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圆的对称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体会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对称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知识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习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教材59页例3。
三、设计思想: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活动。“圆的对称性”的设计我力求体现:
1、数学于生活,中出示的几种生活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
2、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对称性特征。
3、运用,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图象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4、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
四、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结合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在实际操作中来体会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一特性。
情感目标: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数学对称美的平台。
六、教学重点:
能准确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能根据对称轴画出与给定图形对称的图形。
七、教学难点:
画出由多个圆组成的对称轴。
八、媒体资源:
教师:多媒体。
学生:纸、剪刀、圆规、红色剪纸。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轴称图形,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图形,(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滚动鼠标演示)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图形当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指名回答)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滚动鼠标演示)
现在我们一起来剪一剪,好不好,看看这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出示剪好的图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那么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二)、合作探究,初步体验。
1.画圆。
现在我们就一起画一个圆,折一折,试验一下好不好?
谈话: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然后用圆规画圆,再折一折。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试验后的结果论。
小结: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都可以将圆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半圆。
【评析:利用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在进一步熟悉使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更能亲身感受圆的轴对称性】
小结:圆是也是轴对称图形。
2.教学圆的对称轴
先让学生在纸上自己画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然后用红色的笔画出这种图形的对称轴。
(有的同学可能只画出了一条,教师可提醒同学们:这几个图形都有几条对称轴,能不能都画出来?)
生:出示自己画的对称轴,让全班同学评判一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请同学说一说对称轴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师:同学们画得都非常好。刚才我们通过试验都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圆的对称轴是哪条,一共有多少条?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画出来?
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画圆的对称轴。
教师巡视,并观察同学们是如何画的,是否规范。
教师可给与适当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演示。
(三)、巩固深化
1.根据对称轴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下列各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自己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自己画出图形,先折一折再在书上画。
3.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4.小小设计师:请你画出一个实际生活中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四)、总结延伸
谈话: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
十、教学评价:
利用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在进一步熟悉使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更能亲身感受圆的轴对称性。 教学中,教师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设计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数学能够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由潜入深,有梯度。从实物图形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再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师,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练习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圆的性质的重要体现,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等、角等、弧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另外,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合作交流——证明”的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联想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因此,掌握垂径定理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联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推理、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想象的能力。通过分组训练、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善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充分享受数学之美,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固然重要,对于本节课: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更重要,因为这部分是几何教学的重点,是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过程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有良好的情感态度能培养好的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由于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比较复杂,很容易混淆遗漏,所以,对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区分是难点之一,同时,对定理的证明方法“叠合法”学生不常用到,是本节的又一难点。)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题设与结论的区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演示,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归纳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在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参与探究性学习。
而理解垂径定理的关键是圆的轴对称性。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操作,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物演示,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特点。
三、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制作实验器材、完成预习提纲)、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创新探究、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提前一天布置)
1、每人制作两张圆纸片(最好用16K打印纸)
2、预习课本P88~P92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去画图,并制作图纸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2个活动中,主要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预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制作图纸片时,有时可能没有将圆心标出来,老师要对其进行启发引导,找出圆心。
第二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学生回忆并回答。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揭开了探究该节课内容的序幕。预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定义,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轴对称图形来引导同学正确叙述其定义,比如通过矩形。教师作出演示,学生会更容易表达。
第三环节
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
(一)想一想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
(二)认识弧、弦、直径这些与圆有关的概念。
(三)探索垂径定理。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会画出圆的对称轴,会找圆的对称中心;
(2)掌握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通过对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的探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观察、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能灵活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会用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解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前面我们已探讨过轴对称图形,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轴对称图形?
生:折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圆的对称性。
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你还记得确定圆的两个元素吗?
生:圆心和半径。
问题2:你还记得学习圆中的哪些概念吗?忆一忆:
1、圆:平面上到____________等于______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______为圆心,定长为________。
2、弧:圆上_____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____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圆的半径。__________称为优弧,_____________称为劣弧。
3、___________叫做等圆,_________叫做等弧。
4、圆心角:顶点在_____的角叫做圆心角。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知识点一: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2、大家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动手操作: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张折叠:看折痕经不经过圆心?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我们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一条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知识点二:圆的中心对称性。
问: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还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吗?
让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我们把圆的这个特性称之为圆的旋转不变性。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生:小红的想法正确吗?同学们交流自己想法,然后得出结论,教师点拨。结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知识点三: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相等吗?这两个圆心角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之间交流,谈谈各自想法,教师点拨。
结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4
教 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图形的特征及运算。
2、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
公式及计算。
教学难点:
技能技巧。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在听算本上听算《口算卡片》(38 )。
(1) 统计3分钟以内做完的同学加以表扬,然后指名报答案。
(2)全班统一核对,老师选重点点拨,集体订正。
2、口答:
指名回答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复习圆的概念。设计如下问题:
(1)圆的圆心是如何确定的'?
(2)什么是半径、直径,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不同的圆有不同的圆周率吗?
(4)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的面积?
2、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做143页的第11题。
(2)集体讲评,让学生说一说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4)在小黑板上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口答。
A、填空:圆周长是其直径的( )倍。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3倍,大圆的圆周长是小圆的( )倍。
B、判断:圆周率等于3.14 ( )
圆的面积大小只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 )
集体讲评。
3、复习轴对称图形。做练习三十五的第二十六题。然后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 三十五 的第23 题:
(1)全班座练,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补偿生。
(2)统一讲评,集体订正。重点讲清:图形的特点。
2、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24 题:
(1)全班座练,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补偿生。
(2)统一讲评,集体订正。重点讲清:运用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