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过程与方法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贴出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位置,并通过不断纠正,认识消化器官。
通过观察活动,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认识各消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初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贴出人体消化系统图,纠正后认识消化器官在体内的形状和位置。
2.利用模型和图片,观察人体的消化器官,认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1.能用贴图和文字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2.掌握消化器官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套消化器官贴纸,镜子,吸管,镊子,盘子,食物,保鲜袋,水,小肠模型,大肠模型,观察记录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运动,再提问学生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引导学生说到食物之后直接进入本课的教学。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2.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吃的食物在体内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由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回答后,老师依次出示各种消化器官的形状。
活动一、明确消化器官的形状和位置学生认识各种消化器官之后,利用教师准备的图片,选一位小组成员为模特,在其身上贴上各种消化器官。
学生完成贴图,教师将各位模特展现在讲台前,比较每个小组拼贴的不同。预设每个小组所贴的位置各不相同,教师提出科学家的研究观点: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所在的'位置是固定的。接着依次展示出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正确位置。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改正刚刚的贴图,并且比赛哪一组修改速度最快。各组模特再一次上台展示,老师选出贴的最好一位模特,说说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
活动二、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
引导学生开启食物之旅,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组材料,请一个小组研究一个消化器官,并完成一张观察记录单,每个小组研究对象各不相同。观察之后由小组进行汇报,老师补充和记录板书:
(1)口腔
学生汇报口腔的观察记录,说出口腔里生长的器官和它们各自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记录和补充。(补充并小结:口腔除了用牙齿能把食物咬碎外,还能利用口腔里的唾液把食物润湿,利用舌头把食物搅拌。)
(2)食道
1.学生汇报食道观察记录,说出食道特点和作用。
2.教师板书记录和补充。(食道光滑且有弹性,有助于运输食物)
(3)胃
1.学生根据小组活动观察胃中的食物,并且回答将食物弄碎的方法。
2.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将食物弄碎的方法,由学生的汇报,提问学生胃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补充。
(4)小肠和大肠
1.学生比较小肠大肠的不同之处,再进行汇报。
2.老师请小组成员拿上小肠大肠模型,在台前展示两者的不同之处,介绍小肠有5至6米左右,大肠有1.5米左右。
3.教师请学生展示小肠和大肠在体内的样子之后,提问学生小肠和大肠的作用。
4.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和补充。
四、了解消化液
1.教师指出,食物在人各种不同的消化器官过程中,还受到各种消化液的作用。
2.老师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重点介绍肝脏,胆囊和胰腺。
小结
播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视频,请学生说说食物在体内的过程以及各消化器官的作用。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对消化器官的一些保护措施。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中我将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预设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第5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认识、理解基础之上,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可以初步明确,身体内部有一整套的器官来分解食物,不同的消化器官形态不同,作用也不同。食物进入人体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
二、学情:
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讲,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知道一些简单的器官名称如:口腔,胃,大小肠,等,知道牙齿是用来咀嚼食物的。但认识很模糊。既不清楚这些器官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和特点。由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身就比较枯燥,纯理论的灌输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直观的视频播放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自身身体内部的的认识,并丰富他们的科学学习经历。
三、教学目标(科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重难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了解消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
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四、教法和学法
人体内脏器官的知识因为平时见的较少,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孩子们很难接受,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课件突破这个难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信息,自主找寻答案为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研究不易观察到的.事物原理。以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开课我就用提问引起学生对自身的研究兴趣。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课中获得自己的成长,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我设置了研究馒头的小实验,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刚才吃进嘴里的馒头到哪里去了呢?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我们科学课培养的就是学生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学习新课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板书课题进入新课后,我问:食物在我们人体内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呢?此时我请同学们拿出笔试着画一画食物从口腔出发依次去了哪里。因为我在学情分析中提到了,学生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要求简单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可画也可以写名称。
学生画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他们说的食物路线图都不一样,难道在我们不同的人体里食物的路线都不一样吗?那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我相机肯定或指导方法并让学生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文字资料。通过阅读指导孩子如何正确阅读资料,学会迅速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同样第二个知识点了解消化器官的特征及功能我也是用了这样的一些教学方法。
如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的旅行主要去了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怎样的呢?一个简单的提问很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探究中。我播放消化系统视频课件,学生观看后再分别讲解。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悟,讲的同时还组织学生做了一些很便利的模拟实验,由于模拟实验难以完全真实是反映现实状况,只是针对莫一难以观察的现象的直观演示,其表现真实原理的可靠性受到约束,所以对模拟实验的研究点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尽量少,这样既可以保证实验效果,又可以避免科学性问题的出现。
为了巩固所学,我在学习新知后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我们来做一个消化器官的猜谜游戏,出示课件,学生抢答,这样使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设置这一内容,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各消化器官功能的知识,真正做到在快乐与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同学们快速在人体消化记录单图二中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路线图,并做出清楚的语言描述。教学活动到此,学生已经对消化器官有了较多的认识,但我们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对各个消化过程的细节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因为在我们的教科书安排中,让学生体验到一个食物消化的过程是由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器官的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建立系统和有联系的观点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最后学生总结的表述中教师应关注的是学生能不能将事物消化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不必强求消化器官的一些细节。
3、拓展知识,课外延伸,学为己用
新课结束了,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小馒头作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我总结到:通过这次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而消化器官的功能又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各器官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消化器官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呢?让学生谈谈感想,老师相机出示友情提示: 保护消化器官,请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漱口。
(2)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
(3) 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将课堂知识,及时的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利用科学知识更好的改善生活,保健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凸显学习科学可以更好的服务生活的主题。
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期望学生能清晰掌握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消化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并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养成乐于与人合作的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的认知方式和自然观,发展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食物的营养。学生通过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初步认识到不同消化器官的形态不同,作用也不同,食物进入人体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的分工协作下被吸收和利用的。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观看视频、交流讨论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单元结构的整体要求,考虑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学习了解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胃、食道等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自己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有重要价值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
不易理解、抽象复杂的内容是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消化器官中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1.人手一份小饼干和记录单,人人参与全员体验。
2.按小组分配模拟“胃、食道等消化器官”的实验材料,让大家合作探究,共享研究结果。
3.教师辅助教学用的课件和消化器官的图片。
五、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是什么——食物,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两个小问题开门见山,调出学生的前概念:食物是为我们提供能量的。
老师这有小饼干,大家想不想尝尝?如果把饼干放在嘴里咀嚼,然后咽下,你觉得它会到哪里去呢?此时揭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然后分发小饼干,每人一块,边吃边画“饼干导游路线图”。俗话说,吃别人的嘴软,边吃边画,边画边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我也巧妙利用这一活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面的.修正完善认识铺设基础。
2.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学生对这些知识不是很了解,因此我事先收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充分发挥讲授法的功能。
3.模拟实验,体验消化器官功能
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三个问题,标志着模拟实验的开始,也把这节课推向高潮。
学生分组,在塑料袋里装上水、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里面的食物变成什么样?我们哪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让米饭向前移动,该怎样做?这个塑料管相当于哪个消化器官?
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反馈,共享彼此的发现。
4.观看视频和图片,进一步修正认识
四分多钟的视频,确实有点长,但长的有理由。它可以让学生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完善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并对自己之前的前概念进行修正,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这是必须的。
5.总结回顾,拓展机动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简单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而练习,则可以量化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至于最后一张幻灯,那就作为机动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弹性的安排。