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精选8篇)

发布者:老枪火 时间:2024-10-18 15:08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精选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精选8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1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所讲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有理数及其运算,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全新的,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是小学所学的四则运算的继承和发展,就本节内容来看,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建立在刚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基础上的,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理数的减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特别容易和前面的加法混淆。初学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所以要通过对法则的透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这节课首先从某一天的温差出发,引入有理数减法,使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然后根据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又以两个实际问题进行运用,使数学计算变得生活化,数学课变得活泼一些,没有这么枯燥无味。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3、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其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及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减法与加法的转化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同学会出现符号处理有误,法则选择不灵活等问题。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调控作用,随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注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得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四、 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是40C,最低气温是-30C,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0C比-30C高多少度吗?(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温度计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昨日气温是-10C,再降30C是多少度?

学生根据小学掌握的知识都能理解,是用减法运算。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4-(-3)= -1-3=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观察探索,得出结论。

4-(-3)=?引导学生回想小学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被减数=差+减数,即?+(-3)=4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7+(-3)=4,所以:4-(-3)=7

在学生学生得出4-(-3)=7后,老师引导学生填空:4+ 3 =7。对这两个算式加以比较,找到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1-3=?采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答案。

刚才两个算式:4-(-3)=4+3=7,-1-3=-1+(-3)=-4,从左到右哪些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不变的数?能得到哪些结论?请用一句话把这个结论概括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长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同学概括得最精炼。(设计意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验证结论

完成课本62页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题目的验证,才有说服力,才能使这个法则得到运用。

4、 运用法则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9-(-5) (2)(-3)-1 (3)0-8 (4)(-5)-0

要求学生按照法则规范写出解题过程,可请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来演板,不要怕学生出现错误,对没有做对的同学要找到出错的原因,予以纠正。特别是(2)(3)小题,估计有不少学生写成:(-3)-1=-3+1,0-8=0+8,错误认为题目中的减号,又是负号,导致“一号两用”,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不分。

例2,例3(投影仪投影)是实际应用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享受在经历苦苦探索之后而轻松解题带来的快乐心情。

巩固练习:课本63页,随堂练习第1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各自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由做得既快又准的同学负责指导本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补充练习:

1、-7比-2大多少?

2、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a-b=a+(-b) D.两个数的差一定比被减数小

(设计意图)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概念的理解程度选择题最容易出错。概念要理解得非常透彻才能答对。

5、 拓展,延伸

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做!

钟面上有1、2、3、……、12,共十二个数字,试在某些数的前面添加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设计意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挑战,但数学的乐趣在于不断探究,永不止步,永攀高峰!

6、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惑?

注意:运用有理数法则时的“两变”,“一不变”。

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一不变:被减数保持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又提高了表达能力。

7、 布置作业:63页至64页,1、2、4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p;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略)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2 、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 –(– 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思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 –(– 3)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 –(– 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 –(– 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4 –(– 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 –(– 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 –(– 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思考: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54 “随堂练习”。

2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2 、 P54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 、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P55的习题第5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 、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P54—55习题2.6第1 、 2 、 3 、 4题

2 、课外思考:

P55习题2.6试一试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4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局限性的减法运算,并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探讨交流,讲练结合设计本节课.

(一)复习回顾

1.-2的相反数是____,+0.3的相反数____,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__.

2.计算

(1) 4 + 16 =

(2)(–2)+(–7)=

(3)(–1)+3.6 =

(4) 2 + (–4) =

(5)(–5)+ 5 =

(6) 0 + (–8)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熟悉旧知,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知识引入问题,然后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3-(-3)=?也就是问什么数加上-3等于3?

因为6+(-3)=3 所以 3-(-3)=6

师问:3+?=6 生答:3+ 3=6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式子:

(1)3 -( –3)=6; (2)3+3=6

你发现了什么?换些数试试。(学生自主思考)

9-8=____, 9+(-8)=____;

15-7=____, 15+(-7)=____.

然后比较上面的式子,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法则,教师板书法则。并强调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个要素不变。(两变一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练习: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____;

(2) 0 -(-4)= 0 ____ 4 ;

(3)(-6)-3 =(-6)+_______;

(4) 1-(+39)= ____ +(-3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边口述,边解释法则,学生能找准在将减法变加法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

(四)典例讲解

例4计算:

(1)(-3)-(-5)

(2)0-7

(3)7.2-(-4.8)

教师板演示范(1),示范书写过程,学生完成(2)(3)。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板演,为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学生练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指正。

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通过上述例题,学生不难解答。

(五)当堂检测

1.计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17·中考)计算:|(-3)-5|=____.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主谈收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给与必要总结.

设计说明: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1.3第3题(1)(2)(5)(9)(10)第4题(1)(5)

选做题: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设计说明: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有理数的减法》的数学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理数的减法不仅是对有理数加法的逆向应用,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基础。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减法运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面对减法的逆向思维,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加法运算出发,理解减法的本质,同时,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运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培养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理解减法的逆向思维。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减法的本质,最后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讲解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强调减法的逆向思维。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总结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技巧。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注意事项。

5. 布置作业:设计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算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有理数减法的定义、法则、例题解析和练习反馈等部分,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以上就是我对《有理数的减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的聆听!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节关于《有理数的减法》的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规划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七个维度进行介绍。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属于有理数运算章节的核心内容。有理数的减法不仅是对加法运算的逆向操作,更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减法法则,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有理数减法的逆向思维可能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通过直观、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本质,同时,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三、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能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培养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勇于挑战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把握

重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掌握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方法。

难点: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理解减法的'逆向思维,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选择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分层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过程规划

1. 情境导入:通过购物、温度计等生活实例,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 新知探究:

讲解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强调减法的逆向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方法,总结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基础到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技巧。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 布置作业:设计实践性、创新性作业,如调查生活中的有理数减法应用,撰写数学日记等,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同时,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我对《有理数的减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7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数学中关于《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理解其背后的数学逻辑,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建立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有理数的运算范围。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并能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减法转化为加法”这一数学逻辑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直观演示和逐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能够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难点:理解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并能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新知讲授—例题分析—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结算、温度计读数等)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通过动画演示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逻辑。

3. 例题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知,提高运算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有理数减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围绕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展开,突出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同时配以直观的图形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和拓展题,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感谢大家的聆听!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分享的是《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理解其数学本质,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直观、生动的数学内容更感兴趣。同时,由于有理数减法涉及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直观演示和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理解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

2.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能够准确进行运算。

难点:理解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并能灵活应用。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新知探究—例题解析—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的教学流程,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读数变化、购物结算等)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新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物演示,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理解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

3. 例题解析: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解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同时强调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知,提高运算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有理数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突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和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逻辑,同时配以直观的图形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我也将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感谢大家的聆听!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