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精选5篇)

发布者:老枪火 时间:2024-11-28 22:51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精选5篇)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 1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

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

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

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

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生豆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生豆芽》这一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豆芽是幼儿常见且熟悉的食物,但对于豆芽是如何生长出来的,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现象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去探索答案。对于植物的生长,他们在之前的活动中可能有过一些简单的接触,但像生豆芽这样具体又有趣的实践操作,能够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探索求知的心理需求。

三、说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生豆芽的基本步骤,知道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亲自参与生豆芽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耐心等待植物生长的品质。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兴趣,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意识。

四、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豆芽,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绿豆若干、透明塑料瓶(底部打孔)、纱布、水、小铲子、记录纸、笔,以及生豆芽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五、说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通过展示一盘新鲜的豆芽,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幼儿是否知道豆芽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从而自然地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 生豆芽。

基本部分

观察绿豆: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小把绿豆,让他们仔细观察绿豆的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解生豆芽的步骤:结合图片或视频资料,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详细讲解生豆芽的步骤。首先要挑选优质的绿豆,然后将绿豆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接着把浸泡好的绿豆放到有孔的塑料瓶里,瓶底铺上一层纱布,再用纱布把绿豆盖住,每天给绿豆浇适量的水,保持湿润,并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如 “为什么要给绿豆浸泡水呀”“为什么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呢”,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加深对生豆芽条件的理解。

幼儿动手操作:幼儿分组进行生豆芽的实践活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方法,鼓励幼儿互相合作,比如一起给绿豆浇水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把每天豆芽的变化情况用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记录在记录纸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一起回顾生豆芽的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如豆芽每天的变化让自己很惊奇等。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幼儿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六、说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自己生的豆芽带回家,和家长一起烹饪并品尝,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同时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的意识。

在班级的自然角里,继续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有哪些异同,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 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科学活动《生豆芽》,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阐述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生豆芽》是一个极具生活气息且蕴含丰富科学知识的活动主题。豆芽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其生长过程却蕴含着植物生长的奥秘,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探究内容。通过开展这个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对身边事物好奇、爱探索的天性,还能引导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环境等科学知识,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为幼儿开启一扇探索自然奥秘的大门。

二、说幼儿情况

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对植物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于植物生长过程的系统实践探究还相对较少。而生豆芽这一活动,正好可以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三、说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清晰地说出生豆芽的主要步骤,理解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重要影响,并且熟练掌握简单的观察记录方法,准确记录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生豆芽的实践活动,幼儿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遇到问题时能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从而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以及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让幼儿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豆芽,对其外观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有过简单的种植植物或观察植物生长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准备充足的绿豆种子、不同规格的透明容器(如塑料杯、花盆等)、干净的纱布、喷壶、温度计、记录表格、笔以及展示生豆芽完整过程的多媒体课件等。这些材料既能满足幼儿操作实践的需求,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说活动过程

趣味导入,引发兴趣

利用故事《豆宝宝的奇妙旅行》引入活动,讲述一颗绿豆种子渴望长大变成豆芽的故事,然后展示一颗绿豆,问幼儿想不想帮助这颗绿豆变成豆芽呀,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引出 “生豆芽” 这一主题。

观察探究,了解原理

绿豆大观察:将绿豆分发给幼儿,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全面观察绿豆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生豆芽步骤: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动画演示结合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生豆芽的步骤,如先选种,再浸泡、沥水、放置在合适容器中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边讲解边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每个步骤的作用,帮助幼儿理解豆芽生长的条件。

实践操作,记录变化

分组操作:幼儿分成小组,按照所学步骤进行生豆芽的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合理分工,如有的幼儿负责浇水,有的负责记录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事项,及时解答幼儿遇到的问题。

观察记录:为每个小组发放记录表格,引导幼儿用绘画、简单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记录豆芽每天的生长变化,如豆芽的长度、颜色变化等,鼓励幼儿坚持记录,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能力。

展示分享,总结提升

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豆芽的生长情况以及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果,再次强调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以及植物生长的奇妙之处,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植物世界的兴趣。

六、说活动延伸

在班级自然角设置 “豆芽成长展示区”,继续观察豆芽后续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思考豆芽长大后还可以变成什么,拓展幼儿的思维。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自己生的豆芽制作美食,品尝劳动成果,并和家人分享生豆芽的过程和感受,将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强化幼儿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生豆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目标、说活动重难点、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生豆芽》这一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豆芽是幼儿常见且熟悉的食物,但对于豆芽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幼儿却充满了好奇。通过本次活动,能引导幼儿亲自参与生豆芽的实践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要求,即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二、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喜欢问 “为什么”,乐于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寻找答案。同时,他们在之前的科学活动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植物种植活动,有了初步的植物生长相关经验,但对于生豆芽这一具体过程还比较陌生,所以本次活动对他们来说既有吸引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说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幼儿能够了解生豆芽的基本步骤和所需条件,知道豆芽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技能目标:通过亲自参与生豆芽的'操作活动,幼儿能掌握正确的生豆芽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记录豆芽生长的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耐心、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四、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生豆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观察并记录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只有让幼儿清楚地了解生豆芽的具体操作流程,并亲自去实践、观察,才能实现活动的认知和技能目标。

活动难点:理解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如何为豆芽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因为这涉及到一些相对抽象的科学概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对比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幼儿突破这一难点。

五、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豆芽,了解一些常见植物的生长特点。

物质准备:绿豆或黄豆若干、透明塑料杯、纱布、水、记录纸、笔,以及展示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六、说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3 分钟)

通过展示一盘豆芽实物,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幼儿是否知道豆芽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猜测,从而自然地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 生豆芽。

基本部分(20 分钟)

讲解生豆芽的步骤(5 分钟):教师结合准备好的材料,如绿豆、塑料杯、纱布等,一边示范一边详细讲解生豆芽的步骤,包括选豆(选择颗粒饱满的豆子)、泡豆(用温水浸泡一定时间)、铺豆(将泡好的豆子铺在有纱布垫底的容器里)、浇水(保持纱布湿润)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生豆芽的具体操作流程。

讨论豆芽生长的条件(5 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想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对比实验(如不同温度、水分环境下豆芽生长情况对比),帮助幼儿理解豆芽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幼儿操作实践(10 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生豆芽的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如豆子不要放太多、浇水要适量等。同时,引导幼儿用准备好的记录纸和笔,以简单的符号或图画记录下豆芽每天的生长变化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结束部分(7 分钟)

分享交流(5 分钟):请幼儿将自己记录的豆芽生长过程展示出来,互相分享交流,说一说在生豆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自己的豆芽有什么变化等,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豆芽生长过程的认识。

总结提升(2 分钟):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豆芽生长的条件和生豆芽的步骤,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观察记录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奥秘的兴趣。

七、说活动延伸

在班级自然角设置 “豆芽成长观察区”,让幼儿持续观察豆芽后续的生长变化,如豆芽长出叶子后的样子等,并定期进行记录和交流。

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不同的豆子(如红豆、黑豆等)生豆芽,比较不同豆子生豆芽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异同,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探究范围,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大班科学说课稿《生豆芽》 5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大班科学活动《生豆芽》展开说课,下面我从多个方面来阐述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生豆芽》这一主题契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豆芽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幼儿虽然熟悉其形态,但对于它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选择这个内容开展科学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植物生长的神奇,了解生命的奇妙变化,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和对自然现象关注的良好素材。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升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认知能力。

二、说幼儿情况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观察力日益敏锐,动手能力也逐渐增强,并且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植物相关知识,例如知道植物需要阳光、土壤等才能生长,但对于生豆芽这种不需要土壤的特殊植物生长方式会感到新奇,有主动探究的意愿。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豆芽生长所需的具体条件以及一些较为细致的操作环节,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说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准确说出生豆芽的主要步骤,包括选豆、浸豆、沥水、保湿等环节,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生豆芽的操作,提高动手操作技能,同时学会用图表等形式记录豆芽生长阶段的不同形态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等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豆芽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现象的浓厚兴趣,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以及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美好情感。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清晰掌握生豆芽的完整步骤和操作方法,能够亲自实践生豆芽,并细致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有效记录。这是本次活动的基础内容,只有扎实掌握了生豆芽的操作流程,幼儿才能深入探究后续的相关科学知识,所以将其设为重点。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并归纳出豆芽生长所必需的温度、湿度、空气等条件,明白这些条件对豆芽生长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条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对比观察等多种方式去体会和总结,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故列为难点。

五、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观察过植物生长或参与简单种植活动的经历,对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有初步认知。

材料准备:准备充足的绿豆种子、若干透明塑料容器(便于观察豆芽生长情况)、干净的纱布、水、小喷壶、温度计、记录图表(标有日期、豆芽形态等栏目),以及展示豆芽生长过程的视频资料。

六、说活动过程

趣味导入(3 - 5 分钟)

以一个有趣的谜语 “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市场有得卖,园里不种它” 引出豆芽,展示豆芽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豆芽的外形特点,然后提问幼儿想不想知道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以此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顺利导入活动主题。

知识讲解与讨论(8 - 10 分钟)

教师示范讲解生豆芽的步骤(5 分钟):教师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在幼儿面前进行生豆芽的示范操作,边做边详细介绍每一个步骤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选豆时要选颗粒饱满的豆子,因为这样的豆子生命力更强;浸豆要用温水,是为了唤醒豆子等,让幼儿在直观的示范中了解生豆芽的详细流程。

讨论豆芽生长的条件(3 - 5 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鼓励幼儿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发言。教师倾听幼儿的想法后,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下豆芽生长对比的图片(如温度过高、过低,水分过多、过少等情况),引导幼儿分析并总结出豆芽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实践操作与观察记录(12 - 15 分钟)

幼儿分组操作(8 - 10 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刚才学到的步骤进行生豆芽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豆子铺得太厚、浇水不均匀等,确保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完成操作。

观察记录(4 - 5 分钟):为每个幼儿发放记录图表,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并在图表上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记录豆芽的'形态、高度等变化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让幼儿养成持续关注事物发展的好习惯。

交流分享与总结(5 - 7 分钟)

分享交流(3 - 5 分钟):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让幼儿轮流展示自己记录的豆芽生长情况图表,分享在生豆芽过程中的有趣发现、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等,通过相互交流,幼儿可以从同伴那里学到更多的经验,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提升(2 分钟):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生豆芽的步骤和豆芽生长的条件,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认真探究的精神,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现象,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七、说活动延伸

在班级自然角设置专门的豆芽观察区,让幼儿可以持续观察豆芽后续的生长变化,比如豆芽长出叶子后的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并用绘画、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定期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豆子(如黄豆、黑豆等)生豆芽,对比不同豆子生豆芽的异同点,探索不同种子在相同环境下的生长差异,拓宽幼儿的科学探究视野,加深对植物生长知识的理解。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