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发布者:蓝色妖哥 时间:2023-12-1 05:08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提高对文章主题的领悟能力。

2、训练品味语言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遇与奋斗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悟能力。

2、训练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就是这么一个事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一:为什么“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那个“神秘的先生”?

问题二:促使作者的父亲成功的一段经历是什么?

问题三:作者的父亲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

问题一:因为“我们的父亲”以他那刻苦坚韧、认真执著的精神,从一个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并且也为“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因为有了那位“神秘的先生”的资助。因此,“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时,“总是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那个“神秘的先生”。

问题二:父亲在列车上和一位神秘先生的偶然相遇。

问题三:“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著、认真。”

三、研读课文:

1、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父亲执著认真的可贵品质? (从课文中寻找语言来分析。)

明确:

①从行动上写:“清晨二点钟……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认真、负责、不马虎。

②从语言上写:“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认真、负责。

③从心理上写:“他积攒了不少钱……何不再试一学期……”——执著。

④侧面描写:“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的临时服务员。”——认真的品质,说明“父亲”对待每一件事都是十分认真的。

(2)博西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博西先生是为父亲认真的工作态度、执著的进取心所感动,暗暗地给了父亲求学的帮助,但他并没有想获得父亲的感谢和报答,他的'精神也是高尚的、感人的。

2、研讨主题,讨论“机遇与奋斗”的关系。

讨论提示: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到:“这位神秘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给我父亲一次机会,是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著、认真。”他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人生总是会有机遇的,关键是要以认真、执著、不马虎的精神去奋斗。那么,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靠机遇还是靠自己的奋斗呢”?请大家分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言之成理即可。通过讨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机遇与奋斗的辩证关系,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迪。)

学生的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因为他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就他家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而言,他不会有再求学的可能。

(2)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还是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因为他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遇,以后也一定还会有机遇的。

(3)“机遇”是有其偶然性的,但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而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人也必须善于捕捉机遇,否则,也难以求得发展。课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以他自己的“执著、认真”,应聘当上了列车临时服务员,以他的忠于职守、规范服务赢得了“神秘先生”的“青睐”,又以他的执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学,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机遇”,最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发展轨迹”。

师总结:总之,不管同学们持哪种看法,但有一点应取得共识,那就是不论是干出一番事业的成功人士,还是一辈子平平凡凡生活的普通人,都应该拥有一份执著、认真、不马虎的生活态度。机遇从来就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四、课堂小结:

陶行知先生有这么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这“真人”中,必定包含课文中“父亲”的那种“执著、认真”的品质。只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那么,相信命运之神会向你们张开双臂,机遇之门会向你们敞开!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哈利的《根》。(补充资料:阿历克斯哈利,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他花了12年的时间研究家庭历史,终于在1976年秋天写成了家庭史小说《根》,出版后很快便成为畅销书,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国并涉及世界的《根》热,他本人也因此而荣获美国的普利策奖。)

教学反思

按照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理解一些重要的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是教学重点。本文是一篇译作,翻译语言是否准确、流畅、优美,是否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是另一个可选的教学点。所以,我把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和对语言的体悟能力上。语言的学习是起点,也是终点。质疑思辨能力的培养寓于其中。

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课文的中心;让学生学会从语言的体味探究入手,分析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启发学生在学习探究中质疑问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期望学生进入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境地。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掌握几个多音字“闷”、“簸”、“攒”。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复述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故事揭示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应该以认真、执著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真、执著”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就是这么一个事例。

(二)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不能理解的字词可以提出置疑,由其他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

(三)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1: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父亲和神秘的博西先生)

问题2:为什么我们兄弟姐妹相聚时,总要提及父亲以及“神秘的先学生”?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反思。

3. 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教学内容:

1. 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学生对故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反思。

4. 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表达和分享。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 教师介绍故事《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并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简单的介绍。

2.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

二、阅读和分析

1. 教师将故事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和氛围。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探究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3. 教师鼓励学生对故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三、讨论和分享

1. 教师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四、拓展应用

1. 教师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创作和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探究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3、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教学重点、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那么大家知道文明素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学生交流(公共场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耐心热情地回答询问;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爱护绿化;遵守公共秩序……)

2、今天,我们就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情。

3、齐读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什么是屏障?

“人造屏障”又指什么?这里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人造屏障”?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完成填空:

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轻轨的(车况)和(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

第3——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

三、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读课文,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澳大利亚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

交流并出示:

陈旧 宽敞整洁 舒适快捷

上班高峰 座无虚席 纷纷让座

环境安静 阅读书报 闭目养神 压低嗓门 窃窃私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节。

(3)用上“虽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复述课文第1、2节。

2、学习第3——6节。

(1)指名读,思考:“人造屏障”指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人造屏障”?(为了帮助要撒尿的小外孙解决燃眉之急。)

(3)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默读第3——6节,用浪线划出“我”和女儿告诫、提醒、责备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小外孙变化的有关语句。

交流,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

(4)小外孙的这声嚷嚷,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了一块石头,原本静悄悄的车厢,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骚动”一词与前文的哪个词语相呼应?(第2节中的“安静”),“骚动”是对安静环境的破坏,进而转为“牵动”,牵动什么?齐读第5节。

(5)展开合理想象,填空:

面对小外孙吵着要撒尿,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

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一位金发女郎 ,

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 , (谁,怎么做) ……

(6)复述方法指导。

四、总结交流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墨尔本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更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时时让人感到温馨。在商店里、在车站上、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微笑。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3、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二、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感受澳大利亚人民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都能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四、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试着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五、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城市人民的整体素质,大家知道文明素质是指哪些吗?学生交流。

(公共场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耐心热情回答询问;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爱护绿化、遵守公共秩序……)

2、今天,我们就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情。

3、学生质疑。

可能提出的问题:

(什么是“屏障”?“人造屏障”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造屏障”?为什么打引号?……)

4、交流:通过预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剩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一一解决。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轻轨的( 车况 )和(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

3—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墨尔本轻轨列车时,( 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 )自发地用( “人造屏障” )帮助我们化解了( 小外孙的“撒尿危机” )的事情。

(三)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学习1—2节

(1)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从1、2小节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交流:澳洲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

交流出示:

陈旧 宽敞整洁舒适快捷

上班高峰 座无虚席纷纷让座

环境安静 阅读书报闭目养神压低嗓门窃窃私语

(2)有感情地朗读好1、2小节。

说明:多让学生个别读一读,感受安静文明环境,让其身临其境。

(3)请用上“虽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选择一个内容说说。

(4)根据所出示的词语连起来复述课文1、2节。

说明:先让学生运用关联词选择一个内容说说,再根据所出示的词语连起来复述,由易到难,设置坡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澳洲人的文明素养很高,他们有着多么良好的公民意识,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5)澳大利亚人的文明素养很高,平时是这样,遇到特殊情况也是这样。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