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望梅止渴》说课稿
语文一年级下册《望梅止渴》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一年级下册《望梅止渴》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一年级下册《望梅止渴》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在经过一片荒原时,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士兵们一个个口干舌燥,但附近根本找不到水喝。眼看着行军速度越来越慢,这时,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使将士暂时忘记了干渴,打起精神,终于走出了荒原
课文的篇幅不长,但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适合让学生朗读积累。
二、教学定位
《望梅止渴》是一个历史题材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加上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还不是很多,所以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必定存在一定困难。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悟、有所得、有所积累呢?课前我进行了一番思索。
思考一:读成语故事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意义
成语故事源远流长,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文辞精练,记录着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睿智。学习成语故事,能使学生从小走近传统文化,了解典故的内容,充分吸收中国古代文化语言的精华与智慧。并且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从学科落实两纲教育的角度而言,学生的精神品质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将受到潜移默化地滋养
思考二:培养问题意识,带问题读文是一种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一些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考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望梅止渴》是语文书中编排在第七单元的课文,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对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识字,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读通词语,读好词语,还应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已学的字词要不断地复习滚动,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三、教学目标
在思考中明确了教学的抓手后,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积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等词语。
2.在指导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语重点读好描写曹操动作语言的句子。在读中理解望梅止渴的原因,体会曹操的聪明才智。
3.并能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谈谈自己是如何贯彻课前思考的一些理念的。
(一)字词教学
首先从字词教学看,在教学的“第一版块:旧知导入 出示课题”时,我就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让学生拼读“喝水”这个词语,帮助他们继续巩固拼音。
然后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这个词语,其实是在进行默写。学生积累的词语越来越多,如果不是反复地复现的话,他们就很容易将形近字混淆,甚至遗忘。而且在课堂中就帮助学生巩固一部分常用的字词,也可以减轻他们回家后默写的负担。
接着用换部首的方法让学生记住生字“渴”,在这过程中老师及时提醒:口渴就会喝水,所以“渴”的部首是“三点水旁”。水是用嘴巴来喝的,所以喝的部首是“口字旁”。这样一来,就帮助学生辨析了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随后在板书课题的同时,让学生重点跟着老师写一写“止”和“渴”,对课文中要求书写的字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指导。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如“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会给他们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第二版块: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时,我就媒体出示这些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借助拼音把它们读正确。在反馈交流读正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烈日高照 火烧火燎”是描写天气炎热的词语。“口干舌燥 嗓子冒烟”写出了干渴的程度。理解词语后再让学生把词语读读好。
但是在进行这部分字词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字词不是本篇课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因此,这里不宜花大量的时间,学生的交流反馈一定要快。这样整节课的字词教学才会有侧重,凸显教学重点。
(二)阅读教学
从文章的阅读理解看,我是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然后教学紧紧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
在“第一版块: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
学生有了质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去思考。但是质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会出现话说不清楚,提出的问题浅显,答案显而易见等现象,这时老师不必着急,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他们进行归纳。如果学生实在提不出问题,就由老师来提: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望梅怎么来止渴?在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
接下去的教学就围绕着问题来展开。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时要引导学生先弄清曹操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这些情况在课文的第1、2小节中很容易找到,所以重点不是找而是找到后的读。我采用自己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记忆课文内容,最终达到不看书就借助板书把曹操他们遇到的情况说出来的目的,为学好课文后学生自己讲故事作铺垫解决第二个问题 “望梅怎么止渴?”时,我采用引读第三节的方法让他们找到了答案,但这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理解上。于是我让学生想象酸溜溜的梅子,让他们体会想到梅子时的感受。随后再看酸溜溜的梅子,让他们体会看到梅子后的感受。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对梅子怎么来止渴的原因就更清楚了。
在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激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新的问题。当学生弄明白了“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望梅怎么止渴?”这些问题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里到底有没有梅林?学生会联系课文中“荒原”一词,知道那儿根本没有梅林。这时可再次让学生理解“望梅止渴”。学生联系了课文内容,知道原来在课文里“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将士们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变得湿润,暂时止住了干渴。
语文一年级下册《望梅止渴》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在经过一片荒原时,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干燥,但附近根本找不到水喝。眼看着行军速度越来越慢,将士们口干舌燥,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使将士们暂时忘记了干渴,打起精神,终于走出了荒原。
二、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积累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体会曹操的机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望梅止渴”这一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创设荒原干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指导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荒原干旱的动画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会感到怎样?会怎么做?然后引出课题《望梅止渴》。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阅读中的问题。
识字教学
利用识字卡片或多媒体展示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组词、造句。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识字效果。
细读课文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和曹操的机智。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将士们在困境中的心情和曹操的决策对士气的影响。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如何应对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望梅止渴”这一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鼓励学生收集其他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
总结全文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望梅止渴”的含义和曹操的机智。鼓励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字写三遍。
(3)收集一个成语故事,准备在下次课上与同学分享。
语文一年级下册《望梅止渴》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在经过一片荒原时,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但附近根本找不到水喝。眼看着行军速度越来越慢,这时,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使将士们暂时忘记了干渴,打起精神,终于走出了荒原。
这个故事是一个历史题材,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理解上必定存在一定困难。但成语故事源远流长,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记录着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睿智。学习这样的故事,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典故的内容,充分吸收我国古代文化语言的精华与智慧。并且,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生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精神品质将受到潜移默化地滋养。
二、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相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望梅止渴”的意思。
引导学生从读中去释疑,从读中去感悟,初步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曹操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境。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荒原、烈日、口渴的将士等场景,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精读课文: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巩固练习:通过识字游戏、选字填空等形式,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同时,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望梅止渴”的含义和故事背后的道理。同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一片荒原和烈日,旁边写上“望梅止渴”四个大字。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逐步添加生字、词语和句子等板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和背后的道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多举例子、多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