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精选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欢迎大家分享。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 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的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评:这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建立了文本与语言积累的联系。可谓精妙。]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己建构。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己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己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这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问题是教学的生命,只有学生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构成了有生命的教学。]
三、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肯定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的曲子,他是谁呀?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的心愿。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画龙点睛式的一问,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换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盲姑娘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师: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动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此环节,教师牵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设计教学进程,要尊重学生的自己选择,哪怕是脱离的文本的内容与价值,教师也不必紧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导向是先顺其发展,再策略的迂回,这样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四、体会月光曲的内容
师:借着这清幽地月光,心情激动地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地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地第九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点练习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地,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地变化。
生练读,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读这几句话,语气由轻而重,由缓而急,你能想像到乐曲地旋律吗?
生:乐曲地旋律也应当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以读为主,是阅读教学遵循地规律。要体会出情感,带着情感读。读要有指导,要读出问题,读出语感。]
师:能由乐曲地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地表情和动作地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开始动作优雅舒展,面带微笑,后来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晃动起来。(众笑)
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地情感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贝多芬表达地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地感情。
师:真聪明!结合贝多芬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变化再来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
生再读。
五、巧设情境,说写训练
师:月光曲多美啊!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小节。(生读)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从“苏醒”一词我觉得“陶醉”是说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贝多芬走都没有发觉。
师:真会动脑筋。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讨论)表演过程略
表演也是体验的一种形式。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情态、动作把内心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如果这种体验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就更好了。]
六、作业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
联系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要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外的拓展要注意与课文建立密切的联系,不要任意增加阅读内容。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 2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总结:
1、播放《月光曲》,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些什么疑问想知道?
3、教师质疑:第二首曲子是事先谱好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直奔结尾,引出重点。第10段(他飞奔回客店),学生品读。
1、“飞奔”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心情急切、迫切)
2、贝多芬如此急切地想要把这首即兴创作的曲子记下来,你想了解它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吗?
文章哪些段落是写月光曲的谱写经过的?(8、9自然段。)
三、追根溯源,了解心境
(一)学习第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生读完书,互相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1、课文这一段描写了“清幽”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显示“清幽”与“幽静”的区别。
3、情境描述:蜡烛被吹灭以后,屋里不但没有变得黑暗,反而清亮起来,这是月光的功劳。月光不但把茅屋变(亮)了,还把茅屋变(白)了,也把茅屋变(美)了。
此时此景,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贝多芬。你认为这时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体会心境。(贝多芬会想:月亮是多么无私,多么善解人意呀!它不嫌贫爱富,洒给万物的光芒,都是均等的!月光如此皎洁,多像盲姑娘那装满音乐的圣洁的心灵啊!我如果要创作一首曲子,也应当如眼前的月光一样,圣洁透明,照亮穷人的心,使她们忘记眼前的贫穷,内心更充实更快乐!)
5、体会月光曲名字的由来。(因为贝多芬的所感所想的都和月光有关,所以后来就个自己弹的曲子取名叫月光曲。
(二)学习第九自然段。
过渡: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月光曲》的美好意境?(第九自然段)
出生课件,明确学习目标:
1、这一段中既有穷兄妹俩听琴的事实,又有听琴产生的联想。请你有不同的线划出来。
2、从事实引发的联想,课文用了哪两个词?(单击一次课件中写实的部分,屏幕显示打了着重号的两个词语。)(板书:好像……好像……)
3、皮鞋匠既然听得懂贝多芬的曲子,他在琴声中好像看到了几个画面?你认为每幅画面中琴声的曲调又是怎样的?(“抓细节(关键词)——谈体会——悟情感——引导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好像来到皮鞋匠的茅屋,站在穷兄妹俩的身边,一起聆听贝多芬的琴声,一起放飞思绪,来到那充满月光的大海边。)
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怎样的呢(音乐轻幽舒缓)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c、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音乐的曲调是怎么样的呢?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高昂激越的。板书:(舒缓—明快---高昂)
5、皮鞋匠所听到的和联想到的,盲姑娘可否看到或听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景物,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品读该句,板书: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乐声高亢)
6、听着这琴声,妹妹的反应是怎样的?划一划是哪个句子。
7、盲姑娘心里所体会和联想到的东西,皮鞋匠怎么知道?
出示课件,品读句子: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她的脸那么的恬静,眼睛睁得那么大,即使看不见,也好像看见了一样。)
恬静有美好向往的意思,重点表现在表情恬静而向往\安静,是静止不动,重点在安\。恬静表现了姑娘脸上的专注、平静的神态,心里舒适安逸。
“妹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神态描写,此时的妹妹惊呆了,被琴声迷住了!妹妹似乎也被琴声带进了大海。
教师总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生动的联想啊!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昂,可见贝多芬的技艺是多么高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指导朗读)
8、再读文本,这段文字中,哪些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哪些是联想?用不同符号画出来。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9、此刻,你对这段内容的描写,还有其它的理解吗?(是贝多芬当心情变化的写照。)
师:俗话说,乐表心声,贝多芬借这么优美的曲子,他想表达什么感情呢?板书:相遇—相识—相知
10、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2)、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3)、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4)、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1、小结:
这首曲子兄妹俩听了,内心激动不已。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感动。所以,他来不及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一工夫,记录了这首曲子。(板书:记谱)
四、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对贝多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同情和爱护)
2、贝多芬名言。
3、情感升华
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开始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还是继续深入到劳动人民当中;继续体验生活,进行艺术的创作。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艺术来源于生活!”
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热爱它!也许生活给予你的不是快乐、欢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泪水与磨难。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盲姑娘和贝多芬一样,热爱生活。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双手来拥抱生活!
4、启发思想小火花:学了《月光曲》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六、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月光曲是美妙的,它谱写的故事更感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把这个传说写生动的呢?
1、学生自由说说联想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2、积累写作小知识(课件出示):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学生齐读一遍。
五、情感共生,缅怀伟人,课件出示贝多芬像,播放音乐,结束这一节课。(今天我们了解了《月光曲》,了解了贝多芬,其实贝多芬展示后人的,不光是那动人的音乐,还有他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让我们铭记住这位音乐大师,铭记住他创作的《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景物乐声抒发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轻柔舒缓)相遇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轻快明朗)相识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亢激昂)相知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 3
《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3、品读体会:
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⑵第二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⑶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⑴指名读。
⑵接读:
女→男→全班。
⑶齐读:
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说话:
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华:
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板书】
乐曲联想
柔和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月亮升高
月光曲
风卷巨浪
高昂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 4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而精读课文又重在方法的习得,依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更重要的是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深入阅读文本的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通过抓住关键词来推想意思,辨析情感,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读出文字的温度和内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他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辨析情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读出文字的温度和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师:PPT投影片
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
1、简要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以《月光曲》为阅读材料,采用抓文中关键词句来推想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
二、指导紧扣词句,学习推想。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评议。
2、指导学生如何发现文中的`重点词句。
3、理解“随便说说”,指名读词和含有“随便说说”的句子,相机评议。
4、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文章,如果只读一句话,就有可能断章取义,就有可能有一个错误的引导,我们还必须联系上下文来读。
5、指名读读穷姑娘先前所说的那句话,推想一下姑娘说这句话时的真实内心?相机指导朗读,评议。
6、再次推想“随便说说“的深层含义。
7、从”随便说说“这个词语,我们不仅推想出了它的深层意思,还从中辨析了兄妹俩之间的情感。聪明的孩子们,这就是一种阅读方法啊!
8、重温这段感人的对话,指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
9、从”随便说说“推想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内心活动。
三、自主品词,学会推想。
1、文中像“随便说说”这样值得去细细推想的关键词还有不少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4~8自然段,默读就是拿起课本,心在读,脑子在思考,嘴里不出声。出示默读的要求。
2、生默读4~8自然段。
3、汇报圈出的重点词语及推想出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想贝多芬的内心,并指导朗读。
四、推想联想,体会效果。
1、播放:《月光曲》,生倾听后交流发现。
2、作者是用哪一段文字描写了月光曲的内容呢?
3、师范读第九自然段,生一边听,一边圈出重点词句,后汇报交流。
4、推想联想的文字与音乐的关系。
5、推想联想的表达效果。
6、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7、推想贝多芬的内心。
五、总结运用。
1、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默读这样一些阅读方法,来阅读《月光曲》里的重点段落,抓住这些段落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推想出它的意思,辨析它的情感,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中国的语言啊!往往普普通通的词语放到文中后,它就会有丰富的情感,无穷的意思,我们从各个角度去体会它,我们体会多了,这些词语触摸多了,就会有感觉,这就是语感。有了语感,语文学习就会更加顺利,更加得心应手了。
2、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就是学习这种阅读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推想意思,来辨析情感,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布置作业。
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 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10自然段内容。
2、了解贝多芬创作《渔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豁达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情怀。
难点: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情景朗读视频。
【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主要通过课件展示月夜图片、文章重点句段,并播放《月光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当中。
2、以读促悟: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变成脑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贝多芬乐曲的魅力。
【学生学法】
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课件1: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小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畅所欲言)
2、是啊!兄妹俩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却那么喜欢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这种境界,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善解人意的姑娘,贝多芬走进了茅屋,为盲姑娘弹琴。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记忆,引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一首乐曲的原因,激发他们继续研读文本,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细读创作源泉,找到灵感。
1、出示课文4、5、6小节,生齐读。【课件2】
2、贝多芬第一次弹的是什么曲子?
3、听完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是怎么说的?
4、【课件3】出示: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句中的两个感叹号说明什么?
(2)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3)“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什么?
(4)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会怎么想?他又是怎样做的?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盲姑娘说的话,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因素——就是找到了知音。
三、研读乐曲,感受美好意境。
1、听朗读视频。【课件4:文段7、8、9的朗读视频】
2、贝多芬第二次弹的是什么曲子?
3、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内容?你怎么知道?
4、出示第9小节,齐读。【课件5】
5、找出文段写实及联想的部分,你从哪里看出?
6、再读联想的部分。【课件6】听着优美的琴声,皮鞋匠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7、皮鞋匠联想的内容就是月光曲的`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
8指导欣赏月光曲,【课件7、8、9】并指导朗读。
9、再感情朗读第9小节。【课件10】
10、小节: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的高超的技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画面,欣赏美妙的乐曲,通过感情的朗读,感受乐曲的精妙,感受贝多芬丰富的联想和高超的技艺
四、回顾课文,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
1、激发探究欲望:贝多芬弹得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也是他即兴创作的月光曲。是什么原因使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
2、学生再深入文本,认真思考。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当时的环境。找出描写环境的句段,欣赏。【课件11】
(2)除了环境的渲染,还要有什么?(情)什么情?
4、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
(1)兄妹俩虽然生活穷困,却对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爱音乐,懂音乐,让贝多芬找到了什么?(知音)
(2)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入场券都非常贵,而他却免费为兄妹俩弹了一首又一首,这是什么感情?(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
5、小结:清幽的月光,找到知音的激情,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此情此景,就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板书】
6、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课件1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感受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体会贝多芬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五、欣赏月光曲,感受乐曲的高妙。【课件13】
六、布置作业:
穷兄妹俩以后的发展会怎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爱艺术,爱生活的情感。
【板书设计】
景:月光清幽
贝多芬——月光曲创作灵感
情:同情热爱
找到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