活动,可以是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也可以是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打击乐伴奏。
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创编成果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民族音乐,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对歌曲的演唱和表演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小组合作创编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由于小组分工不够明确或者引导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小组合作的组织和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打秋千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打秋千》是一首充满活力与欢乐的儿童歌曲,它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展现了孩子们打秋千时的愉快心境。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且富有变化,歌词简单易懂且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教材编排来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来学习。在音乐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节奏感,但对于音乐情感的深入理解和细腻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玩,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打秋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如前八后十六、附点八分音符等。
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并且学会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演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音乐的奥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歌曲演唱中充分感受打秋千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节奏的把握以及音准的控制。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通过声音和表情将歌曲中的快乐传递出来。
2.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型,如前八后十六与附点八分音符的交替出现,使演唱节奏稳定且富有韵律。
启发学生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如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舞台布景等,使表演与歌曲完美融合,展现出歌曲的意境。
五、说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打秋千的'视频、图片以及歌曲的动画 MV,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法:通过反复的节奏练习、发声练习以及歌曲演唱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情感表达以及表演形式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打秋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歌曲,如模拟打秋千的动作来感受歌曲的节奏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 分钟)
教师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做简单的律动,如拍手、跺脚、扭腰等,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律动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时间都喜欢做哪些有趣的活动呀?”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说:“老师知道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活动,很多小朋友都喜欢,那就是打秋千。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一首关于打秋千的歌曲。”从而引出课题《打秋千》。
2. 歌曲学习(15 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的音频,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同时引导学生用手轻轻跟着节奏摆动,感受歌曲的整体节奏和旋律特点。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这次让学生轻声哼唱,哼唱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情况,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如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型,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例如,对于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教师可以用“跑跑走”的口诀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对于附点八分音符,则可以通过对比有附点和无附点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每句唱完后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准确。唱完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演唱这一段,然后分组检查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评价。
3. 歌曲处理(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欢快、中间的兴奋以及结尾的意犹未尽。然后让学生根据情感变化,在演唱时运用不同的力度,如开头用较弱的力度表现期待,中间用较强的力度表现秋千荡起的兴奋,结尾用渐弱的力度表现不舍。
教师鼓励学生在演唱时加入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如眼睛明亮有神、嘴角上扬表示快乐,身体随着节奏微微晃动表示秋千的摆动等,使演唱更加生动形象。
4. 拓展与创新(8 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讨论并为歌曲创编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可以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如木鱼、三角铁、沙锤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铅笔盒、书本等进行敲击伴奏。
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先进行打击乐演奏,然后小组全体成员一起演唱歌曲,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节奏的准确性、与歌曲的契合度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5. 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节奏型的掌握以及打击乐创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